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之末伏,这些事一定要做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进入末伏,难熬的伏天进入尾声,简单方便的烙饼成了备受欢迎的食物。 烙饼无需水煮,也不需要过水,各种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最小。烙好的大饼有油有面,鸡蛋中还有高蛋白,营养那是极好的。 另外,烙饼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受热均匀,温度不会过高,热量从外向内渗透,有利于避免B族维生素的流失。 《急救广生集》中有过记载:“三伏极热时,汗要多出,则周身所染风寒湿气,由汗而出,可保一年无病”。 这种是借盛夏阳气祛除体内风寒湿邪的防病养生方法。但对这种养生法,医家张仲景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法,提倡微微出汗。 《金匮要略》记载:“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即使是在末伏里,也不建议做剧烈运动哦,可做瑜伽、慢跑等有氧运动,使微微汗出,运动后也要注意补充水分哦。 夏日炎炎,来一杯冰冻饮料和冰镇西瓜可是人生一大快事,这等快事可不是人人受得了。阳气不足的人,一味贪凉食冷,导致寒邪侵袭,内寒过剩,从而使体内阳气更衰。 所以,大家切记不可以贪凉,在最后这个三伏阶段也要保护好阳气哦。 在三伏天的末班车,益气扶阳 中医认为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慢性泄泻、关节冷痛等。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祛邪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预防或调理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调理方法是三伏天灸。三伏天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能起到很好的冬病夏治的效果,可以赶在三伏天结束前,散寒祛邪、益气扶阳哦。 【日常防病养生保健灸】: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中府穴、膻中穴。 大椎穴——振奋人体一身之阳 肺俞穴——统一身的卫外功能 膏肓穴——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中府穴——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膻中穴——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 一年一度最好的借助天时的三伏灸疗法已经快接近尾声了,趁这个三伏天末伏,再用艾灸给自己身体加一把“火”,好让自己在这个冬天能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