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尤无曲:心主丹青,水融笔墨

 老鄧子 2019-08-17

二十世纪中国画画坛有两位晚出而成名的大画家,一位是江西的黄秋园,另一位是四川的陈子庄。对于这二位“隐逸”画家的发掘,给当时的画坛带来了清新的感觉与一阵惊喜。黄秋园与陈子庄晚来的成功,足以引起人们的猜想与期待:近现代还有没有此类优秀的画家未被发现,而终被历史遗忘呢?大家等待久之,终无大的惊奇,一直到陶博吾与尤无曲的先后出现,又让大家眼睛为之一亮。而当尤无曲一朝登台亮相,便被惊叹为“南宗山水画的最后的守护人”。(范曾)“20世纪传统派大家之中,唯一一位生活到21世纪的大家”(马鸿增)薛永年写道:“尤无曲山水画追求的境界,是艺术的高境界,是一种虚静空明洞悉内美的境界,是一种淡泊宁静而心底光明的境界,是一种人的精神与自然气韵和谐的境界。是一种通过自我修持以融入大化的人文境界,是品格、格调与技艺和创造的同行,是道与艺的统一。
  坐看云起             2005年作        
                      
尤无曲的成功决非偶然。他出身于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域与家族,青少年时代受到传统与西洋绘画的双重训练,接受过正规学院式的美术教育,且得到多位中国画大家的悉心传授,并在北京与上海画坛活动时产生一定的影响。正值大有作为之时,他选择返还家乡,于是默默无闻五十年,成了难得的“画隐”。
   尤家老宅的院子

正由于离开了主流画坛,很少受到当时新画风与政治运动的影响,得以在传统画学上继续修行,终至大器晚成。
     结庐在人境    1933年       

本人与尤无曲的孙子兼其爷爷艺术的推广人尤灿先生相识后,对尤无曲的艺术了解渐多。又因机缘巧合,牵线搭桥促成了尤无曲浙江义乌春及草庐美术馆的展览。借此为展览图录撰文之机,我首先要谈的是尤老艺术人生不平凡的境界,其次重点谈尤老晚年最具创意的“笔墨水融”、“水融笔墨”的绘画特色;紧接着要写一写尤老艺术发掘与推广的功臣——尤老的孙子尤灿,最后再介绍一下义乌画展筹备与展览的情况。
一、心主丹青的人生境界
从民国文艺家留下的文字可知,其时围绕“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人生”有过一番讨论。在我国古代,便有“人品”与“艺品”的区别,且尤重“人品”而轻“艺品”。所谓“人生的艺术”,即要求将“人品”放在首位,“艺品”其次。“艺术的人生”或认为艺术就是艺术,不必与人品并论。如果拿现代艺术家与前辈及古代艺术家相比较,便觉得古代重“人品”以及前人提倡“人生的艺术”自有其重要的意义在。此节文字落实到绘事的具体,欲略说尤无曲在“人生”与“艺术”上,以及“丹青”与“水墨”上的抉择。
榴枝婀娜榴实繁   1976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郑重拈出“境界”二字,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王氏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作者阐释境界之义:“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一般论中国画的要素,以“笔墨”与“精神”作概括。“精神”与“境界”通,以“境界”代“精神”,更有深趣。笔墨是有形且可辩的技法,要靠长年累月的锤炼。境界是无象但可感的心法,要靠人品与学养的升华与修练。尤老重视笔墨,更重视境界。其论画有言:“我是画山水画的,我认为山水画是通过画家的性灵把握自然灵性的一种艺术实践。一个画家想在艺术上达到一个相当的境界,他必须先从塑造自己的性灵开始,这就是中国画家必须先是个学识丰厚的文人的缘故。而传统高境界的中国画家要有隐逸情怀,淡泊内涵,其实质就是与自然之道暗合,因为天工造物自然形成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无法速成。一个集大成的中国画家,必须有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通过对诸家的长期修炼,集众善以为己有,并使造化与心源自然交融契合,从而达到所谓天人合一之境界。
书斋清供    1994年  

尤老这则论画堪称其艺术追求与审美理想的代表。他认识到“心性”与“修练”的重要,强调“隐逸情怀”与“淡泊内含”,欲通过“长期修炼”,终至“造化与心源自然交融契合”,终达“天人合一之境界”。这则画论可以看作为“人生的艺术”的宗旨与宣言。
现代与传统对于人类思维功能的看法大异。古代传统一直认为人类思谁源于心,而现代受西方“科学”的影响之后,认为人类思维源于大脑,自此便有“伤心”与“头痛”之大别。尤无曲显然属于心识的最后一代。庄子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一体”,以心会心,万物互联,便会体会到草木皆有情意。在此要郑重转述一段尤灿先生所讲的发生在他爷爷身上的故事:尤老平生两大爱好,一为绘画,一为盆景。他是个重情之人,1937年南通被日寇占领后,他经历了长达十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期间他先后有过两段婚姻,婚后不久夫人都在上海病逝。在战乱中,尤氏两次扶灵将妻子送回南通老家的祖坟安葬。解放后天下太平,1952年,他在上海再婚后,携妻回到南通,请友人嫁接了两棵五针松。其后五十年间,他精心养育的两棵松树,因期间境遇不同,有一大一小之别,他被将其视之为本人与夫人。说来奇绝,其夫人病危至去世期间,“夫人松”居然随之逐渐枯萎而亡。更为惊奇的是,“丈夫松”居然在尤老身衰之际一夜枯萎。家人非常担心老人的安危。没有想到老爷子身体居然由弱转健,且言该松代其先行,给自己延长了三年寿命。自古言花木皆有情,树木可成精(历代有关传说不少),果不虚言。尤老自言“修炼过程九十二年”,应该修的不但是艺术,还有人的心性。历代修行者都认为随着修行层次的深入而有开悟与遥感的现象生发。尤老与松树之间的感应会通,绝对不能作一般的迷信视之,而应看作为修行层面的灵境。何况这珍贵之极的三年时间,尤老画出了平生最精彩“水融性”作品,对其历史定位意义非常。
    尤无曲原配夫人黄慕玉

       尤无曲继室夫人李昌珮

   尤无曲在修剪盆景

  观云图     2005年            47cm×38cm 

传统所言的“丹青”,本指红色与青色两种不同类型的颜料,后来演化为中国绘画的代名词。于此可见古代绘画是以彩色为主的。传统山水画又有“青绿”与“水墨”的分类,花鸟画也有“富贵”与“野逸”的区别。“丹青”自然贴近于“富贵”,“水墨”更适合于“野逸”。尤无曲早年几位恩师的绘画,都是以青绿为主,所以其早年作品也以敷色居多。到了返回家乡的退隐时期,逐渐过度到两类并作。到了晚年,便转入到“水墨为上”之途。尤老作出这样的转变,既有从大城市与主流圈转入到民间与相对孤单的因素,也有个人情性爱好之缘由。从前者言之,大城市自是繁华热闹,与其相对应的绘画作品自然会偏于华丽。且富贵之人购卖力强,主流画坛重色本属正常。而对于尤氏而言,其性情本偏于素朴,加之南方景色比之京沪自然素雅。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促使画风渐趋素淡,终以水墨为常,亦属情理中事。
综上所述可知,尤老崇尚“人生的艺术”与“水墨”,自有心性、环境与审美上必然的态势。
二、水融笔墨的艺术效果
对于尤无曲“笔墨水融”观念的提出与实验,可以看作为尤氏绘画的核心、灵魂与终极成就,更是对中国绘画独特而重要贡献。“笔墨水融”之说,在绘画史上第一次把“水”提到与笔墨并重位置,并且以此观念创作出一批赏心悦目、具有经典意味的精品。这才是真正的创作,是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对于这一点,当代理论界都给予了一致的肯定与高度的评介。
依山傍屋住   2001年 

中国绘画史上亦有一些用水的范例。此如宋代米友仁的云山图绘,笔墨水融,雾气弥漫,让观画之人有雾绕衣湿的感觉。此或可称用水成功的先例。明代董其昌画山水,对水与墨都特别的讲究,故其笔墨晶莹透明,高华异常。清代蒲华亦擅长用水,其画竹乘兴挥洒,给人以水墨淋漓的快感。近代则有黄宾虹,对用水很有讲究。80年代随尹光华兄去拜访寿崇德先生,观赏到多幅黄宾虹晚年的精品,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黄宾虹画完成之后,还以清水铺染画面,生成一种美人与婴儿戴上面纱的观感。尤无曲为黄宾虹的弟子,更是黄宾虹用水的继承人与出蓝者。他不但在实践上将水之应用发挥到极致,更提出了“笔墨水融”的概念。尤老晚年曾云:“我认为这个水很重要,笔、墨、水,我现在把水放到和笔墨一样的高度,这是我的一个新观点”。
  悠然堪久留  1996年   

对于尤老“笔墨水融”的新观念,我有一种较强的意识,认为可以将其改为“水融笔墨”。将水放到笔墨之前,目的更加明确,意义也更为深刻。因为尤老提出此概念的目的,就是要强化水,强化水的重要性与作用力。所以,造句之时就不妨将水放到笔墨的前面,如此则更有新致与说服力。我们不妨以数理公式化来比较两者之区别。“笔墨水融”即为“A(笔)十B(墨)十C(水)”“水融笔墨”便变成“A(水)十B(笔)十C(墨)”另外,按常理而言,“笔墨水融”乃是常理,笔墨当然要用水来调合,所以此语可看作为国画中的常识与熟语。如果不作解释,人们不一定知道另有思维与新致。“水融笔墨”则不同,此词在过去的词典中估计还未出现,既具有新意,且与尤老所要表达的创新意识更加吻合。在此不妨将尤老《关于“笔墨水融”》的宏文辑录于此,便于一起鉴赏与领悟个中奥妙。“笔墨水融”这个观点最初成文是1999年参加“今日中国美术大展”时,要求参展者写一篇《我的艺术观》时所写。首次发表在2001年《荣宝斋》杂志8月特刊上。“笔墨水融”不仅是画法也是画理,内涵主要五个方面:笔、墨、水、融及水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国画艺术是有生命的。在我看来,笔墨是骨肉,水是血液,融是整体,融通古今,融合自然,融化心灵,融洽画中各元素。这“四融”必须靠水的特殊作用与运用,才能融为一体,成为一件生机盎然、韵味无穷的作品。这个思想不是我刻意研究而成,而是我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慢慢悟出来的,是自然形成的。由于充分发挥水的作用,我摸索出有自己特点的泼写结合的画法。“笔墨水融”是我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精华的理解和自己绘画经验的总结,这个境界是无止境的,我还在努力。
  奇境  2005年 

从尤老此文可知,他老人家不但重视“水的特殊性能与作用”,还特别强调“融”的功能与艺术效果。如他所言:“融是整体,融通古今,融合自然,融化心灵,融洽画中各元素”,以达成“融为一体,成为一件生机盎然、韵味无穷的作品”之目的。近现代画家中难得的奇品,或重笔,比如潘天寿;或重墨,此如李可染。而将“水”与“融”重视至这种程度的应该史无前例。所以欣赏与评介尤无曲特殊的艺术成就与贡献,尤须在这方面用心着力,方得其真常。
深山人家    2005年

谈及“笔墨水融”与“水融笔墨”,如有必要提及中国绘画中的“焦墨现象”。使用焦墨并发挥其特殊的艺术效果,在清代有垢道人程邃,其焦墨绘画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地。现代则有张仃,其焦黑山水亦自成一家。焦墨与水墨相比,浓厚而干枯,最难得的是滋润;水墨与焦墨相比,润湿与融和,最难得的是浑厚。是故两者各有特色与难度。程邃的“焦墨”与尤无曲的“水融”,适成中国画的两极。将此两极比较研究,并列鉴赏,更能品鉴到各自不同的特色与艺术的效果。所以“焦墨”绘画对于认识与品鉴尤氏的“水融”性的国画时,有着比较、反衬与斗艳的奇妙效果。假如认为尤老的“水融”真可与“焦墨”齐头并观,尤氏对于中国绘画的贡献不亦大乎!
三、弘扬爷爷艺术的尤灿先生       
在二十年之前,我曾对艺术的成功加以考察并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并计划写一本专著。当时拟定了全书的纲目后,就有出版社约稿,还受邀在二所高校的艺术系作过专题的讲座。后来所以没有推进写作,是担心读者片面关心宣传与推广方面的内容,忽视艰难困苦的创作实验,带来负面影响。就如《厚黑学》一般,作者的初衷是揭露统治者阴奉阳违的伎俩,结果引来一大批厚黑的粉丝。艺术的成功,简而言之可概括为艺术的规划与创作,艺术的宣传与推广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两手都要硬”,方有在当世成功的可能。艺术的成功当然包括一般的成功与高级的成功,一般的成功不言而明,高级的成功则要成就大家与名品。在如今的中国画坛,尤无曲“大家”的地位及晚年水融性作品得到公认。尤老艺术上创作的成功主要由其本人完成;而宣传与推广的成功,则因其贤孙尤灿竭尽全力的不懈努力。
  尤灿与爷爷在一起

我曾问过尤灿:如果他不肩负起弘扬祖父艺术的重任,不按步就班的实施推广计划,会是什么结果?尤灿回答很果断:那我爷爷就可能会默默无闻,最终会被历史所淹没。曾经听绘画界有人认为尤灿靠一人一家之力推广尤无曲的艺术,是不太可能取得成功的。这一事例,使我联想到宜兴当初有人评论丁俊晖父亲的一番话来(当然是在小丁还没有大成之时),有人认为丁父简直是个“疯子”,居然异想天开想把儿子培养成世界冠军。当时谁又能相信:丁俊晖日后还真得了世界冠军,而且还得了许多个,甚至一度世界排名高居榜首!如今尤无曲艺术创作上的成功已得公认,而其推广与宣传上的成功,还没有多少人了解其背后的实相。要介绍后者之成功,就要介绍尤灿其人及弘扬祖父艺术的毅力与智慧了。
    2000年尤灿陪爷爷向南通博物苑捐画

   2004年尤无曲从艺九十年回顾展尤灿和爷爷

尤灿从小就敬爱爷爷与其绘画,经过长期的熏陶,对爷爷的人品与艺品愈加热爱。时至爷爷90岁生日的时候,尤灿有了时不我待的感觉,觉得要为爷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当初尤灿没有艺术专业的背景,但他不乏人生的经验,加之以往在单位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以及承担弘扬爷爷艺术的雄心大愿,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了。起初他把爷爷的画拍摄并制成影集,利用去南京、北京等艺术发达地区的机会,给美术圈内之士观赏与听取意见。但凡看过作品的都很认可,有些重要的专家还确认其为一代未名的大家。尤灿在展示与推广爷爷艺术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基础文献的整理与的纯艺术的考量。他一方面请研究艺术史的专家学者撰写评论,另一方面他自己刻苦钻研,提高艺术史、文化史方面的学识。推广爷爷艺术的过程,居然成了有效进修与提升的过程,爷爷艺术的推广亦越来越好。
  尤灿在家里接待来考察尤无曲艺术的艺术史专家薛永年、朱京生先生

二十年以来,尤灿整理编辑了7种介绍尤无曲绘画技法方面的画册和两部尤无曲研究的文集,整理出版了尤无曲的诗集,尤无曲印谱,尤无曲的大型画集。后者的出版曾经轰动一时,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画集出版消息时称:《尤无曲画集》展示文化的奇迹,江苏省文联为画集的出版举办了高规格的首发式和研讨会。尤灿还撰写了光朗堂往事的系列文章,在《老照片》《书画艺术》《中华书画家》《荣宝斋》等各类专业期刊上发表。他还花了近十年时间撰写《画说百年》一书,此书通过写画里画外的故事,来探究尤无曲的生命历程。尤灿近年花了三年的时间撰写了《尤无曲年谱》,此书被列入了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预计今年可以出版。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尤灿节衣缩食,尽可能在拍卖和民间购回很多幅尤无曲各个时代的代表作,这些可以填补尤无曲艺术研究的作品,及时编入新的画册和尤无曲研究的刊物中,这就是这次义乌展览中前九个部分的作品,这些作品还是第一次如此集中的展示。
    尤灿筹划出版的《尤无曲画集》

尤灿编著的《艺术巨匠  尤无曲》

  尤灿参与编辑的《尤无曲印谱》

尤灿竭尽全力展示爷爷的艺术,被尤无曲的艺术和尤灿的精神感动的专家、学者、编辑、记者、包括一些文化官员,也纷纷加入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之中,对此尤灿不失时机地借助众人的力量,筹办了几次关键的展览与研讨会。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与推广,终使“爷爷的艺术”得到了非常全面而成功的展示。有评论家总结道:“新世纪尤无曲成为画坛上一道令人瞩目的风景线,央视人物栏目播出了《水墨大师——尤无曲》,荣宝斋出版社接连出版了《荣宝斋画谱》尤无曲绘山水、《尤无曲画集》、《近现代篆刻名家印谱丛书——尤无曲》,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艺术巨匠 尤无曲》,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收藏,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的重新认识,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央视人物播放《水墨大师——尤无曲》

尤灿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弘扬爷爷艺术的重任,取得如此靓丽的成果,我们不妨听听他本人的心曲:“(我)是不愿爷爷苦心修炼出来的精神财富,被时光淹没,因为我觉得爷爷在绘画上修炼到今天这个境界,这个过程太值得珍惜了,从童年的生活环境到他早年的师承、游学和际遇到解放后文革动乱的岁月,再到后来三上黄山,画风大变,再走到新世纪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坚守持续和努力的发展,可以说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一点问题,他都达不到现在这个境界,而在这期间,他的许多才华横溢的同学、朋友都因不同的原由一个个先他而去,成为了古人,可是他坚持了下来。这里面有与生俱来对文化艺术钟爱的天性,有家庭文化氛围自幼的熏陶,有着求学、拜师过程中的福缘和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际遇,还有养晦遵时,平淡寡欲的处世方式,以及坚韧的毅力和永不自满的心态,凭这些他就坚韧的走到了新世纪……”
   尤灿拿到国家博物馆发给尤无曲捐赠画作的收藏证书时的留影

自与尤灿相识之后,我们交流频繁。我一直将其看作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是一个肩负使命的志士,在艺术推广上展示出很高的智慧与力度。我发自内心希望尤灿在适当的时侯安心坐下来,将弘扬爷爷艺术的经历全程记录下来,给当代艺术以必要启示,给艺术成功之学留下一份完整的重量级的文献。
荣宝斋画谱—尤无曲绘山水部分

江苏卫视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山水画大家-尤无曲》

尤无曲画松技法

尤无曲画花卉清供技法

尤无曲泼墨山水画技法

四、精心筹办的义乌特展
与浙江义乌春及草庐美术馆结缘,缘于四川优秀青年画家蒙中在该馆举办个展,我被邀参加开幕仪式并作了一次有关艺术品投资的讲座,从此与该馆两位主要负责人朱智慧董事长与蒋总监相识并成为朋友。又因为浙江地区还没有举办过全面展示尤无曲艺术的画展,于是建议他们捷足先登,筹划举办尤无曲的画展,给浙江中国画爱好者们提供一个亲睹尤氏原作并进行研讨的机会,因此之故,介绍尤灿先生与朱蒋二位认识。经过双方友好的交流与磋商,最终确定合作筹办尤无曲的义乌画展。
春及草庐美术馆

按我最初的想法,尤无曲已然是当代所公认的中国画大家,所以举办一个常规性的精品展即可,既讨好又省力。尤灿则从其爷爷艺术推广的总体考量,认为还是举办一个具有特色的,并与前后展览不相类同的画展更有意义。于是尤灿经过一番构思,提出举办一个收藏作品为主题的展览,展出二十年来他在市场与民间所收藏的爷爷的作品为主的特展。当时我与筹展方所担心的是,外集作品是否会因一般性应酬而影响展览的质量,所以建议展览一定要有尤老晚年代表性画风的精品。说来难以相信,尤灿近二十年居然逐步征集到他爷爷的画作数量达一百幅之多,其中不乏精品力作。这一件件作品从发现到回收的过程,本身就是富有故事性的艺术活动与可读的“长篇小说”,凸显了祖孙两代对艺术的真挚与苦心。当我看到尤灿提供的征集展品的图版之后,我的担忧便解除了,而且知道尤老作画从不应酬,与一些优秀大家一样,不像样的作品是不肯让其出门的。辛尘兄曾从美国发现一幅尤无曲早期的画作,虽是山水册页,但画得特别精彩,写实与传统结合,水墨与景致交融,至今印象深刻。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1979年 

梦游黄山      1975年   

黄山烟云图  1987年  

江南春色  1984年 
 
经过讨论,这次画展定名为“山高道远——尤无曲作品展”。非常难得的是,尤灿将这次主题性的展品,根据祖父艺术发展的过程与品类,结合展览场地加以调配,细分为十二个单元,并以尤老自作诗句作标题,并配以相关的说明文字。这些单元分别为:
一、缘起
二、独来习静万山中
三、客里关山三度岁
四、我为青山乐写真
五、满壁青山满案头
六、世人那识余心乐
七、书画养花却有神
八、天生傲骨不媚世
九、雨滋露润繁松盛
十、充满华滋草木知
十一、画里风光乃自由
十二、笔墨魂
每个章节以尤无曲的诗为题,并配以导读文字,每幅作品配有详细款识,如此精心的筹划设计,能帮助观众更加深入细致的体验尤老艺术发展的轨迹与成就,同时保证了义乌画展的特色与质量,及这次展览图录的文献价值。
自从有缘接触到尤无曲的绘画并与尤灿先生相识之后,一直有深入了解尤老其人其艺之愿望,并在了解的基础上撰写一篇专文的设想。尤灿知我有此心意,尽可能提供有关的信息与资料。为此我也曾利用去南通的机会,专门光顾了光朗堂,零距离地观赏尤老的精品力作,了解一些相关的细节。此文或可作为这种意向的交待。
  光朗堂尤无曲艺术馆的庭院 
最后还想对尤老的盆景艺术说上几句。本人对园艺是个门外汉,对人工迹象明显的盆景也很少关心。直到最近二年,因云上艺术空间需要植物与盆景装点美化,开始对这方面关注渐多。最近一次与尤灿见面,看了他提供的尤老盆景精品一部分图片之后,觉得尤老的盆景艺术非常了不起,人工造景造得如此自然美妙,实属少见,真可谓巧夺天工之奇观也!至此,我方才理解尤老为什么愿意将人生的一半心血花在盆景之上,这是因为他将这门绝艺,视为将人生、自然、艺术三者综合的一种创造与享受,乃是他老人家对最高贵的理想之美的寄托与表现。
尤无曲制作的盆景
尤无曲制作的盆景
尤无曲制作的盆景
领悟至此,我又郑重建议尤灿好好整理祖父盆景艺术方面的实物与资料,这是他老人家不亚于其绘画的又一大贡献与瑰宝。而且,如将其纸上山水与盆中山水并观,应是理解尤无曲艺术与人生的另一条门径与通道。
 
             2019.4.2完稿于南京云上工作室

文:庄天明
来源:光朗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