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让我们看看获奖作品是哪5部吧!

 渴取一瓢饮 2019-08-21

8月12日,中国作家网发布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10部提名作品,分别为葛亮的《北鸢》、孙惠芬的《寻找张展》、梁晓声的《人世间》、陈彦的《主角》、叶兆言的《刻骨铭心》、刘亮程的《捎话》、李洱的《应物兄》、徐怀中的《牵风记》、徐则臣的《北上》、叶舟的《敦煌本纪》。


这十部作品从234部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代表了近年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准。

8月16,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答案,让我们看看获奖作品是哪5部吧!(以得票多少为序)

获奖作品

《人世间》 梁晓声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11月

《人世间》是著名作家梁晓声饱含深情的总结性作品,展现了作家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健旺的创作活力,标志着梁晓声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新高度。
《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一个平民区——共乐区为背景,刻画了从这里走出的十几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展示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他们有的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为社会精英,微之光却永远闪耀,梦想的力量荡气回肠。
这是一部关于苦难、奋斗、担当、正直和温情的小说,平民视角,悲悯情怀,激烈的戏剧冲突,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通过一个个可亲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都让小说具有某种“史诗”品格。

《牵风记》 徐怀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牵风记》是一部具有深沉的现实主义质地和清朗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小说。在“挺进大别山”历史大背景下,作者徐怀中塑造了文化教员汪可逾、骑兵通信员曹水儿、旅长齐竞以及老军马“滩枣”等个性独特的文学形象。一曲战地恋歌尚未奏响,陡生意外,在硝烟与战火中,传奇般的情节和动人心魄的情感,在诗一般的唯美笔调中流动,晕染着生命中不容亵渎的纯洁与人格的光辉。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处理方式,引出对战争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北上》 徐则臣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12月

《北上》是江苏籍作家徐则臣历时四年推出的长篇力作。在徐则臣的笔下,这条被他书写了20年的大运河,在《北上》中终于获得主体性地位,成为审视中华民族发展图谱、悠远文脉的一扇窗口。

“运河不只是条路,可以上下千百公里地跑;它还是个指南针,指示出世界的方向。它是你认识世界的排头兵,它代表你、代替你去到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上。它甚至就意味着你的一辈子。”《北上》一书的封面上,徐则臣写下这样的文字。

《主角》 陈彦

作家出版社2018年1月

《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既发人深省,亦教人叹惋。
忆秦娥五十余年的人生经历及其心灵史,也成为古典思想应世之道的现代可能的重要参照:即便内忧外患、身心俱疲,偶或有出尘之思,但对人世的责任担当仍使她不曾选择佛禅的意趣或道门的任性逍遥,而是在儒家式的奋进中觅得精神的终极依托。
作者笔下的世界,不乏人世的苍凉及悲苦之音,却在其间升腾出永在的希望和精进的力量。小说遂成浩浩乎生命气象的人间大音。

《应物兄》 李洱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李洱用十三年写了一部《应物兄》,他借鉴经史子集的叙述方式,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尤其是知识者的言谈和举止。所有人,我们的父兄和姐妹,他们的命运都围绕着主人公应物兄的生活而呈现。应物兄身上也由此积聚了那么多的灰尘和光芒,那么多的失败和希望。

《应物兄》的出现,标志着一代作家知识主体与技术手段的超越。李洱启动了对历史和知识的合理想象,并将之妥帖地落实到每个叙事环节。于是那么多的人物、知识、言谈、细节,都化为一个纷纭变幻的时代的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其余入围作品

《北鸢》葛亮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北鸢》是作家葛亮创作的长篇小说。葛亮原籍南京,现居香港,《北鸢》是葛亮的“中国三部曲”第二部。该书书写近现代历史、家国兴衰。葛亮首次追溯祖辈身世,将家族故事置于乱世流离、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中。
该书以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其身后两个家族的沉浮命运为背景,以政客、军阀、寓公、文人、商人、伶人等各色人物为素材,编织了一张恢宏曲折的故事网络,映射出波诡云谲的历史。全书叙事宏大,笔触隽永。

《寻找张展》 孙惠芬   

春风文艺出版社2017年2月
这是一部镜面清晰可鉴而棱面立体感十足的文本:青春秘密与官场隐秘、身心成长与政治生态、代际冲撞与人心交互……代际冲突的化解需要耐性情愿、需要衷肠真切、需要以心换心。
而最基本的那一部分——对人的基本看法、对人生价值的定位、对亲情与故乡的态度、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对孤独与知心的体悟和辨析等等——那纯朴、踏实并日臻健全的自我建构,正在重重阻挠与偏见中如此令人欣慰地坚韧生成。
       

 《刻骨铭心》 叶兆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4月

《刻骨铭心》是一部群像小说,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南京为背景,展现了在军阀混战、日军侵华的历史时刻,各路人物在这里经历的刻骨铭心的人生。

有文学评论家认为,《刻骨铭心》是中国原创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新历史小说的又一代表性作品。这部小说虽具有较强的历史色彩,然而其意却不在写历史,而是写“人”,写人的生活、情感、命运,痛与爱,失意或欢欣,描画出大时代背景下的悲喜人生。


《捎话》 刘亮程      

译林出版社2018年10月

《捎话》秉承和延续了刘亮程自《一个人的村庄》开始就为读者所熟知的“万物有灵”创作观,书写的是一千年前的一个故事。它所捎来的,是千年前已经湮灭、埋于尘土之下又被重新唤醒、被一部小说捎带到今天的众生之声。

在刘亮程看来,小说家也是捎话人。当我们看懂或者理解了一段远去的生活,把这段生活呈现给今天的人们的时候,也是把历史深处的声音捎给今天的人。而这,也正是他创作《捎话》的一个动因。

《敦煌本纪》 叶舟 

译林出版社2018年12月

《敦煌本纪》共计109万字,描述了1910年至1938年之间,发生在河西走廊,尤其是敦煌大地上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是首部以小说笔法为敦煌立传的长篇巨制。

作者以敦煌莫高窟和敦煌沙州城及城外二十三坊为支点,以索氏家族的荣辱兴衰为一条线索,以胡氏一族的突然崛起和光大为另一条线索,集中展示了西部人民寻路、开路、拓路的现实遭际与心路历程。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