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一般认为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是文盲,其实不然,朱元璋是有一定文化的。一点都没受过教育的朱元璋在思想上很难进步,也无法成为开国皇帝。况且朱元璋能从起义军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自己作战勇敢,机敏过人,粗通文墨。 那么世代贫农、家徒四壁的朱元璋是怎么获得学识的呢?有这几个来源。
二、受外公陈氏的影响,陈老头是个奇人,身处元末的他竟还参加过决定南宋存亡的“崖山之战”,一生颇为传奇的外公肯定对幼年的朱元璋有所影响,让他了解了军旅生活,也涨了很多见识。 三、出家和游历经历,在寺庙朱元璋虽然只是个小沙弥,每天要干的活很多,但寺庙丰富的典籍朱元璋还是有时间看的。后来三年的流浪经历对朱元璋的人生影响最大,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参透了为人处世的智慧。 四、自学,朱元璋的天赋很好,在军队中当了将领后,靠着自己的天赋和勤奋掌握了很多学问。 朱元璋被称为对联皇帝,喜欢写对联,写得也很有水平。朱元璋曾为一位阉猪人写个这样一副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这副对联很符合阉猪人的职业,霸气中也显露出幽默和贴切。 后来,朱元璋又为曾收留过他的皇觉寺写过一副楹联: 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士, 慈颜善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后来,有人将此联改成: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用在寺庙中的弥勒佛身上,再好不过了。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这首诗描写了朱元璋流亡时的悲惨境遇,夜间只能露宿街头,可以想象其三年的流浪生涯何其艰难。但这这首诗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身为帝王的霸气,特别是最后一句,明明是被子太小而不敢乱伸脚,却被说成自己脚大志气也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