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的法律规定:身高不足六尺,犯法都不用承担责任,为什么?

 斯文卿相 2019-08-16

人们都说秦国的法律严苛,甚至将之称为暴政,据说秦始皇就是因为暴政而灭亡的,那么,秦国的法律真的很严苛吗?

古代 秦 秦人 士兵 百姓_副本.jpg

一:有趣的案例

1975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着这么几个有趣的案例:

1:甲教唆乙盗窃杀人,被捕时乙身高不足六尺,对这两人该如何处置?官府的判决是:甲处以磔刑;乙,就是那个身高不足六尺的乙,则当庭释放,不予追究;

2:甲身高不及六尺,牧马时马匹乱跑,踩踏了别人的庄稼,该如何处置?判决是:不予追究;

3:女子甲为人妻,逃离夫家与他人结婚,被捕时身高不足六尺,该如何处置?官府的判决是:甲与前夫的婚姻如果在官府报备,则甲应受到处罚,如果没有,则甲不用受罚。

竹简当中,类似的案例还很有几个,甚至细化到犯罪时身高不足六尺,被捕后身高超过六尺,对这样的人该如何处置等等?

可问题是,秦国的法律定罪量刑,为什么这么在乎身高,为什么非要拿六尺做标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西周的“料民”讲起了

秦人 古代 百姓.jpg

二: 从“料民”讲起

何谓“料民”,调查户口,核实税负,说白了,一次简单的人口普查,算一下全国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老人,多少儿童等等,调查清楚以后,将之作为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

由此可知,料民的基础在于户籍,正因为“料民”如此重要,所以,古时候,朝廷是不允许百姓自由流动的,否则,就是乱民,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和平时期当然如此,战乱时期呢,特别到了春秋战国,诸侯征伐加剧,地盘更换频繁,战争导致流民增多,以上种种因素,都造成户籍登记的不准确,不完全。

秦人 兵马俑 一个彩色的.jpg

而户籍登记不准确,不完全,一方面会影响当权者对国力的判断;另一方面,很直接的影响就是,征发徭役、兵役,没有户籍做基础,失去了基本的依据,使之无法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合理合法的分开,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不能合理合法的分开,就难免会出现“涸泽而渔”的现象,不利于一个国家的长期统治,这时候该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依据身高“料民”就成了通行的做法,先在东方中原诸国兴起,后来被商鞅带到秦国,并将之细化,成为征发徭役、兵役,乃至于秦国的法律当中判断一个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的标准。

可问题是,秦国的法律为什么要拿六尺做标准?六尺究竟有多高呢?

秦人 村庄.jpg

三:六尺究竟有多高

按现在的标准,一尺大约是0.33米过一点,因此,三尺就是一米,六尺就是两米,两米以下的人都不用服徭役、兵役,犯罪之后都不用承担责任,显然,这是不合适的,古时候的人个子再高,也不能人人都到两米以上,事实是,秦国法律当中提到的尺,是秦尺,西汉时期还在沿用,与现在流行的市尺不同。

一秦尺大约0.23米过一点,六尺就在1.3米到1.4米之间,放在现在,也是个小孩子的身高,所以,当时就有“七尺谓年二十,六尺谓年十五”的说法。认为身高六尺,就意味着他已经十五岁,已经成年,可以相应地承担一些责任,即现在所说的不完全责任年龄,到了十七岁,六尺过一点之后,就可以“傅籍”,正式到官府登记户口,从此,就到了完全责任年龄阶段,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成年人了。

这就是秦国的法律当中规定,身高不足六尺,犯法都不用承担责任的原因和由来,简单点说,六尺以下,还是未成年人,当然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由此可知,两千多年前的秦国,就很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秦国如此爱惜老百姓,还能说什么秦法严苛吗?事实上,秦国还有很多法律,放在现在,也是很科学的。当然,这个话题今天暂不展开,咱们有机会再说。

  • 参考文献:《史记》、《周礼》、《战国策》、《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

  •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