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行报告为何点赞广西绩效管理?

 东庄人 2019-08-16

中国发展网讯 (韩飞、郭芸、范柏乃)

今年,世界银行组织全球知识研究中心发布2018年《公共部门绩效全球报告:公共部门绩效提升——通过创新和部门协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绩效管理经验成功入选,并成为中国区入选的唯一省区最佳实践案例。

广西绩效管理为何能脱颖而出?答案在于其历经十年,秉承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原则,强化战略分解、过程管理与制度约束,构建起了一整套崇尚实干、激励担当、助力发展的绩效管理制度。

十年持续探索,绩效管理助推广西实现五大功效

经历十年探索,广西绩效管理助推自治区政府实现了任务更精准、标准更明确、责任更清楚、督查更有效、落实更到位、奖惩更准确、工作改进更持续的七大转变,由此实现抓落实、促发展、转作风、惠民生、保生态的五大功效。

——抓落实。广西将党委政府各阶段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各地各部门可量化、可执行、可考核的具体目标任务,成为绩效管理的“指挥棒”,持续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发展。创新激励贯穿广西绩效管理全过程,全区上下对标“国内先进”,在理念思路、发展模式、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大胆创新、持续探索,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广西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始于2009年,历经多年的发展,广西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7784.9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0396.25亿元,增长251.91%。2013~2017年,广西人均GDP从30873元增长到41955元,年均增长7.18%;全区进出口贸易从2035.9亿元增长到3866.3亿元,年均增长17.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4.7个百分点;全区对外直接投资从7.8亿美元增长到17.1亿美元,年均增长21.8%。

——转作风。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机关坚持激励与鞭策相结合,实行绩效二次分配,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全区工作整改。借力绩效管理“杠杆”,撬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大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主责,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干部责任意识、绩效意识进一步提升,凝聚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百舸争流、质效并进的良好工作态势,有力助推了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第三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广西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满意度达98.5%,对遏制腐败信心度达97.6%,分别比2012年提高32.2%和31.6%。

——惠民生。广西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机制,跟踪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和民生项目的落实,抓好群众意见诉求的回应与整改,确保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创造良好条件。2017年全区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各阶层对“各级公务员服务态度和效率”的满意度达83.69%,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在过去的4年里从73.9%大幅提升到87.7%。

——保生态。全区各级政府以绩效管理为重要抓手,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评制度与方法,引领全区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抓环保、增绿色。广西始终把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和宜居城市建设活动,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实现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达62.2%,植被生态质量与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首位,设区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和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均保持全国前列。

坚持四大导向,广西绩效考核锤炼六项经验

发展导向、实干导向、创新导向和满意导向,始终贯穿于广西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为树立四大导向,广西绩效管理积累了六大典型经验。

一是区委领导持续重视,高位推动绩效管理。抓好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与推进机制的关键是领导的持续重视与推动。在十年的绩效管理工作中,全区各级一把手从高位推动绩效管理,亲自参与部署、亲自参与实施,层层传递压力,协同高效、四级联动的绩效管理工作落实机制得以在广西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在此基础上,具备跟踪问效功能的“八桂绩效云平台”得以搭建,进一步促进了中央、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二是科学设置考核指标,突出管理重点。广西把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文件、重要会议以及财政预算200万以上的项目分解成具体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计划,从职能、创新、共性、满意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将刚性指标、硬性任务逐项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可检验的考评指标,实现责任分解横向到区直部门、纵向到市县乡村,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同时,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动态调整考核指标,以考核指标为抓手,围绕国家战略、广西战略、重点工作与民生福祉,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三是在全国率先推行察访核验,力求绩效考评真实有效。2010年,广西率先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的察访核验工作,随机抽选核验项目、随机安排核验人员,全程公开核验标准与结果。该系统充分发挥了“优化绩效沟通、促进问题整改”的功能,倒逼全区各级各部门实事求是地报告工作情况,确保有令必行、有行必考、有考必果、有果必实。

四是坚持树立群众满意导向,强化问题整改。积极回应群众需求是巩固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权威的根本路径,广西以群众满意为核心价值取向,建立了“全民参与、全方位监督,全社会推动”的外部评议监督体系,畅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的沟通交流渠道,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绩效评估,强化问题整改,使涉及民生福祉的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引导各级机关“扑下身子”,主动强化群众意见诉求的整改与回应,实现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

五是运用横向可对比、纵向可跟踪的考评结果,促进绩效改进。广西绩效管理在结果运用方面狠下功夫,确保考评数据在各类单位之间横向可对比,纵向可年度追踪。他们坚持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运用横向可对比、纵向可追踪的考评数据,实现绩效考评结果与问题整改、公务员年终考核及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绩效奖励、行政问责挂钩,树立起工作不落实要问责、落实不到位也要问责的鲜明导向,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的活力与热情。

六是重视绩效管理制度化、标准化,推进全区协同治理。广西持续十年不断探索,精心制定考评标准并对外公开,构建标准化的绩效指标体系,规范考核行为。全区上下积极探索协同推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之路,化解协同问题。在明确政府责任与目标的基础上,横向的协同治理促进同级政府间的协作共治,纵向的协同治理提高各层级政府间的沟通效率,使政府、公民与非政府组织等治理主体间较好地实现了跨部门的合作共治。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