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练文:论扬雄《方言》中南楚方言之地位

 許學仁 2019-08-16

       扬雄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全书共15卷,今存13卷,约12000字,收录了1000多条汉代方言词语,所涉范围东起齐鲁吴越,西至周秦梁益,北接燕赵朝鲜,南到南楚南越。可以说,《方言》一书对当时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语言都有涉猎,并做了或详或略的整理记载。《方言》不仅帮我们记录下了汉代的方言词汇,对后世了解当时的方言区划和方言源流也有着重大意义。

1、各家对南楚方言地位的看法


       “南楚”或表示南楚地区的词“楚郢以南、楚以南”在《方言》中共出现62次,再加上与南楚地域有关的词语如“江湘、江沅、沅湘、湘潭、衡”等的出现次数,可以得出结论,南楚方言在汉代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方言。

       但是关于南楚方言的归属问题,历代学者有各种不同看法,目前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林语堂、周祖谟、李旭豪为代表,主张将南楚方言看做是汉代一个独立的方言区。另一派以司礼仪、丁启阵、张步天、谢荣娥为代表,主张南楚方言并入楚方言区,成为楚方言下面的一个次方言区。

       主分派最早由林语堂(1933)提出,罗常培、周祖谟(1958)继之,但与林所分区域不同。这二者对于为何将南楚分出,只进行了简单说明,如罗周“从其中所举的方域来看,有的一个地方单举,有的几个地方并举。依理推之,凡是常常单举的应当是一个单独的方言区域,凡是常常在一起并举的应当是一个语音比较接近的区域”①。李恕豪(2003)分析了南楚方言相关词语在《方言》中出现的次数,以及这些词语与楚方言词的并举情况,结合历史、地理因素,认为南楚方言应当为一个单独方言区。

       主合派以美国语言学家司礼义(1959)为先,后有丁启阵(1991)、张步天(1993)、谢荣娥(2009)等,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二:1、从地理行政区划上看,楚国作为南方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对邻近的南楚地区影响深远,许多楚与南楚的地理名词在《方言》中连言并举,说明这二者密不可分,因而南楚最多只能算是楚方言区的下位次方言。如司礼义把南部诸方言统归为一个大区——楚,其下再分为北楚、楚淮江淮、南楚三个小区,南楚小区内又包括了南楚、荆、湘沅、江沅、江澧五个次方言区②。2、从现在能看到的语言材料看,南楚方言与楚方言的许多基本词汇相同或存在音转关系,应将其归属于楚方言,作为楚方言一个较大的次方言处理。③

2、南楚的地理范围

       要确定南楚方言的地位,我们首先来确定南楚所指的地理范围。

       从地理名称和行政区划上来看,南楚一词,是相对于楚而言的。楚无论作为一个地名,还是一个诸侯国,从殷商时期立国开始,到战国末年被秦吞并这几百年的时间里,都是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楚国从核心地带郢往东南西北四面扩张,最盛时期形成一个雄踞南方长江流域的超级大国,因而其临近地区才得以北楚、西楚、东楚、南楚命名。而《方言》中的楚,其范围应大大小于全盛时期的楚国疆域。经常与之对举的地名,有陈、齐、宋、吴、梁、魏等,再加上与其范围有一定重合的荆,多次出现的南楚。依此,我们可以大致确定楚方言是一个以楚郢地区为核心区域,北部与韩郑陈宋相接,东边与吴越相连,西部靠近黔中一带,南部到了江湘洞庭流域的大方言区。这一方言区是当时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其周边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南楚与楚具体以何处为边界,依现有材料看是无法明确划定的。《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依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司马迁所说南楚,包括了今天的湖北东南部、江西西部、湖南北部这一大片地区。扬雄《方言》所提到的南楚,常与“江淮、卫宋”对举,应在江淮、洞庭以南,与《史记》所载并不一致,主要还是在今湖南境内的大部分地区。

       那么,南楚方言区究竟包括哪些地区呢?我们先来看看各位大家在给《方言》分区的时候是怎样界定南楚的:

       (1)林语堂:林将汉代方言分为十四个分区,南楚是第十一“南楚方言区”,与南楚相接的其他方言区有第十“陈汝颖江淮(楚)方言区”,包括“陈、汝颖、江淮、楚”,他还注明了荆楚可另分为一系;第十二方言区“吴扬越方言区”,并说“扬犹近淮楚”。可见,林语堂的南楚排除了江淮、荆楚一带。并且林已认识到了荆楚与楚方言之间还是有较大区别的,甚至可以另分为一系。林在南楚方言区注明“杂入蛮语”,已经注意到了南楚方言与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

图一  林语堂:前汉方言区域图

       (2)罗常培、周祖谟:罗周只将西汉方言分为七个大区,与第六大区相邻近的是第五“陈楚江淮之间”以及第七“吴越”,可见罗周也将南楚和陈楚江淮、吴越对立,但包括了九嶷桂林等南越地区。

       (3)李旭豪:李的十二个分区,将楚、南楚、南越分开,南楚所包括地区主要在今湖南境内,分为江湘、沅澧、九嶷湘潭三个小区,且他将《方言》中的地名“荆”看成楚和南楚并举的情况。

       (4)司礼义:其分区总共有六个大区,南楚属于楚这一南部方言大区,与北楚陈楚汝颖、楚淮江淮相对应,其下又分为南楚、荆、湘沅、江沅、沅澧五个次方言小区。

       (5)丁启阵:丁启阵的方言分区如下图:

图二 丁启阵:汉代方言分区图

       由图可见,楚方言区范围很广,“吴越方言以外的南方几乎全为楚方言区,中心地区是湖南、湖北两省”④,最南部甚至到了今越南地区。而其南楚方言所指范围,“即今之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是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⑤

       (6)张步天:楚方言分布的地区很广,“豫州大部和荆州及其附近地区……且楚方言与中原方言的差别仍很大。楚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⑥ 在楚方言内部,又可分为北楚、荆楚、南楚三个亚区,具体范围见图三:

图三 张步天:两汉方言分区(8-北楚汝宛,9-荆楚沅湘,10-南楚九嶷)

       可见,张的南楚指的是楚方言南部地区,“大致包括洞庭以南的湘沅下游起南至南岭的今湘中湘南等地区”,而长江中游的江汉洞庭及其下游地区归入了荆楚湘沅。

       (7)谢荣娥:未对南楚方言地域进行界定。

       综上所述,我们将各家所提及的南楚方言地域范围与西汉郡县以及现在的区划进行对比,见表一、图四。可见,各家在进行方言分区时,虽然都使用了南楚这一名称,但每家的“南楚”实际所指地域并不完全相同。

表一:南楚方言区地理范围对比

图四  汉代荆州刺史部

       从六家可以看出,南楚的核心地带是江湘和桂阳零陵一带,除了主分的三家都将其归于南楚之外,主合的司礼义、张步天也都把它算在楚方言区的次方言区南楚内。只有丁启阵将此地归于楚方言,而南楚方言区指的是今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即李旭豪所说南越地区。

       从各家所述,我们把涉及到南楚方言区的地区分为三个部分:

       1)荆楚沅澧地区: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洞庭湖周边、沅水澧水下游部分。这是楚方言与南楚方言接触最为密切的一个区域。究竟将其划归楚还是南楚,各家未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2)江湘武陵地区:这一部分包括汉代的长沙国和今湘中湘南地区。除丁启阵外,其余各家都将其定为南楚方言。

       3)桂林南海地区:即今两广地区。这一地区四家将其归入南楚,一家没有提及,只有李恕豪将其独立为南越方言区。

3、南楚方言与楚方言的关系

       毫无疑问,南楚方言受到了楚方言的影响,但其相关各区域所受影响程度并不一致。下面我们以吴吉煌(2011)所做研究为基础,对南楚三个不同区域的方言词语进行分析。

       吴吉煌以《方言》、《说文》为基础,分析了两汉方言词语及其所属地域,其地域划分又以李恕豪(2003)为准,我们把南楚相关地区所有词语以及此地区与与周边地区词语交叉现象进行了统计,如下表:

表二 南楚、南越方言词语统计表

       虽然表二中的沅澧与我们这里所分的荆楚沅澧地区并不完全相同。我们所说的荆楚沅澧地区在今湖南北部地区,包括汉代荆州刺史部的武陵郡北部和长沙郡北部,而表二中的沅澧指今湖南西北部,沅澧下游,并不包括洞庭湖和湘江下游地区,这一地区在其归类中列入江湘。但从此表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出南楚方言内部各区域在本方言区的地位及与外区域的联系。

       1. 荆楚沅澧地区:

       荆在西汉的行政区划上指的是荆州刺史部,其范围很广,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各郡,可以说差不多整个楚和南楚都涵盖在荆州之内。而方言中的“荆”出现22次,其中与荆州范围内陆名并举的有6次。所以此荆可能指的是荆州的核心区域,长江洞庭交汇地带,范围小于地理上的荆州刺史部。楚国强大之后,向南进入南楚地区,首先到达的就是荆楚沅澧这一区域。此地江河湖泊密集,利于楚人沿水路而下。

       然而在语言上,此地的方言特征表现得并不明显。沅澧单独使用的词语仅4个,大多数时候与江湘连言并举。《方言》中表示此地区的地名沅澧、江沅也只出现6次。而且南楚方言与楚方言并举的情况中,包含沅澧地区的共有38条,44个词语,占总数92%以上,但这些条目也同时包含江湘地区。因此此地的词语方言色彩不强,是楚与南楚两地的连接带。

       2. 江湘武陵地区:

       江湘武陵地区是南楚方言的中心区域。所有南楚地区独立使用的词语中,包含这一区域的111个,占总数89.5%以上。江湘单独使用的词语19个,占比15.3%,相对而言,其他两个区域单独使用的词语只有4个和9个,说明这一区域在南楚方言中居于核心地位。这与南楚地区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域设置也是相吻合的。

       这一地区历史上属于百越民族,楚国强大以后,势力向南扩张,开始进入南楚区域。由于楚国主要经由水路南下,因而一开始影响到的是江沅澧水一带。湘中地区的长沙、湘南的零陵等地,直到秦朝开始设立长沙郡,才逐渐发展成为南楚中心。西汉初,开国功臣吴芮被封长沙地区,长沙郡成为长沙国,此后,这一地区一直是南楚中心。而秦国灭楚,统一六国之后,楚文化、楚语对南楚地区的影响逐渐减弱。两方面叠加起来,到扬雄记录《方言》的时期,江湘武陵地区已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色,成为一个独立的方言区。

       3. 桂林南海地区:

       桂林南海地区在西汉时期隶属南海郡,与中原相距甚远,且在此之前居住者多为南方少数民族,其语言不仅与中原诸地联系甚少,与南方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楚也相差很大。《方言》中提到的南楚之外,南楚之南等指的是这块区域,但数量很少,依吴吉煌(2011)统计,该区域共有23条,33个词语,但除了“睇”与楚、南楚相同,其余32个词语全部是单独出现,不与其他任何方言区有交集。

       从历史状况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原势力才大规模进入百越地区。《史记.南越列传》“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⑦西汉时在此设立南海、苍梧、合浦、郁林等郡,但对该地的管理并不紧密。汉初赵佗还曾“绝道聚兵自守……自立为南越武王”,后虽接受朝廷招揽,但南越王国事实上一直处于独立状态,时间上长达九十三年。因而该地与中原地区的沟通交流不甚畅通,语言自然也无法快速融合,扬雄所收集的方言材料数量如此稀少,也从侧面印证了此点。秦汉时期,既然不论是中原地区的秦、韩,还是南方的楚地对此地语言影响都有限,那么当地自然更多地保留了自己本身的语言特点。

       因此,桂林南海地区与南楚方言区有较大的区别。南楚方言区总体上已经被楚方言区影响,甚至处于缓慢同化之中。桂林南海地区与周边的楚、南楚、吴越联系都不是很紧密,所受影响很小,更多地保留了自己的语言特点和词汇形式。因而,若是将其看做是一个方言区,应是西汉时期一个独立于南楚之外的方言区,断不能包含在南楚之中。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一直与楚没有什么关系,且中间还相隔江湘九嶷地区,因而最好使用其地理名称南越,以与真正的南楚区分开来。

       综上所述,从《方言》以及历史文化发展来看,在汉代,南楚作为一个方言分区,还是应当存在的,只不过这个地区的语言文化受到了北边强大的楚文化和楚语言的影响,正处于一种从独立方言区变成楚方言下属分方言区的过程之中。其中北部长江沿岸、沅澧下游、洞庭湖区,由于水路交通便捷,受到的影响更深,变化更大,大部分词语已经被楚语同化,可以看做是楚方言区的一个分区。中部江湘地区是南楚方言的核心区域,仍保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尤其九嶷湘潭地区,与楚语相同的情况很少见,与南部的南越地区也没什么重合成分,将其归入楚方言区,看成楚方言的下位方言区,理由并不是非常充分,还是单独列为南楚方言更好。

(本文首刊于《中国语言地理》第一辑)

①罗常培、周祖谟,《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72页,科学出版社,1958年。

②Paul L—M Serruys: The Chinese Dialects of Han Time According to Fang Yen, pp77-99,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ley and Los Angels,1959。

③谢荣娥,《论扬雄<方言>的“楚”与“南楚”》,《求索》,2009年第8期。

④、⑤丁启阵《秦汉方言》,东方出版社,第35页,1991年。

⑥张步天《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第36页,1993年。

⑦(汉)司马迁,《史记》,第2265页,中华书局1999年版。

参考文献

(汉)司马迁 1999 《史记》,中华书局

丁启阵 1991 《秦汉方言》,东方出版社

李恕豪 2003 《扬雄<方言>与方言地理学研究》,巴蜀书社

林语堂 1933 《语言学论丛》 上海开明书店

罗常培;周祖谟 1958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科学出版社

张步天 1993 《中国历史文化地理》,湖南教育出版社

周祖谟 1993 《方言校笺》,中华书局

谢荣娥 2009 论扬雄<方言>的“楚”与“南楚”,《求索》第8期

Paul L—M Serruys: The Chinese Dialects of Han Time According to Fang Yen, pp77-99,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ley and Los Angels,1959。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