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过去举行葬礼,让过去真正“过去”

 亮哥eoim8x8y62 2019-08-17

村上春树有一句不无道理的调侃之言: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在学校是学不到的”这个真理。
 
确实,课本上教授的知识,考完试说实话现在零星还能记起的实在寥寥。关于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设立该有的界限,如何因应复杂的人事,如何迈向整全等等很多为人处世之道,真的无法从学校的象牙塔中习得。
 
更何况,膨胀的知识常使人的头脑中充满了他人的见解,令人骄傲莫名;真正的智慧却会让人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之后,知自身之微渺不足,时常省察己身,懂得谦冲自抑、虚心受教。
 
毕业,始学,知道还有很多功课有待学习和掌握。譬如,其中就有一门学校未曾教过的功课,叫做“收尾学”。“收尾”也需要学习?可不是!
 

1.“结束”是失败,还是常态?
 

百万畅销书《过犹不及》的作者克劳德就专门写了一本《收尾学》,来谈如何好好面对“结束”。他提到,人们往往不大愿意直面“结束”,好像“结束”就是一种“失败”,更遑论善后收尾,代谢吸收过往的经验和养分为己所用了。
 
他提醒我们,结束其实是一种常态,是人生的每一个层面必然包含的环节,就像四季有轮替、生命有更迭一样。《传道书》也说:“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万事万物的发展本来就有时节阶段之分,上一个阶段不终止,下一个阶段就无法开始。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遇到需要转折和收尾的时刻,人生中也总有许多不期而至、令人哀伤却无比宝贵的功课要学,我们如何因应这些时刻和课题至关重要。有些结束是寿终正寝,有些则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加以了断。
 
克劳德以莳花弄草的园艺为例来说明:成长之道,在于去芜存菁。他指出,聪明的园丁懂得适时主动修剪那些生病且无法康复、枯萎并占据空间,还有虽然健康但不是最精华的部分枝丫,好让有限的资源可以尽为理想的植株所用,以期展现最灿烂的生命风华。
 
原来“结束”不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更是生存与发旺的必要条件。若能妥善地“结束”该结束的,就能让生命的季节更迭流畅,更加欣欣向荣。但与之相对的,那些很难挥别过去、不能“好好结束”的人,通常都是无法面对现实的人,也因此会阻碍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据说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之前,曾被提醒过好多次要提早因应、及时转向,刚愎自负、罔顾劝告的结果是伤亡惨重。可见拒绝看清现实、一个劲地往前冲,非但不明智,反而很危险。
 
我们显然需要慎思明辨,对思考再“思考”一次,好能审时度势,及时止步,作出正确的决定。
 
有些“结束”可能是一扇门,通向一个更灿烂的未来,超过我们所求所想。我们必须好好处理生命中各个阶段的“结束”,更需要思考人生最终的“结束”。
 
在满坑满谷的励志书籍中,这是少数教我们如何“撤退”的一本书。
 
结束和收尾诚然是一门不得不学的功课。
 

2.哀莫大于心不死
 

在我面对生命中很切身的分手课题时,这本书中的宝贵洞见和建言就曾带给我很大的助益,帮助我厘清了很多纷乱和困惑。
 
对于我这种喜爱的影视剧要看上几百遍、喜欢吃的食物天天吃也不会厌腻的“死心塌地执迷不悟派”,要作出分手的决定,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而分手后满目疮痍的灾后重建工程又会多么艰巨!
 
在那段心中的盼望将熄未熄、“哀莫大于心不死”的挣扎期,虽然知道势在必分,却仍“仁慈”地在心中迟迟不给这段感情判死刑,留给自己很多“可能”的揣想空间。宁可忽视那些危险的警训,忽视看得分明的旁人欲说还休的眼神,忽视上帝“残忍”的介入和拦阻。
 
有人说:“我知道这是地狱,但至少我认得每条街。”是啊,改变令人害怕、裹足不前。为了避免痛苦,人有时即使明知眼前是地狱,却会因为熟悉每条街而想要继续住下去!
 
为了逃避撕裂的分手之痛,以及踏上那条面对真实的艰难痛苦的医治之路,我记得自己当时很想抄两条暂时让自己好受一些的捷径——
 
一是情愿将错就错也不要分开;或者马上接受另一个人适时伸过来的手,火速进入一段新恋情,草草埋葬己心,哪怕这么做会顺带拉上一个无辜者陪葬也已全然不顾。
 
所幸借着教会肢体的守望关怀和陪伴,还有身边随手可及的一本本“医愚、医病”的书,爱我、知我至深的父神在试探中为我开了出路,使我在困顿忧伤中瞥见亮光,得着指引。
 
我知道逃避无济于事,唯一的方法就是回到神面前,在祂真理的光照中,好好面对内心的凌乱狼藉,还有过往从未认真检视和整理的枝蔓杂草。唯有好好收尾,看清真相,吸取教训,超越那些绊倒自己的行为模式和盲点,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变,才能不再重蹈覆辙。
 
克劳德在《收尾学》中提供了很多务实的原则,帮助人分辨“真实的盼望”与“虚假的想望”之间的区别,分辨何时该继续投资心力去经营某段关系、改善某个处境,何时又该撒手撤出,掌握“持守盼望”与“壮士断腕”的决策时机。
 
他指出,“放弃努力”和“放弃对某件事情的投入”是不同的,这种领悟很重要。有时终止才是明智之举。或守或弃,两种情况都牵涉到相同的成熟特质,就是通识全局的能力。
 
进入一段关系时,把对方想得过度完美,闭眼不看消极的一面;过后,当一方或双方起意抽身退出时,又只看消极面而闭眼不看积极面,这绝非成熟的表现。成熟永远是看一体的两面,正面、负面尽收眼底,兼顾并纳。
 
在健康的情感关系中,双方都应是彼此的拉拉队长和激励者,两个人本来是统一战线一起面对大风小浪的,谁知对方竟成了你生命中最大的风浪,一个立足不稳,常常天旋地转,生命之舟随时都会倾覆。这时,破釜沉舟、及时止损的决心就非常重要。
 
诚如陪伴无数青年男女走过恋爱旅程的资深辅导朱惠慈老师所说:“如果交往的目的是确认你和对方适不适合走向婚姻,那么‘分手’也是这个问题的其中一个答案,如果你们最后决定分手,也是达到交往的目的了。
 
“很多人以为分手代表我的恋爱失败了,自己是个输家;其实分手可以是另一种成功,关键是缴了学费(流了许多眼泪)就要学到功课,最重要的是要认清分手的核心问题,促使我们面对真相。
 
“逃避、为自己找理由、怨恨对方、很快进入新的恋情,这样的分手只是不断重复错误,那才是彻底的失败。
 

3.为过去举行葬礼
 

正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更何况伤心断肠,难免需时恢复。真心用力投入过的感情不会在分手后就自动跟着消逝,一点点风吹草动往往就会牵扯到心中的痛楚。
 
倘若真如歌词所唱的那样,“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你的美丽让你带走”,将这些负面的悲伤情绪囤积在身体里,想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灵状态势必很难,“从此以后再没有快乐起来的理由”则实属必然。
 
因为投注了太多情感,如果没有好好道别,人是无法往前走的。克劳德说,人需要一种完结的感觉,一旦有了这一步,就会产生惊人的转换能力。他建议为过去的伤痛举行一场葬礼,尽情落泪,缅怀哀悼。
 
“哀悼的过程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放手,亦即面对现实:逝者已矣(无论逝去的是什么),并且脱离否认、麻木的情绪迷障,去感受自己面对现实时的各种真实情绪。去感受愤怒,把它宣泄出来;去感受伤心难过,好彻底放手。哀悼的情绪具有令人积极向前的作用。
 
当我真的花时间去面对和咀嚼这份伤痛,视之为正常并耐心地走过不同的情绪阶段,将所有未竟之事的遗憾、愤怒和感激、失望和原谅,以及所有的回忆和纪念品都一一埋葬,才得以重新站立起来,让过去真正“过去”。并且将哀伤消化为助力,让它们变成生命成长的养分。
 
未来会到来,但过去不会自动过去,成长也不是自然而然的。生命的淬炼只有在我们穿越困境而非绕道而行时,才会有丰富的斩获。
 
诚如一位智者所说:“如果苦难本身能授与我们生命的功课,那么全世界都应该充满智慧才是,毕竟世上每一个人都在受苦。在苦难之上,还要有悲痛、领悟、耐心、爱、坦诚,以及愿意保持脆弱敏感的心。
 
面对分手的过程,也是那个最深的自我回到上帝面前的挣扎过程,因为我们有一位好处不在祂以外的父神,所以即使遭受重创,我们也不致绝望。
 
透过这个过程,我看见自己生命中不健康的部分,并靠着神勇敢地去面对它们。把自己交在祂的手中重新接受塑造,这是得医治的最佳途径,也是新生的契机。
 
《恋人还是朋友:分手疗伤手册》一书中写道:你将在分手期间,在自己的生命中作出最大的改变。当你走出分手的伤痛之后,你会变得比以往更好、更坚强。
 
我最喜爱的灵修作家卢云说:“我们蒙拣选、蒙祝福,也经破碎,为了可以给予。
 
愿你所经过的流泪谷,都能变为泉源之地,带出美好的祝福。借着从祂那里所得到的安慰,去安慰那些正在经历苦难的人。与你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