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述

 大地菲芳 2020-08-24

2019年08月26日   总332期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获奖作品综述

◆唐 亮◆

四年一度的茅盾文学奖评选,到今年已是第十届了。作为中国文坛最高的长篇小说文学奖,理应受到广泛的关注。

这次评选的范围为2015年至2018年间在大陆地区首次出版的长篇小说,共有234部作品经推荐参评,经过五轮投票推选出10部作品进入候选篇目,然后进行公示,最终经过第六轮投票,确定五部作品获选。他们分别是梁晓声的《人世间》;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陈彦的《主角》、李洱的《应物兄》。 应该说这五部作品虽然有各种争议,但众望所归,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然也倾注了作者的心血。


 梁晓声是我们熟悉的作家,最初的知青文学震动人心,但是他为创作那部长达 115万 字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花费了他8年的心血。

他酝酿、构思《人世间》,是在2010年。那一年,他刚过60岁。如何写一部有年代感的作品,写这几十年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变化,他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原点。他从小生活在城市平民区,他打算从自己熟悉的城市平民生活写起,然后发散到社会的其他层面,写不同社会阶层的生存状况,写几十年的中国百姓生活和时代发展,写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交集,写一部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他长久地思考着。这一思考就是三年。直到2013年初,他才开始动笔。 完成初稿后,梁晓声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对书稿进行了修订。

五年里,那一摞手稿,越积越厚,足足有3600多页。稿纸上的字,起初工工整整,安安静静;过了二三十万字后,这些字慢慢醒来,个别的笔画在探头探脑;再过三十多万字,梁晓声已然按捺不住字里行间的拳打脚踢;到了最后,就索性用铅笔写在了A4空白纸上。

现在很多作家已经用电脑写作,而梁晓声始终用手写,着实辛苦。

最初的书名是《共乐区的儿女们》,但总觉得不满意,磨合了几回,还没有想出更好的书名,后来一位朋友到访,讲起了高尔基的《在人间》,提出了“人世间”的名字,经过朋友几次坚持,觉得《人世间》概括性强,因为这部书里装的正是人间世事。



徐怀中是这次获奖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文坛老前辈,90高龄了,但是这部《牵红记》充满着青春热血般的激情。我是从《当代长篇小说选刊》上读到这篇小说,完全被震撼到了。

徐怀中先生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战士,是挺进大别山的亲历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曾以此为题材创作出《牵风记》的雏形,将近20万字,后来由于种种不测,小说手稿被销毁。这次创作起笔于四年前,经过不断的修改与润色,五十余年后,小说终于与读者见面。小说中每个人、每个故事特别是细节,都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性。从小说中可以读到关于战争史、战略战术、兵法兵器等方面的知识,体会到作者丰厚的军事学养。而且优美、鲜活、诗一般的语言,让人置身于战士的精神世界之中。


徐则臣是我们江苏的一位作家,可以说是目前中国7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从去年起一直关注他,看了他大部分的长、中、短篇小说。上届茅盾文学奖评选中,他的《耶鲁撒冷》就是候选篇目。这次他以《北上》终成正果。

为什么会写《北上》呢?徐则臣的自述,便能说明原因。我初中时住校,校门前是江苏最大的一条人工运河,石安运河,一大早河面上水汽氤氲,河水暖人。后来在淮安生活过几年,每天在穿城而过的大运河两岸穿梭,一天看一点,聚沙成塔,对运河也知道了不少。在1797公里的大运河上,淮安素有运河之都的美誉。不惟自隋以降,一千多年里漕运的衙门陆续设置此处。因为对运河淮安段的见识与理解,成就了我的运河之缘。二十年来,绵延千里的大运河成了我小说写作不可或缺的背景。我决意这一次倾囊而出,把大运河作为主角推到小说的前台来,就有了耗时四年的《北上》的写作。”大运河圆了他的一个梦想,当然他书写大运河,跨越了历史时空,探究了国人与国家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讲述的是民族与文化的故事。


陈彦似乎并不太为人所知,他的获奖有点让人感到意外,但是只要读过《主角》,便会感到名至实归。我也是从《当代长篇小说选刊》中读到这篇小说的,开始并不在意,但是读到后来,完全被人物所吸引了。小说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作者笔下的世界,不乏人世的苍凉及悲苦之音,却在其间升腾出永在的希望和精进的力量。

秦腔是陕西主要的戏曲剧种,虽然贾平凹曾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中就曾以《秦腔》作为书名而获奖,然而该小说并没有正面写“秦腔”,而仅作为一条线索,讲述的是清风街的村庄里演变着近三十年的历史。而陈彦的《主角》,把秦腔这一剧种推到了前台,通过剧写人,通过人体现出非常茂盛、结实和坚韧的中国文化根脉。

陈彦本身就是一个戏曲作家,他曾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关于《主角》创作,他是这样说的: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在这里成长,感受着这里的温度,这片土地赋予我学养,给予我能力,我深情地爱着这里。我曾在陕西戏曲研究院工作多年,从专业编剧到团长、院长,深受同事们的厚爱,在这里我汲取了大量的养分,也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主角》完成时,我正在陕西省行政学院工作,利用寒暑假和周六日,我完成了写作,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我也感恩秦腔这门古老的艺术,积淀了如此深厚的传统……”


李洱写作《应物兄》,2005年动笔到2018年底完稿,他写这部小说竟用了13年,一度竟达到了二百万字之多。这期间,它写坏了三部电脑。 他的母亲去世后,这部小说又重头写起。

这部小说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借对话、讲演、讨论、著述、回忆、联想,所引用和谈及的中外古今文献高达数百篇(种)。李洱关于物的知识储备之丰富,也令人叹为观止。这部作品细致地描写和提到了:数十种植物、近百种动物、还有器物和玩具。至于书中或展示、或引用、或杜撰、或调侃的诗、词、曲、对联、书法、篆刻、绘画、音乐、戏剧、小说、影视、民谣、段子、避孕套广告、奥普拉式的综艺节目,以及巴士底狱病毒、X连锁隐性遗传病、性瘾症、艾滋、脂肪肝等,兹不一一枚举。因此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书中所展现的各色人等纷纭出没,仅给予不同篇幅描写和勾勒的鲜明形象就不下70位。人物遍布政、商、学、媒体、寺院、江湖、市井,但主体仍是三代学院知识分子 。因此有人把该书比作升级版的《围城》。《繁华》作者金澄宇说:《围城》的故事发生于战乱时代,而在今天平静如水的日子下,《应物兄》描绘的是更加复杂、更加暧昧的知识分子图像,外国人要了解最近30年的中国知识界,看这部小说就够了”。

这五部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艺术水准,展现了中国当代社会的人文状态,从中可以引人思考、发人深省。

 

编辑部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