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了一则报道。上海的一个油画家以标题绘画的方式开了一个“音乐会”,呈示了他对古典音乐的绘画诠释。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的一首首乐曲变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而又凝固的画。可惜新闻太短了,没能了解的更详尽。电视中那一闪而过的画面使我非常想有机会去看一下那个展览。去品味一下《英雄》、马祖卡、《葬礼》在画布上给视觉与心灵上的感觉。新闻上有画家本人一段很短的介绍,大意是音乐是能用色彩来诠释的。比如《英雄交响曲》它的色彩感觉就应是绚丽、灼热、耀眼、光芒四射的云云。接下来电视画面推出了一幅画的特写,从电视屏幕上看去这幅《英雄》的画曲的色彩感觉颇似莫奈的《乡村》,不过着色更艳、画面的明亮感更强。这是一幅只有色彩感觉的非具象画。 △《英雄波兰舞曲》 我很佩服那个画家。如果音乐始于词尽之处,能表现音乐的除了色彩还能有什么呢。什么是艺术?从某种角度而言”艺术就是捕捉心灵图景的美学“。因此,不管是不是牵强附会,只要那感觉是来自自已的心灵都值得真诚的喝彩。音乐、绘画、诗歌,艺术中唯有这三种形式来自心灵,我记得好像马勒曾经以唐诗作曲名写过交响曲。但听下来总觉得味道怪怪的。标题音乐与无标题音乐,具象画与非具象画、格律诗与长短词,当形式不再成为考量其内容的唯一标准时,内涵的心灵流露才是令人醉痴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画诗本质上是相通的。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艺术家是人。是人一定会用自已最擅长的方式去表达自已的心绪、思想、情感。画家对音乐的感受化成色彩来描穆,诗人用语言来述绘,寻常人即便技无所长也会用经验来感知,尽管这种感知和感知物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一个不懂音乐也不懂绘画的人去看这个画家的画展,或者这些画不冠以那些曲名,或许,没人感觉在看这幅画时就如同在听贝多芬的《英雄》。也许这么眩艳的画让诗人想到乍泄的春光;夏日夕照的斜阳;让草民想着的是华灯璀璨的除夕之夜;是阳关明媚下的花团锦簇。总之与英雄的联想那是断断没有的。 年轻时学画去写生,在同一角度画同一种景色,不同的画者出来画面的色彩差异很大,老师说;每个人的眼睛对色彩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或许画家感受的古典音乐和我们寻常人就是不同。但不管咋样,毕竟用色彩描绘的音乐对所有钟情于古典音乐的爱好者来说是一种新的体验,新的感觉。有空一定得去瞧瞧听听。 音乐美学考研与资料分享导读群,欢迎您的加入!原价199,本公号前300位限时特价:29.9,请扫码后联系客服加入微信群。微信群适合以下朋友加入:1、计划学习音乐美学的朋友;2、计划考音乐美学专业的学生。微信群目标是帮助大家开拓视野,增强对音乐美学(哲学)的全面了解,导读相关文章、图书,提供音乐美学问答题(考研辅导)与答疑服务。初步设定开设六期导读计划: 第一期:从10篇文章进入音乐美学思想世界 1、于润洋: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 2、蔡仲德:关于中国音乐美学史的若干问题 3、蒋一民:当代德国音乐美学掠影 4、王次炤:音乐美学研究的立足点 5、杨燕迪:论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的历史维度 6、韩锺恩:音乐美学基本问题 7、宋瑾:什么音乐的美学 8、叶纯之:走出音乐形式与内容关系的迷宫 9、修海林、罗小平: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自律论” 10、周海宏:防止“越来越不靠谱!”—音乐美学的学科危机 第二期:音乐美学中国学者必读书介绍 第三期:西方音乐美学研究著作导读(中译本) 第四期:西方音乐美学研究著作导读(英文版) 第五期:西方音乐美学研究重要学者简介 第六期:西方音乐美学研究重要学派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