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勋美学| 夏圭《溪山清远图》

 昵称40044036 2019-08-16


中国美术史 

蒋勋先生讲《中国美术史》从石器时代到唐宋时期辉煌璀璨的中国美术发展历程,内容包括陶器、青铜等工艺美术,敦煌壁画艺术,各时期书法绘画艺术以及文人生活。不同于课堂上枯燥的讲述方式,蒋勋用他独特的魅力和娓娓道来的讲述方式传递着他对中国美术美的感受,沁人心脾。

所谓“传统”,就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

▽蒋勋 | 《溪山清远图》

 

©点击视频聆听

夏圭,南宋画家。字禹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宋宁宗(1195-1224)时为画院待诏,与马远同时代,都师承李唐,风格相近:构图简括深远,笔墨峻峭爽利,擅用'斧劈皴',后人并称'马夏'。但如细察,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相对而言。

马远重笔,转折顿挫,凝重峻利,而夏圭善墨,善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人称'拖泥带水皴','淋漓苍劲,墨气袭人';构图上,马远刻意将近景置观者目前,所画人物五官清晰,姿态生动,楼阁则以'界画'法刻画精细,而夏圭则将景物远置观者身外,画人物仅圈脸勾衣、点簇而成,楼阁随手勾画,笔简而形具。

夏圭·溪山清远图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纸本、长卷

纵:46.5厘米,横:889.1厘米

夏圭·溪山清远图局部

溪山清远图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的景色群峰、山岩、茂林、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但形象真实。山石用秃笔中锋勾廓,凝重而爽利,顺势以侧锋皴以大、小斧劈皴,间以刮铁皴、钉头鼠尾皴等,再加点,笔虽简而变化多端。

夏圭·溪山清远图局部

夏圭非常擅长运用墨色的变化,在惯用的层层加皴、加染的'积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也就是先蘸淡墨,后在笔尖蘸浓墨,依次画去,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变化无常。再加上'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使墨色苍润,灵动而鲜活。空旷的构图,简括的用笔,淡雅的墨色,极其优美地营造了一幅清净旷远的湖光山色。

夏圭·溪山清远图局部

山冈巨石,危岩壁立,丛林茂树,山寺楼观,远山朦胧,江水辽阔,图作无尽江山之景。画卷构图虚实相间、开合有致,全无拖沓拼凑之感。山石用粗劲的大斧劈皴,以劲利方硬之笔勾括,间以水墨渲染,块面分明,折落有势。栖阁层宇,不假界尺,信笔画就。

夏圭·溪山清远图局部

图中点景人物虽用笔寥寥,但各种动态的相互呼应关系跃然纸上。整体画风清劲健爽。全图洋洋洒洒近九米之长,堪称南宋传世作品中的鸿篇巨制。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这类硬派山水都绘于绢上,而此图为纸本,颇为少见。拖尾有陈川等跋,卷中钤有[黔宁]、[公馀]两半印及清宋权、宋荦、清内府等鉴藏印,《盛京故宫书画录》著录。

夏圭·溪山清远图局部

后人称夏圭为'夏半边',而《溪山清远图》显然是全景,原图无款印,也许受了'半边'概念的制约,如此浩渺的江湖山色,竟被后人题称'溪山'。

夏圭·溪山清远图局部


夏圭·溪山清远图

画面重峦叠嶂、茂树清溪,长桥卧波,野舟待渡,江天空旷。
构图疏密相间,开合有致笔法千变万化,笔简神全。
墨色浓淡干湿,虚实相生,成功地营造出江南烟雨朦胧的意境,
使整个画面格调超然于尘世之外,苍洁旷迥,静谧率真。

全图▼(手机横屏观看)

来源:新月如钩家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