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茅盾文学奖第一名梁晓声:《人世间》是我对现实主义的致敬

 wenxuefeng360 2019-08-17

“茅盾文学奖是我这50年文学创作生涯中所获得的最高奖项,但我是用一颗平常心对待的。可以说这部获奖作品《人世间》,是我的一个情结,是对向现实主义致敬的一种写作,也是向民间生活的一种致敬,更是圆我自己的一个心愿 。”8月16日下午16时58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当代文坛著名作家梁晓声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如是说。

专访茅盾文学奖第一名梁晓声:《人世间》是我对现实主义的致敬

梁晓声称自己从来不玩手机微信,也不上网看新闻。还是当天上午10时,北京电视台记者在对他做图书节的采访活动时告诉他,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听到这个喜讯后,我比较平静。因为这是我的一个情结,是向现实主义致敬的一种写作,也是向民间生活的一种致敬,更是圆自己多年的一个心愿。“梁晓声如此告诉北青报记者。

对他来说,写写大三线的建设工人,写写哥哥姐姐当年下乡之后留在城市里的弟弟妹妹们的生活,还有80年代的一些知识分子,这些内容都是他动笔创作《人世间》的初衷。

对于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如何评价《人世间》这这部作品,梁晓声说,到时10月份颁奖典礼上,会有颁奖词,这个他倒不急于去问个究竟。从始至终,他都是用很顺其自然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作品参评茅盾文学奖。“这个我一直跟中国青年出版社不断地去说,要顺其自然。他们的编辑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主编是个文艺评论家,对于我这部作品也有很大的判断。人家要报选(茅奖)的时候,我也是同意的,只是我一直用平常心来对待。”

在梁晓声看来,茅盾文学奖是对于现实题材,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一种关注和支持,也会释放一个信息,就是激励年轻一代作家多往现实题材创作道路上走。1978年出生的徐则臣作为当代文坛后起之秀,在梁晓声看来,他的《北上》笔下的大运河,很有历史的厚重感,气势很恢宏。他从徐则臣身上看到了现实主义精品力作的薪火相传。

同样,现实题材小说作为梁晓声年少时期的启蒙读物,对他以后的人生影响非常大。他如今已年届70岁,仍坚持继续创作。就在最近,他还给他所在的民盟中央刊物写短稿,写70年代的那些往事。他也在尝试着其它风格的文学创作,目前已经出版了五部儿童文学作品。在他看来,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风格应该是多样化的,不能被一种题材或文风给框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