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生命的沉思

 三驾马车1966 2019-08-17


1

“人所具有的我都有。”

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只有一个个新的重复。

我所快慰的是,我是一个正常的人;我所希望的是,少一些人所具有的缺点,多一些人所具有的优点;我所梦想的是,我能具有一些常人不具有的优点,哪怕只是在某一个人际范围里的某一个方面。

2

西方是先有神而后有人,人信奉神,人归属于神。中国是先有人而后有神,神依附于人,为人所驱遣。

所以,西方多的是心怀感恩、求神恕罪的虔诚信徒,中国多的是烧香求财、磕头免灾的善男信女。

3

女人更多地把爱情视为生命,男人更多地把事业视为生命。

通过爱情,人们实现了个人性;通过事业,人们实现了社会性。

成熟的女人不会要求男人只爱自己,聪明的男人不满足自己只拥有爱情。

4

性与爱互为前提,互为基础。性是爱的物质基础,爱是性的精神基础。性是激发爱的原动力,爱是性的净化剂。

强烈的性欲,会让爱情以愉快的恶的方式演绎;炽热的爱情,会要求性欲以最自私的方式成为爱的注脚。

5

即便是脱离了爱的性,我也愿意给它以足够的尊重;而因了爱的性,我愿意给它以神圣的礼赞。

乐于谈论爱而耻于谈论性,以爱为崇高而以性为龌龊,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6

虽然我抱有最大的宽容,但我依然得拒绝某些人成为我的朋友。

这不是我的清高,恰恰是我对人的真正包容。

7

即便是人到中年,依然会无奈地发现,自己还是会选择了一些其实并不适合成为自己朋友的人作了朋友。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自己的幼稚,更多地表明了人性那难以穷尽的复杂。

8

如果你选择了一个懂得沉默的人做朋友,你一定得记住两点:第一,决定和他成为朋友之前必须慎重,因为你很可能配不上他的这份友谊;第二,如果已经和他成了朋友,绝不要率先抛弃这样的朋友。

9

友谊,这是一个神圣的字眼。但是,成为朋友的两个人,完全可能是在最基本的层面上达到高尚。两个农夫,两名工匠,一对商贩,一双孩童,他们彼此成为对方的生命需求与快乐泉源。

10

所有和我分手的朋友,都是率先长久地冷漠了我,并最终离开了我的人。我同时期待着他们,呼唤着他们,直到杳无音信。

而后,我轻轻地埋葬了这一份友谊,并对它怀着深深的感激。

11

男女之间没有真正的友谊,这话是对的。

男女之间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这话也是对的。

12

习惯于在他人面前眉飞色舞、侃侃而谈者,是最痛苦的人,他不只耐不得一点寂寞,他还听不到自己以外的声音,最终,他甚至也将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健谈者失聪,这是自造的痛苦。

13

自我主义者时常是最快乐的人,自己的烦恼,他们会把它以某种方式消解或是转嫁给他人;自己的幸福,他们会以任何一种最快捷的方式传达给他人得以放大;他人的烦恼,与他无关;他人的欣赏,他懒得倾听。

自我主义者最幸福的事情,是他们给他人带来了痛苦而自己却可以真诚地不在乎。

14

两个纯正的自我主义者相遇,将会是一种极乏味的情形。他们既热烈地付出,又其实什么也没有付出;他们既热烈地获取,又其实什么也没有得到。

愿上帝保佑,不要让一个善良的人永远和一个自我主义者相处,即便他们是夫妻,即便他们是情人。

15

女人因软弱而流泪,从来是一首动人的诗。女人习惯于此,男人欣赏于此。

男人因软弱而流泪,从来是一掬腐臭的水。男人懊悔于此,女人不齿于此。

女人可以永远是女孩,男孩必须永远是男人。

女人因柔弱的泪水而坚强,男人因无泪的刚强而脆弱。

16

男人有一种伤心泪是最危险的,那就是因为他的善良,而受到了来自他所爱的女人的欺辱。

17

有的人,他快乐地活着,从来不思考为什么活着;有的人,他总在思考为什么活着,并把他的思考作为忧郁的快乐。上帝更欣赏前者,世人更赞扬后者。

男人一思考,上帝就笑了。女人一思考,上帝连笑也懒得笑。

18

艺术是性爱的表达,哲学是死亡的诠释。

前者给世人一种可以遮羞的美感,后者给世人一种聊以自慰的真实:二者的极致都在求得永恒。

虽然,这种永恒,只不过是宇宙大尺度下的一瞬。

19

那些没有发展出人生细腻感受性的人,是生活中可悲的人,他的生命少了太多的趣味;最可悲的是那些虽有感受而不善表达的人,他的快乐和他的烦恼都成了自身的伤害。

天才的作家是这样的人,他有杰出的能力传达出世人常新而永恒的细微感受。因为有了他们的作品,世世代代的我们都有了生存的寄托。

20

在所有的男性天才作家中,泰戈尔与屠格涅夫的文笔是最细腻的。他们用细软的针,轻轻刺破自己婴儿般娇嫩的心脏,醮着鲜艳的血液,吟唱出人间天籁。

21

在所有的天才小说家中,我要把托尔斯泰、雨果、曹雪芹并列排在第一位。托尔斯泰和雨果的巨著达到了西方小说艺术的极致,在他们的笔下,传达了人性健康的悲剧美;曹雪芹的《红楼梦》达到了东方小说艺术的极致,在他的笔下,传达了人性病态的悲剧美。

他们是世界小说史上比肩的三座顶峰。他们的小说,就是真实的大地,就是无垠的天空,就是涌动的大海。

22

女人可以写出世界一流的诗歌,一流的散文,但是,写不出世界一流的小说。但是,女人有比世界一流小说更好的小说作品,那就是她们在大地上的真实的生活。

杰出的男人记录下女人和为了女人而存在的男人在大地上的生活,那就是伟大的小说。

23

女人更是男人生存的依据,而不是相反。

女人更是艺术的真正源泉,而不是相反。

女人更是艺术的传播者,而不是相反。

所以,本质上,女人是艺术的创作者。

女人通过征服男人也征服了艺术。

小说中,最美的形象无一例外都是女人。

24

女权主义者最终会获得颠覆性的胜利吗?

我想,世上所有的男人理应欣喜地期盼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上帝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25

用身体写作的女作家们,她们对于文学创作有着特殊的意义。

无论是正视身体的欲望,无论是直面性的行为,她们的创作揭示了人生熟悉的隐秘。女人在文学中,完全拥有了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感受。男人第一次真正听到了女人的声音。

女作家们的这类作品有着永恒的现实意义,这类女作家们如果有更高的天才,她们最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女作家,她们的作品更可能跻身世界一流作品的行列。

26

个体生命是短暂的。

多数人在临死时才有了这样的感受,少数人在中年时就有了这样的感叹,极少数人在青少年时便有了这样的痛苦。

前者正是我们这些无声无息的生命过客,中者是各个领域里那些领一时风骚的佼佼者,后者是由我们这些一代代的过客不断传颂的那些传奇。

个体不同的生命意识,决定了个体不同的生命进程,形成了个体不同的生命结局。

27

中年是人生中最让人尴尬的阶段。

青春的梦想破灭,青春的激情冷却,青春的活力消失;晚年的清闲遥远,晚年的幸福缥缈,晚年的自在难期。

中年的一切乏味的根源在于:中年只是为了眼前的活着而忙碌。

中年人特别需要一个理想。

人的一生都需要理想的支撑。

28

宗教是人民永恒的鸦片,人民一刻也离不开宗教鸦片。

取消一种宗教,人民会再造出另一种宗教。

有宗教信仰的人,更易于在平淡的日子里坚守着一份自信和快乐。

29

所有的宗教有且只有一个共同的秘密:爱。

爱,是所有宗教的出发点和归宿。

宗教就是爱。

爱就是宗教。

爱的全部奥妙在于:通过现世的努力获得永生的幸福。

30

道教教人爱自己,食丹药,求长生。

佛教教人爱他人,不杀生,求轮回。

儒教教人爱人世,讲仁恕,求大同。

儒释道与所有其他的宗教一样,其终极目标都有着不可穷尽性,不可实现性,这正使得宗教本身产生了崇高的魅力,也正使得有限的人生获得了无限的动力。

爱自己,得小幸福,爱他人,得大幸福;爱人世,得永生:绝望的人生因此拥有了救赎的希望。

31

爱是最好的宗教,爱之道又何其艰难。

一切宗教都指出了爱的方向,但世人依然免不了在爱的进程中挣扎。

于是,人人都在重复着前人的故事,人人又都有着真切新鲜的感受。

32

人人都希望永远不死长活着,假如未来人们的平均寿命都在300岁时,却很难说那是幸运还是不幸。可以肯定的是,王朝——假如那时还有王朝的话——更替的节奏会慢了很多,臣民们不得不永无尽头似地仰视着同一个国王的面孔,倾听着同一个国王的声音。——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吗?

是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那就是人们不得不一再重复自己的故事。

33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相同的,这就是一个字:死。

有人于此看到了生命的无常,于是留恋乎生,畏惧乎死。

有人于此看到了生命的荒诞,于是厌弃乎生,渴求乎死。

有人于此看到了生命的悲壮,于是无畏乎生,无惧乎死。

死是相同的,死又因此是不同的:不同的写法,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分量。

34

生命的根本意义在于反抗平庸。

反抗平庸的唯一标准在于珍惜时间。

珍惜时间的最高原则在于燃烧当下的生命。

35

那些最幸福的人,就是最忙碌的人。他们无暇忧虑。

那些最快乐的人,就是最忘我的人。他们无需虑己。

想要拥有多大的幸福,那就争取多大程度的忙碌吧。

想要拥有多大的快乐,那就争取多大程度的忘我吧。

36

永远不要嘲笑那些终生执著的小人物,即便历史不会记载他,即便他未死就已被人遗忘,即便他活着时像极了一个笑话。

相反,你要对这样的小人物肃然起敬,即便是神也对他们充满了敬意。你身边这样的小人物,正是上天派到你身边的神。

37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老庄如此通透,他们得到的是无为之境。

“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孟如此固执,他们得到的是有为之境。

老庄孔孟都是成功者:老庄因其无为而有为,孔孟为其有为而无为。

38

自嘲是生存的艺术。自嘲基本上是属于男人的专利。一个善于自嘲的男人,能够赢得众多的朋友;一个可以自嘲的男人,拥有蔑视诋毁的气度。

但决不要滥用自嘲这个工具,更不能安于自嘲;不能把自嘲当作一种生存方式,不能因自嘲而形成小丑人格。

39

女人不必自嘲,因为男人不该嘲笑女人,女人不宜嘲笑女人。

女人一般也不会选择自嘲,而几乎都会选择反讽。

女人其实也不妨自嘲,自嘲的女人传达的是善良。

40

不读名著的人和陷于名著的人,其实是一样的可悲。前者从来不曾发现自己,后者只在他人那里印证自己,二者都没有真正拥有自己。

更糟糕的一种情形是,那些陷于名著的人,反比不读名著的人更加卑劣。不幸的是,这种情形在生活中是那样的普遍。

名著对我们的最高意义,在于发现自我,认可自我,拥有自我,实现自我。

读书在根本上说只是一个手段,而并非目的。

41

一个在读书中迷失了自我或是消解了自我的人,是世上最可怜的人。他幸福着,但也在幸福中麻醉着。

生命中总得有这样一些时候:我们得认真读自身这本书,我们得向世界奉献出自己的书。

42

如果没有了母语,我将与数千年的文明断绝了血脉,我将无法与史河中形形色色的男女交往,我将无法传达和寄托我的情思,那将是生命的暗夜。

因了母语,我才可能实现自己,让自己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段激流。

43

我们真的能够说出前人未曾说过的话?我们真的能够解开前人未曾解开的困惑?我们真的能够得出前人未曾得出的结论?

我们不曾发现什么,也不曾解答什么,我们只是以新的个体或新的方式重复着前人的话语。

44

我们把这样的人叫作天才:他不只是在他的时代里的大音稀声,他在整个过去的时代也独具特色,他在未来的时代也独树一帜。他对人类的生命有真正的原创。

越是后代的天才,越难出现,前世的天才是他成为天才的障碍;但也可以说,越是后代越能够出现天才,前世的天才启示了成为天才的途径。

45

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天才,但每个时代天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相同。有些时代特别地具有扼杀天才的功能,有些时代又特别地具有催生天才的机能。前者所产生的天才,需要的是牺牲的勇气;后者所产生的天才,需要的是真我的张扬。

46

天才与世俗的幸福无缘,即便他拥有了这样的一份幸福,他也要在某种程度上远离这份幸福。这是一切天才的宿命。天才的真正的幸福就在于品味人世的痛苦,肩负着人世的痛苦前行。

多数天才是他的时代里俗人眼中困惑的笑话,而又是未来时代里俗人敬仰的跳下炼狱的勇士。

47

历史需要多久才能筛选出一个天才?

历史真会那么公平地记住每一个曾经的天才吗?

历史有没有对不住某个天才的时候?

历史面对历史中的那些不屈的过客,可曾有过忏悔?

48

生命极容易从生命哪里获得暗示,一缕春风,一场细雨,一片飞雪。

生命极容易从生命哪里得到激励,一个微笑,一声招呼,一瞬回眸。

49

凡被后世敬奉在天才行列的几乎所有的男人,生前要么不断地被女人遗弃,要么不断地抛弃着女人。

对于前者,后人不能责怪女人们,因为,她们已经以成就天才的方式给了天才们足够丰富的滋养;对于后者,后人也不能责怪那些天才们,因为,他们已经以天才的方式给了女人们以他们可以奉献的爱恋。

50

凡最终成为天才的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他们一定有两个起码的共同点:一是杰出的才智,一是超人的执著。

才智在多大程度上源于先天,多大程度上来自后天;执著多大程度上源于禀赋,多大程度上成于人事,这是永无定论的问题。

51

男人主要为了明天而活着,因为那个他预期的明天,他才把脚立在今天。

女人主要为了今天而活着,因为这个她拥有的今天,她自然地走向了明天。

    明天是一种责任,明天也是一种荣誉;今天是一种义务,今天也是一种权利。

52

人们习惯于把女人称为情爱动物,把男人称为性爱动物;或者,人们也习惯于把女人称为情欲动物,把男人称为性欲动物。

对此,无论男女都大体认可并坦然接受:虽有性,毕竟有情,女人因而坦然;虽无情,确实有性,男人为此一乐。

无论男女,都还有一个很少说出来的结论:女人比男人更近乎人。

好在,每一个女人都是父亲的女儿,每一个男人都是母亲的儿子。

53

性,是男女永远的斗争的焦点,也是男女永恒的爱恋的纽结。

好色如男人,很难只因为性而长久地爱上一个女人;而痴情如女人,也很难会虽无性而能长久地爱上一个男人。

性与爱就是这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54

先有爱而后有性,还是先有性而后有爱?

——女人多半是因爱而性,男人多半是因性而爱。

爱更高尚,还是性更高尚?

——性与爱和谐才最高尚。

55

男女性与爱的差异,根源究竟是什么?

——根源就在于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

谁造就了男人和女人?

——上帝造就了男人和女人?

谁造就了上帝?

——男人和女人造就了上帝。

56

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人那里,或者在同一个人的不同时间里,可能有着完全不相同的甚至是根本矛盾的答案。

我们可以固执地守着眼前的这个答案,但是,要警惕啊,人生一定还会有别的答案。

2009.11.26

2019.8.17,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