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话说“父不进子房”却不知下一句才是精华,可惜少有人知

 徐乙井 2019-08-16

中华文化传承了五千年之久,在文明的演变当中,诞生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的文化口口相传,这也就成了最通俗易懂的俗语,史记《滑稽列传》也是对俗语有了一个最基本的定义。

司马迁认为俗语来源于各大贤者,春秋时期的鬼谷子为最,根据司马迁所述,大多数的俗语(古语)都是由鬼谷子的弟子传下来的,俗话说,“父不进子房”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从字面的意思上来看,就是父亲不应该进入儿子的房间,这句话最早是出自《荀子.不苟》一书,讲究的是古人的基本礼仪,古人非常重视礼,还特地编写了《礼记》,古人认为,儿子成婚之后,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入儿子的房间。

因为儿子成婚之后,就不在是一个人生活,夫妻之间难免会有各种隐私,父亲随便闯入,也会让人说闲话,正所谓“距离产生美”,但荀子同样也认为,儿子结婚之后,就是一个独立的人。

那么,父亲的养育职责也就结束了,所以,父亲就不应该在干涉儿子生活,是时候该放手了,这句话放在现代也非常的适用,现在一些“妈宝男”“宝妈男”也是非常多,夫妻之间往往会因为父母而产生感情破裂。

所以结婚之后,夫妻结婚之后,尽量还是选择跟父母分开住,即便一开始可能会遭到一些困难,但这确实是避免婆媳关系,以及保护夫妻隐私的最好办法。

“父不进子房”下一句是“官不如民宅”,这句话可谓是上一句话的延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官的人不要到老百姓家里去,那么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玄机呢?

自古以来百姓就是整个天下的基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历代王朝的演变当中,农民起义就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如果官员进入百姓的家中,无不外乎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百姓家里面犯了事,官员来到家中进行调查,第二种,就会让人误以为是百姓想要贿赂官员,在古时那种封建制度下,老百姓都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

一旦出现官员进入家中,必然会有大事发生,就算没有大事发生,周边的人也会用这件事对这家人指指点点,官入民宅,不管是对官员还是百姓都没有好处,这句话,即便放在现在,同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

由此看来,古人的话还是非常有道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