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人地摊捡漏买回一件“饭盒”,专家:价值10亿,要求上交被拒

 泊木沐 2019-08-16

导读:上古时期,黄河流域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解救天下苍生,尧、舜二帝先后派大禹前去治理水患。大禹率领民众,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成功治理了水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曾经被选入中小学生课本,因此广为流传。据文史专家介绍,其实大禹治水并非简单的治理水患,在这个过程中大禹还重新规划了华夏疆土,并留下了一大批遗迹。在史料中,大禹治水所留下的遗迹被称为“禹迹”。

《左传》中记载:大禹按照地理分区、格局,将华夏划分为九州,结束了洪荒世界的野蛮,让华夏第一成为文明之邦。“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历史上,九州的划分影响极为深远,直到数千年之后的汉朝时,仍然沿袭大禹时期的九州制度。“九州”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侧面,一场重要的宏观地理变革,这场变革是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表述出来的。

大禹治水是上古之事,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虽然很多古籍史料都有记载,比如《尚书·禹贡》的记载最为详细,由于《尚书》是儒学经典,所以在封建社会备受尊崇,人们都相信书中记载的大禹治水,划分九州的事情真实存在。

但是到了20世纪初,封建统治王朝轰然倒塌,儒学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光辉不在。很多历史学家用新科学整理了中国早期的历史传说,最后得出结论,很多传说虽然在史料中多有记载,但并不十分可靠,最典型的就是大禹治水很可能只是传说,史书的记载很可能是夸大其词,因为除了史书的记载,有关大禹治水最早的考古证据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铭文,谨慎的史学家只能说大禹治水的传说出现于春秋战国,并不敢讲得再早。

2002年春天,一位私人博物馆的商人在香港古玩市场的地摊上,意外发现了一件青铜器。虽然外表其貌不扬,第一眼看上去好像一个青铜饭盒,但古朴的造型和图案非常精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这位商人用比较低的价格将青铜器买了下来。后来经过权威专家鉴定,这是一件青铜盨(xu),是西周时期的一件餐具,距今至少有3000年左右,商人能够买下来算是捡了一个大漏。

但是它真正引起学术界的震动的是内底上所刻的铭文,经过统计,字数一共98字。铭文开头直接讲到了大禹治水:“天命禹敷土,随山濬川,乃差地设征。”仅仅十几个字,就清楚的介绍了大禹治水以及划分天下九州的事情。

文史专家认为,抛开铭文的其它内容,光是开头的这十几个字,所蕴含的历史信息价值就不可估量,如果一定要用金钱衡量的话,那一字铭文估价1亿一点不过分。因为这件青铜盨将大禹治水传说的确凿证据提前到了西周时期,我们可以确信,大约在三千年前,大禹治水曾经家喻户晓。

因为铭文中有燹公字样,因此这件青铜器被命名为“燹公盨”,鉴于它的历史、文物价值非同一般,文物专家多次找到捡漏的商人,希望他将燹公盨捐献给国家博物馆,但都遭到了委婉的拒绝,现在燹公盨仍然保存在商人所在的私人博物馆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