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松喦(1899-1985),江苏宜兴人。1950年,当选无锡市第一届文联主席。1960年,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此后历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上世纪50年代,在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指引下,钱松嵒作为“老画师”参加了“江苏省国画工作团”,作了二万三千里的壮游写生,先后途经中南8省,饱览名山大川。他走一路画一路,不断地将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歌颂新时代的主题注入到画幅之中。钱松嵒由此开阔胸襟、拓展气局,顿悟了许多现实与艺术之间的问题,笔墨也有了全新的改观,创作出垂馨千祀的《红岩》《常熟田》等代表作,艺术的发展自此走入巅峰。钱松喦认为中国画要有中国气派,提出“山水画大有文章可做”。他谙熟传统技巧,具有扎实的写生能力,以重传统、重写生、重民族意识的眼光构筑了自己的绘画图式,对20世纪中期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中鲜明的时代印记所透露出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今天依然值得进一步研究。 红岩 104×81.5cm 1962年 常熟田 1963年 52.8x35.7cm 锦绣江南鱼米乡 1972年 117×67.5cm 古塞驼铃 1962年 98×76.7cm 陕北高秋 1960年 34×28cm 西陵峡 1960年 54.7×71.2cm 喜看稻菽千重浪 1964年 64×45.7cm 连云港 1964年 126×210.5cm 徂徕山 1962年 26.6×53.8cm 宫鞋石 1963年 46.6×46.6cm 鱼簖 1960年 68.5×44cm 榕谷歌声 1963年 68.7×45.1cm 三门峡 1963年 60.1×53.2cm 瘦西湖 1956年 54.6×90cm 芙蓉湖上 1958年 107.9×64.6cm 东方春永 20世纪80年代 107×76.5cm 延安 20世纪70年代 54.5×38cm 黄海渔场 20世纪50年代 49×69cm 无数银山积海盐 1959年 73.5×45.5cm 登华山 20世纪60年代 100×55cm 黄山天都峰 20世纪60年代.27×36.5cm 江南鱼米丰 20世纪70年代 51×83cm 劲节长青 1981年 69×57.5cm 马迹山 20世纪70年代 69×135cm 马迹山 20世纪70年代 69×135cm 梅园香雪 20世纪50年代 33×44.5cm 武州河上 1959年 49×54.5cm 太平县 20世纪60年代 36.5×26.5cm 湖上小景 20世纪80年代 44×34cm 善卷洞 20世纪60年代 81×54c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