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比诺画家拉斐尔 1483年,拉斐尔诞生于耶稣受难日。 这个与天使长同名的孩子,是宫廷画师乔万尼的第三个儿子。在拉斐尔之前,乔万尼的前两个儿子都相继夭折。 拉斐尔自幼跟着乔万尼学画,几年后便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 只是好景不长,7岁丧母,11岁失父,拉斐尔在1494年成了孤儿。 拉斐尔继承了父亲的画坊,唯一的亲人母舅奇亚尔拉成了拉斐尔的监护人。 1498年,在拉斐尔的恳求下,舅舅把他接到了佩鲁贾,并按他的意愿,带他拜访当地的画家佩鲁吉诺。 拜师需要考试,佩鲁吉诺的考题是为他本人写生。 拉斐尔只几笔便抓住了老师的特征:突脑门、高鼻梁、翘下巴。 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 于是,拉斐尔成了佩鲁吉诺画室里年龄最小的学徒。 也是在这一年,达·芬奇完成了《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创作了《圣母哀悼基督》。 此时尚未成名的学徒拉斐尔,还在探索着自己的艺术风格,先后学习了包括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名家的绘画技巧。 佩鲁吉诺当时已是“翁布里亚”画派的领袖,宗教题材很拿手,以祭坛画最受欢迎。 因此他急需技术熟练的学徒协助完成络绎不绝的订单,于是在打杂之余,拉斐尔就帮着师父绘画。 他对老师笔下的圣母格外喜欢,自己也学着画圣母。模仿得多了,竟可以假乱真老师的画作。 一开始他只是画了送人,想不到很快有人上门订货。 到20岁时,拉斐尔在佩鲁贾已是成名的画师,订单应接不暇,落款也变作“大师”,排在同事前面。 拉斐尔《阿尔巴圣母》 拉斐尔画圣母,虽师承佩鲁吉诺,却青出于蓝,突破了前人笔下那种头罩光环、表情呆板的范式,有着特殊的人间气息,既庄严恬静,又富有灵性与母性。 以至于欧洲流传至今对女性美貌的最高评价依然是: “啊,你美得像拉斐尔笔下的圣母一样。” 拉斐尔的第一个女人——圣母诞生了。 1502年,受佩鲁贾的蒙杜杰修道院长委托,拉斐尔与佩鲁吉诺师徒二人合作《圣母加冕》,一年后完成。 文艺复兴后三杰的另外两位也没有停下脚步: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即将问世。 两位艺术家毕生最著名的代表作,日后将如惊雷闪电般照亮艺术届的天空。 1504年,21岁拉斐尔画出了《圣母的婚礼》。 拉斐尔用这幅作品正式出师,成为“乌尔比诺画家拉斐尔”。 拉斐尔《圣母的婚礼》 据说拉斐尔长相俊秀,是十足的美男子,而且性格温文尔雅,人缘极好。 爱慕他的女人络绎不绝,他的舅舅也忙于为他物色新娘,望他早日成家。 就在拉斐尔志得意满之时,他听到身边许多同行都对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的作品赞不绝口。 佛罗伦萨,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或许我也应该去那里。 拉斐尔开始有了去佛罗伦萨拜访大师的打算。 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罗马,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们,大多集中于此的城市。 自14世纪乔托名震天下以来,佛罗伦萨画派的马萨丘、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大师以其各具特色的高超画艺吸引着欧洲的有识之士。 各国君王以求得他们的作品为荣,各地画家以能向他们请教为幸。 其实拉斐尔也早对佛罗伦萨心向往之,来过多次。 这一次,拉斐尔下定了决心,告别舅舅,告别老师,告别学艺阶段,正式移居佛罗伦萨,自立门户。 挡在拉斐尔眼前的,是艺术界的两座高峰—— 诞生不久的《蒙娜丽莎》 矗立在佛罗伦萨中心广场上的《大卫》 它们不仅树立了新的艺术标杆,更奠定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地位。 年轻的拉斐尔也开始在意大利艺术界崭露头角。 之后的时间里,他相继创作了《大公爵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等圣母像。 不过两三年的时间,拉斐尔已然跻身一流画家的行列。 和米开朗基罗孤身只影、不修边幅、脾气暴躁的画疯子形象不同,拉斐尔不仅长得英俊,而且非常体面。 据说他即使在绘画的时候,也是穿着时髦的白衬衣、灯笼裤,潇洒得体。 在当时的传记作家笔下—— 拉斐尔堪称“罗马万人迷”。 人缘好到只要在街上出现,便会引来大堆粉丝围观求画。而他也是好脾气地来者不拒,随手就能画。 他作画看起来毫不费力,落笔就有,而且画面优美,恬静温柔,仿佛天堂里的生命落在人间。 于是人们传说,那个有着天使名字的拉斐尔是从上帝那里偷来了才华。 他是“神的剽窃者”。 拉斐尔圣母画的美名传进了罗马教皇的耳朵里—— 1508年,年仅26岁的拉斐尔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之邀来到罗马,绘制壁画《雅典学院》。 米开朗基罗也接下了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任务,历时4年创作《创世纪》。 据说《创世纪》初具雏形时,拉斐尔趁米开朗基罗暂离罗马的空当,来到西斯廷教堂,将披风铺在地上,躺下便仰视穹顶壁画。 看了一夜,天亮回来后,拉斐尔修改了他的《雅典学派》,在画中添加了米开朗基罗。 此说真假不知,但《雅典学派》揭幕的轰动,同样不逊于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 虽然拉斐尔感叹过“有幸生在米开朗基罗的时代”,但《雅典学派》的诞生,证明拉斐尔有资格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驾齐驱。 1513年,拉斐尔的巅峰还在继续,《西斯廷圣母》《椅中圣母》《头戴面纱的女子》等作品接连问世。 这一年,达·芬奇来到了罗马,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这是文艺复兴后三杰唯一一次齐聚罗马。 但是,当时罗马教皇最宠信的画家是拉斐尔,达·芬奇非常失望,只得潜心于科学研究,却又因解剖尸体引起罗马人的误会,说他是巫师。 这期间,达·芬奇的一个心爱的学生自杀身亡,另一个学生也离弃他投奔到拉斐尔的身边。 少数趋炎附势的人更借此兴风作浪,散布流言,以中伤达·芬奇为快事。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达·芬奇创作了那幅最有名的自画像,之后愤然离开了罗马。 达·芬奇自画像 米开朗基罗这边,正被教皇逼着给教堂和陵墓画壁画,他已经很少拿起凿子敲打热爱的雕塑事业。 教皇也相中了他,要把侄女嫁给他,并且声称: 如果同意和他姪女结婚,将来还可以成为大主教的继承人。 拉斐尔的第二个女人——未婚妻进入了他的生活。 迫于教皇的威仪,拉斐尔违心地同他侄女定了婚,但定婚之后,却一直不肯完婚。 当时的罗马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说那个来自锡耶纳的面包师的女儿玛格丽塔,才是拉斐尔的真爱。 拉斐尔的挚爱——玛格丽塔的地位不可动摇。 他把她藏在了自己的画里。 一直以来,《拉芙娜·莉娜》被认为是拉斐尔作品中的珍品。 拉斐尔《拉芙娜·莉娜》 2005年左右,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库鲁兹向世人宣布,拉斐尔和传说中的情人玛格丽塔曾秘密结婚。 但迫于两人悬殊的社会地位和舆论压力,拉斐尔一直严守着这个秘密,并最终将它带入坟墓。 但如此深沉的情感想要让其消失不太容易,于是人们在《雅典学院》这幅画中,看到了有一双深色眼睛的美丽女子弗娜丽娜。 在这幅集合人类最高的智慧与道德的《雅典学院》中,暗喻了一代画坛巨匠不平凡的秘密爱情。 1519年,达·芬奇去世,享年67岁。 一年后,拉斐尔于4月6日去世。 那天正是他37岁的生日,也是基督教的耶稣受难日。 拉斐尔长眠在他曾绘制过的大厅里,为红衣主教朱里奥·美第奇所作的《基督变容》就在他的头顶。 他被安葬在罗马万神殿,墓志铭上刻着: 这里安息着拉斐尔 当他在世时,大自然深恐被他征服 当他谢世时,又怕随他而去 拉斐尔去世4个月后,一个署名“寡妇玛格丽塔”,称自己来自于锡耶纳城面包师之家的人,加入了罗马圣阿波洛尼亚女子修道院。 一代大师拉斐尔,带着对三个女人的许诺,和一身还未完全施展出来的才能,长眠在耶稣的怀抱中。 究竟是谁杀死了拉斐尔? 第一个女人圣母,其实也就是他的事业,年少成名的压力令拉斐尔不堪重负,只能拼命地创作,如此工作狂的拉斐尔命丧于此,也说得过去。 第二个女人他名义上的未婚妻,相比较拉斐尔的不情愿,这个一直藏在历史中的女人应该牺牲更大,都是可怜人。 第三个女人玛格丽塔才是“真凶”。 爱一个人就想把所有美好的东西都给她。 拉斐尔除了画,一生中的爱意与时光都给了心爱的玛格丽塔,正是这份爱负担着的重压,最后带走了拉斐尔年轻的生命。 随着这个时代的一位伟大艺术家的逝世,也将这一场悲剧深埋在了活着的人的心里。 罗马万人迷,陨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