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63课-2019.08.15影像学习群集锦 第35天

 zskyteacher 2019-08-16

每次大家在阅读文章前,请花两分钟看看视频吧

一份公益,一份感动

患者,男,68岁,左侧腮腺区肿胀、疼痛并形成包块2周余,触诊皮肤皮温增高,有压痛,包块质韧,活动度差。

左侧化脓性腮腺炎伴脓肿形成


左侧腮腺体积增大,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一结节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其内可见索条样强化影,病灶周围脂肪层密度增高,边缘模糊。


急性腮腺炎由病毒或球菌类感染所致,慢性腮腺炎以轻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包括慢性复发性涎腺炎,慢性涎管扩张,慢性肉芽肿性病变,急性腮腺炎症CT表现:腺体弥漫性肿胀,脓肿表现为单房或者多房性充满液体,腮腺脓肿与咀嚼肌间隙的感染性病变分界不清。急性炎症肿块常会引起颈部浅筋膜和颈部深筋膜浅层的增厚。慢性腮腺炎表现为腮腺体积缩小,密度增高,亦可形成局限性肿块,边缘不清,可伴有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的慢性增生增大。


🤓👉2天大的新生儿,女孩,呼吸窘迫


🤓👉 男性,26 岁,行为异常、意识混乱及言语异常。


脑池内葡萄状囊虫病

囊虫病(有钩绦虫)是最常见的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寄生虫病。多发地区有拉丁美洲、非洲、亚洲和东欧。该病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囊虫病灶的位置。

诊断要点:

脑池内囊虫病通常位于蛛网膜下基底池和大脑侧裂;

多个囊虫病灶聚集形成葡萄状外观;

头节通常可见,但难以确定。

鉴别诊断:

棘球蚴囊虫病

治疗:

神经内窥镜手术切除。

再来一例


男性,32 岁,全面性癫痫发作 2 次。






🤓👉男,44岁,1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不适。


心脏MRI示右室流出道内见一不规则均匀等T1长T2信号结节影,大小约2.5cm×1.6cm,与右心室游离壁以宽基底相连(图1~2),MRI电影示病灶活动度差。DWI及ADC图上病灶均呈高信号(图3~4)。

术中:于右心室前壁见大小约2.5cm×1.5cm 的宽基底囊实性包块,完整切除包块;

病理结果:

右心室海绵状血管瘤

心脏血管瘤

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仅占心脏原发肿瘤的0.8%~2.8%。根据组织病理学,可将心脏血管瘤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其中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心脏海绵状血管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可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心脏海绵状血管瘤由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供血,所以冠状动脉造影对该病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心脏海绵血管瘤大多数位于心腔,也可位于心外膜和心肌间。

CT平扫多表现为低密度影,也可因纤维化、钙化等原因导致局部呈高密度影。心外生长趋势的心壁血管瘤和心包血管瘤可表现为心脏外形改变及纵隔内异常肿块;心肌内及心内膜血管瘤较小时,心脏房室腔无明显异常改变,并因病灶与心肌壁及房室腔内血液同等密度而不易发现。

CT增强可表现为随时间延迟从边缘开始逐渐向中心部填充的特点,类似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因此延迟扫描对心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发生纤维化、囊变的心脏海绵状血管瘤可强化不明显。

无论是发生于心壁、腔内外还是心包的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均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及浸润情况,还可以结合MRI电影观察肿瘤的活动度。

心脏海绵状血管瘤在MRI上常表现为等/长T1、长T2信号改变,且随回波时间延长,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逐渐加大形成“灯泡征”。出现囊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出血表现为短T1、长T2信号;对钙化的显示不如CT,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MRI增强扫描表现同CT检查。

病理方面,心脏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体积小、有蒂或无蒂、海绵状结构,瘤体由不规则的血窦构成,窦间以纤维小梁分隔,瘤体与心壁间界限不清晰,即使在瘤体中心部的血管窦纤维间隔有时亦可见散在的心肌细胞。

鉴别诊断:

①黏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女性多见,肿瘤含大量黏液样基质,可出现囊变、坏死或钙化。CT检查显示病灶密度多不均匀,可见高密度钙化区或(和)低密度囊变、坏死区。MRI检查显示病灶信号多不均匀,以等T1、长T2信号为主,增强后呈不均匀轻度强化,与表现不典型的血管瘤鉴别较为困难,但粘液瘤活动度较海绵状血管瘤大。

②乳头状弹性纤维瘤:又称瓣膜乳头状瘤,主要位于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瓣膜区,为较小的、有蒂的、有一定移动性的肿块,典型的发病部位及病灶活动度易与海绵状血管瘤鉴别。

③心脏横纹肌瘤:占儿童心脏肿瘤的90%,与结节性硬化症密切相关,病灶多位于心室,常表现为弥漫性心肌增厚,MRI上呈等T1稍长T2信号,其发病年龄及病变范围易与海绵状血管瘤鉴别。

④血管肉瘤:为成人最常见的恶性心脏肿瘤,约93%发生于右心房,通常表现为较大的、有侵袭性的肿块。MRI上表现为不均匀性等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明显不均匀延迟强化;CT增强可见粗大肿瘤血管影或血管团。血管肉瘤典型的发病部位和强化特点易与海绵状血管瘤鉴别。

心脏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不典型者与心脏及心包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以及其他病变鉴别诊断困难,难以明确定性者,最后尚需依靠手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男,65岁,盆腔肿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