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骗术电影最重要的是什么?技术含量!

 七侠荡寇志 2019-08-16

举凡以「Hustle」命名的影视剧,通常是讲一群个性十足的人如何因缘际会,又如何不情愿地组成一支摩擦不断的团队继续坑蒙拐骗的故事,最有名如BBC 2004年播出的英剧《飞天大盗》(The Hustle),是此类作品的完美模板。

这帮人在拣择诈骗对象时往往抱持一定底线,可以勾搭贵妇却绝不会真的诱惑少女,有时顺手戏弄一下匪帮大佬,有时也对黑心资本家小作惩戒,久而久之,即使原意并非如此,就容易背负上「盗亦有道」的沉重负担。

《飞天大盗》(The Hustle)

若真将英文的「Hustle」视作「均贫富,等贵贱」一类的侠盗或义贼,则违背了不择手段攫取钱财的本义。有怎样不得已的理由也罢,之于他们的诈欺行径都是借口,所谓的「盗亦有道」也只是预防对方狗急跳墙,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的对冲手段。

我们对这一类骗子格外宽容,不要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因果报应,和骗局是否精致无关。大多数人是以幸灾乐祸的心态,等待着不管他们如何挖空心思,骗来的钱总会莫名消失的结局,而这样一群人在无休止的得失循环中,被迫反复组队后产生的化学反应,才是作品的最大看点。

在1988年的《骗徒臭事多》(Dirty Rotten Scoundrels)中,两位主角使用的骗术早已不够新鲜,但凭借迈克尔·凯恩和史蒂夫·马丁性格悬殊的有趣互动,同样被誉为经典喜剧电影。

《骗徒臭事多》(1988)

翻拍版的《偷心女盗》(The Hustle)几乎全盘照搬原版剧情大纲,却遭遇罕见差评,烂番茄新鲜度低达14%,不少影评更是对安妮·海瑟薇的表现极尽嘲讽之能事,金句频出。《卫报》以如此刻薄的笔调评价安妮·海瑟薇,「在一个充满恐怖和绝望的后启示录世界里,留下了一朵能将所有笑点都化为惨白灰烬的蘑菇云」,难道仅仅因为她太没有喜剧天分?

当然,迈克尔·凯恩有他人实难望其项背的高贵气质。他饰演的劳伦斯面目诚恳神色忧悒,像个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破落贵族,单用优美的语调和严谨的用词就能骗得女人死心塌地。

对比两版开头,新版的蕾贝尔·威尔森肉弹一般风风火火撞进酒吧,用隆胸手术的低劣招数骗取500美金,结果还要仓皇逃跑,只能显出对面男人蠢笨如猪。老版甚至不露真容,以手势的进退维谷展现人物心态变化,女人的哀婉请求,男人的欲拒还迎,无需特意丑化女性受害者,两种手段高下立现。

《偷心女盗》(2019)

与这位孑然独立,「一星如月看多时」的前「皇室成员」相比,演过迪士尼公主的安妮·海瑟薇也只配伪装成中了8700万美元彩票的暴发户。两位男性骗子利用女人的怜弱心理骗钱,史蒂夫·马丁扮演的弗雷迪有高论如「男人比较弱,男人不如女人长寿,我们患心脏病、中风、前列腺疾病几率更大,我觉得该改变一下,让她们给我们钱,让她们养活我们」,虽然把女性视为智力上的弱者,倒也不介意自承人格卑劣。

反观他的对位角色,拿手机里的美女照片一招吃遍天下的佩妮,干脆利落地将自己的行骗手法归于「女人感性,就像你刚刚的同情和怜悯,男人发现这一点后,就会去利用和剥削我们,我只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最后为自己开脱时,也把多年来骗财的行为推卸给男人对皮相的态度。

安妮·海瑟薇和蕾贝尔·威尔森在戏中的演技浮夸到尴尬,反正男人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没必要像对待女性一样体察入微,仔细揣摩他们的情绪。

《偷心女盗》(2019

虽然大纲的起承转合走向一致,《偷心女盗》不光是一部性转版电影,后半剧情因两位主角的人设变化,主动放弃赌局的角色也颠倒过来。有趣的是,两部电影的主角之所以棋差一着,理由截然相反。

劳伦斯和弗雷迪以为女人只会被男人骗,其实她们也会骗男人,劳伦斯放下男人的自尊心释然一笑,既保全了尊严,也含蓄承认了女性的智慧,以1980年代的眼光看来,是殊为不易地推崇女权。

晚了30年出生的约瑟芬和佩妮看似蔑视男性权威,以为女人聪明到可以骗男人,其实她们都被自己的论调狠狠打脸,最后的恋情只是不得不为的补偿,编剧的态度也很明显,如果女人注定要被骗,那么请至少以爱情的名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