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基石到高度

 昨日残荷 2019-08-16

这个人物在孔孟之乡有很高的知名度。在新闻媒体上却很少见到他的影子。他不乐于表达自己,但是只要与他谈起工作,谈起新项目、新思路,他就格外兴奋,就妙语连珠。

然而他绝不是一个“内向型”人物。他似乎更“喜欢”在困境的人生风浪中搏击,锲而不舍,勇为人先,直至达到辉煌的彼岸。他就是邹城市东方集团董事长孙庆宝:一个从哪个角度看,都十分典型的山东大汉。

给孙庆宝一个特写:中等身材,略瘦,长方形的脸盘上棱角分明,突起的眉宇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稍长的背头显示出当代企业家的风采。翻翻他的档案可以看出,他有一段务农的经历,学历为初中。

让我们回到过去的岁月:1981年,商品经济的大潮波及到山区农村,孙庆宝开始“行动”起来,这一年10月,带着21元钱和一包煎饼来到城里,做起收酒瓶的生意。起初,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每天行程近百公里,走街串巷。饿了就啃口煎饼,有时能够吃上顿豆腐就算是改善生活。白天收酒瓶,夜间整理,经常忙到深夜一点钟。五年后,孙庆宝靠着艰苦的劳动,赚回了人生第一桶金1万余元。他花6000元买下三间房子,从此结束了“打游击”的生涯,有了固定的经营场地,生意越做越红火。到1988年下半年,他的生意做到镇江、扬州、射阳、烟台等省内外9个城市。天道酬勤,经过几年努力,孙庆宝拥有资金4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酒瓶大王”。

“人们都认为我现在挺气派,其实,我最风光的时候还是收酒瓶那会儿”,提到了这段经历,孙庆宝面露得意之色。他说,那时候,除了收酒瓶外还把五家制瓶子的玻璃厂生产的各类酒瓶都包销了。胶东半岛的几家啤酒厂的酒瓶都是由他来供应。进价、出价、给多给少都是他自己拍板,何等神气。

在孙庆宝的事业稳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墨守成规,总是在谋求新的道路、新的经营理念,来迎接市场的挑战。

1989年,广州之行,孙庆宝萌生了经营大酒店的想法。1990年投资100万元建起邹城市东方大酒店。1991年投入运营。年底结算时,令孙庆宝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开业半年,分文未赚,反而赔进6万元。失败可以毁灭一个人,也可以玉成一个人。幸运的是要困难面前,他不但没有被压倒,反而愈挫愈奋、愈挫愈强,以更加勤奋的角度,一步一步去学习,终于使酒店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生意渐渐好起来。

早年时期的艰苦创业经历,成为孙庆宝异常珍贵的人生财富,成为他追求远大理想,构筑人生大厦的重要基石。

而今,作为邹城第一高楼,投资1.5亿元城市新地标的世纪豪庭已破土动工。看得出,孙庆宝豪情满怀。

“一个人拥有的财富越多,对社会的责任就越大”。孙庆宝经常这样告诫自己。多年来,他致富不忘乡亲们,积极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同时,他还热心资助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向社会捐款30余万元。

今日的东方集团,经过20年的风雨磨砺,已发展成为拥有东方房地产公开发司、东方室内外装饰公司、东方煤炭销售经营公司、邹城市副食品实业公司、东方大世界餐饮娱乐公司、孟府大酒店等7家公司的大企业集团。孙庆宝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个人和他创办的企业连年受到邹城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2006年2月《济宁日报》《创业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