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这种阅读方法,让孩子的阅读能力飞速提升

 妖城主 2019-08-16

最近,杭州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其读书笔记中指出了《西游记》中的一个漏洞。她发现《西游记》里,无论师徒走到哪里,即使到了西域,宴会上的吃食也都是中餐,这并不合理。她还推测作者在书中写到的应该是自己的家乡菜。

这一新奇的视角受到了教育专家的肯定。在读书时,思考比阅读本身更为重要。

能够保证让孩子在读书时不断思考,有一个方法可以做到,那就是——精读。

国外学校非常重视孩子的精读能力,美国共同教育大纲(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中更是要求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每个孩子都要掌握精读方法。

如何对一本书进行精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国外阅读课对孩子们读书的要求。

精读:一本好书读三遍

精读的第一步,就是要重复:一本好书,至少要读三遍。孩子要像侦探一样读书。

第一遍: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

第二遍:加深理解,可以回答与书籍相关的基本问题;

第三遍:深刻理解,能对内容进行对比和联系。

第一遍:在书上做标注

在进行第一遍阅读时,孩子只要能大致读下来即可。在阅读时,可以让孩子用笔和符号在书籍上做标注,标注方法可以参考下图:

用蓝色的叉[x]表示,获取到了新的信息;

用绿色的问号[?]表示,对这部分内容有疑问;

用黑色的对号[√]表示,这部分内容很重要;

用红色的叉[x]表示,这部分内容我不理解;

用紫色的圈[O]表示,这部分内容与我有联系/让我产生了联想。

这些标记,能够帮助孩子在重复阅读时重点关注标注处的内容。


第二遍:回答一些基本问题

在进行第二遍阅读的时候,孩子就要根据之前的符号,带着问题去读了。读完之后,也要孩子能够对一些问题得出答案,并对主题和细节进行梳理。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表格帮助孩子梳理情节:

让孩子写出对人物的描述、对故事背景的描述、并且简要说明故事的开头、过程与结尾,以及自己最喜欢的情节等。

第三遍:深入了解内容并延伸

在进行第三遍阅读后,我们就要和孩子讨论更深入的问题了。这时候,提出的问题不应流于表面,应该注意围绕逻辑关系来提问。国外学校的老师会从下面四个方面提出问题:

故事中的因果关系;

故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对同一个故事或不同故事的内容进行比较;

故事的时间顺序。

为了让孩子们能在阅读时更加注意逻辑,我们可以提醒他们关注书中的一些逻辑词汇:因为...所以、首先...然后...等等。

这时,也可以用上以前推荐过的思维导图,八大思维图示非常适合用来做书籍的内容总结。

用气泡图写出用来描述人物/场景的词汇;

用圆圈图做对比和类比;

用流程图来描述故事的发展;

用多重流程图来说明情节的因果;

本公众号部分图片为网络无版权声明图片,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