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于2019年8月16日进行第六轮投票,产生了5部获奖作品。投票过程在纪律监察组监督下进行,由北京市方正公证处公证。 现将获奖作品名单及评奖委员会、纪律监察组、评奖办公室名单予以公布。 特此公告。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2019年8月16日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以得票多少为序) 《人世间》,梁晓声,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11月  《牵风记》,徐怀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北上》,徐则臣,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 《主角》,陈彦, 作家出版社,2018年1月  《应物兄》,李洱,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 主 任:铁 凝 副主任:李敬泽 阎晶明 委 员: 马步升 王本朝 王彬彬 韦健玮 石才夫 叶立文 丛治辰 包斯钦 吉米平阶 刘 华 刘 琼 刘大先 刘复生 刘晓林 孙甘露 李一鸣 李延青 李国平 李掖平 李朝全 杨 扬 杨 青 杨少衡 杨庆祥 吴 俊 邱华栋 何 平 何 弘 何向阳 汪 政 张 莉 张丽军 张清华 张新颖 陈晓明 陈福民 邵
丽 欧阳友权 欧阳黔森 季
宇 岳 雯 金仁顺 孟繁华 胡 平 洪治纲 贺仲明 徐兆寿 徐贵祥 郭文斌 黄桂元 黄德海 曹启文 梁鸿鹰 董立勃 韩春燕 鲁 敏 鲁顺民 谢有顺 潘 灵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纪律监察组 组 长:吉狄马加 成 员:李 梅 陈德龙 胡友笋 纳 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主 任:何向阳 副主任:李朝全 赵 宁 根据第六轮投票结果,梁晓声《人世间》、徐怀中《牵风记》、徐则臣《北上》、陈彦《主角》、及李洱《应物兄》(按得票数排序)5部作品最终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 在这五部获奖作品及作者中,《牵风记》的作者徐怀中已90高龄,1945年参加八路军,日后成为一名军旅作家。2014年徐怀中凭借作品《底色》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牵风记》以1947年晋冀鲁豫千里挺近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和一匹马的故事: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汪可逾,知识分子出身的团长齐竞、骑兵通信员曹水儿,还有一匹灵性神奇、善解人意的老军马。 《北上》的作者徐则臣是本届获奖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位,1978年出生的他刚刚41岁,却已获得过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荣誉,被誉为“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2015年徐则臣曾凭借作品《耶路撒冷》被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提名。此次的获奖作品《北上》是他2018年的新作,以历史与当下两条线索,讲述了发生在京杭大运河之上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小说力图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探究普通国人与中国的关系、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探讨大运河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变迁的重要影响,书写出一百年来大运河的精神图谱和一个民族的旧邦新命。 《人世间》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在2018年推出的逾百万字的新作,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共乐区为背景,刻画了从这里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2019年,这部作品先后获得了首届吕梁文学季年度小说和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应物兄》是作家李洱创作的长篇小说,首发于2018年《收获》长篇专号秋卷和冬卷,2018年12月出版。小说展现了30多年来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精神轨迹,被文学界视作“升级版《围城》”、2018年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但在出版后,《应物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评论认为该作性话语泛滥、人际犯难、插科打诨。 陈彦的《主角》被认为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一个以中国古典的审美方式讲述的寓意深远的“中国故事”。作者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其间各色人等于转型时代的命运遭际跃然纸上,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2018年10月19日,《主角》曾获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 2019年3月15日,中国作家协会宣布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工作正式启动,开始征集参评作品,评奖年限为2015—2018年。参评作品须为成书出版的长篇小说,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于评奖年限内首次出版,出版单位在中国大陆地区。征集截止日期为2019年4月30日。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及作家: 第一届(1977-1981)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魏巍《东方》 莫应丰《将军吟》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古华《芙蓉镇》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第二届(1982-1984) 李准《黄河东流去》 张洁《沉重的翅膀》 刘心武《钟鼓楼》 第三届(1985-1988) 路遥《平凡的世界》 凌力《少年天子》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荣誉奖 萧克《浴血罗霄》 徐兴业《金瓯缺》 第四届(1989-1994) 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 陈忠实《白鹿原》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 刘玉民《骚动之秋》 第五届(1995-1998) 张平《抉择》 阿来《尘埃落定》 王安忆《长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届(1999-2002) 熊召政《张居正》 张洁《无字》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 柳建伟《英雄时代》 宗璞《东藏记》 第七届(2003-2006) 贾平凹《秦腔》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周大新《湖光山色》 麦家《暗算》 第八届(2007-2010) 张炜《你在高原》 刘醒龙《天行者》 莫言《蛙》 毕飞宇《推拿》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第九届(2011-2015) 格非《江南三部曲》 王蒙《这边风景》 李佩甫《生命册》 金宇澄《繁花》 苏童《黄雀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