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无所息,至死方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故生即行、死即归,死者,德之徼也。 越是忙碌,大脑里的想法就越是多,多到让我忍不住忙里偷闲地将它写下来。 于是,一个想法,引发又一个新的想法;一个未知,又牵引出一个新的未知; 学的越多,未知的就越多;忙碌的人,永远闲不下来,你说他会累吗? 偶尔也会吧,但因为心中有目标,所以稍作休息之后,他又出发了。 活着,就一直在向死亡走去,有的人因为害怕漫长的终点,而吓死在了途中(自杀), 其实他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生活; 有的人因为经不起生活的干扰,而迷失在了蹉跎的岁月中(无所事事), 其实迷失他的,不是生活,而是内心的漫无目的;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真的智者,能在看淡红尘的同时,仍然热爱生活、修身济人。 ![]() 2.天下武功,唯学不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湖泊的深沉,不如河流的欢快;河流的欢快,不如大海的壮阔; 与其深沉,不如欢快;与其欢快,不如壮阔。 死水再深,那也是死水,最强大的人,应该始终汲取着天地的活水。 在灾难中学习悲伤,在悲伤中学习沉默,在沉默中学习积累, 在积累中学习充实,在充实中学习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思考, 在思考中学习孤独,在孤独中找回自我,让内心回归完满。 湖水无论有多深,总归是有限的体积,而河水无论多细,其体积都是无限; 一个不学的人有多少能力,是可以测量的,而一个始终学习的人有多少能力,是无法测量的。 是故日省吾身,可以温故而知新, 是故三日不见,即当刮目相看。 ![]() 3.金玉人品,烈火中炼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灾难与痛苦教给我们的,远比幸福与快乐教给的多, 唯有失去,才会珍惜;唯有伤过,方能铭记。 父母可以代替子女享福,但不能代替子女受苦, 因为,痛苦与孤独,是成长必经之过程,小时不受苦,则大时受苦更甚。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百火炼之、千水淬之, 使之水火无惧,悲喜不侵,方信其能舍小就大、取义成仁。 快乐之所以快乐,是因为痛苦过; 菩萨之所以救苦救难,是因为曾经受苦受难; 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感谢灾难,品味痛苦,苦过方有真甜。 ![]() 4.学当溯源,事有反复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习当追溯本原,读书当读原著。 诸子百家、四书五经、诗词曲赋,原著味浓而鲜,意高而远, 名家评注之后,则味淡而浅、意薄而俗,杂家纷论之后,则怪味迭出、沦落末流。 故读书不可不读原著,学习不可不无思考。 破除封建迷信,并非否定中国文化;学习西方科学,并非贬低东方哲学。 事有反复方成真,情有悲喜方可久,历史上矫枉过正的悲剧实在太多了, 废除了八股文,也因此怠慢了中华经典, 追求了开放乐俗,也因此遗失了婉约淑雅, 倡导了马克思的物质客观,也因此忽略了儒释道的精神完满, 上天一再用醒目的事实告诉我们“冲动是魔鬼”,但人们还是很冲动。 当年捧的极高的德先生赛先生,后来竟引来了两次世界大战, 当年贬的极低的中医国学,如今竟得了诺贝尔奖, 当年极力倡导的英语,现在竟被逐出了高考,事多反复,人多悲喜,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真是应了王羲之千年之前的话,后之览者,亦真有感于斯文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