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坤大略》第九卷兵聚必资屯田

 峨眉佛光 2019-08-17

《乾坤大略》第九卷兵聚必资屯田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如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干戈屡兴,民不安业,郡县萧条,无鸡犬声。大兵一起,立见此景。语云:“师之所处(处,军队驻地),荆棘生焉。”信非虚也。如此,而拥大众以征伐,掠无可掠,何况转输(传输、指军用物资运输)乎?

古所谓百万之众,无食不可一日支(支撑),正此时矣!①李密以霸王之才,徒以用粟不节,卒致米尽人散之忧。②昔汉之兴也,食敖仓之粟;③唐之兴也,资黎阳之利(黎阳仓,隋朝官方屯粮大仓)。今天下俱匮(物资匮乏),既无秦、隋之富以贻之(贻之,赠与,此处指军用物资供给),何所借以成汉、唐之大业乎?(指秦朝敖仓粮仓被刘邦所获,助刘立汉,隋朝黎阳粮仓资群雄反隋,助李渊建唐)

屯田一着,所谓以人力而补天工也。其法不一,或兵屯,或民屯。大抵创业之屯与守成之屯不同。怀远图者(怀远图者,指想要建大功、立伟业的有志之人),当于此处求之,无烦详载也。

李密以霸王之才: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春,李密率精兵七千,攻取兴洛仓(即洛口仓,因地处洛水入黄河之口而得名),占据仓城,粮仓济灾,洛口百姓归附义军,李密的队伍很快壮大,近逼洛阳。不久,在洛口仓城建立了政权。众将领拥戴李密为主,称“魏公”,年号“永平”。接着,李密攻克巩县(今巩义市境),取回洛仓(在隋唐洛阳城北七里),兵临洛阳城下。在此期间,李密大量起用隋朝的降官降将,和翟让之间因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发生火并,李密杀翟让及从者数百人,从而取得了瓦岗军的绝对领导权,然瓦岗军的军事实力也因此受到重创。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正月,李密率三十万大军,进占金墉(yōng)城(洛阳东北角城楼),兵屯邙山,直逼上春门(隋东都城东垣北门),洛阳城告急。正在这时,宇文化及在江都勒杀隋炀帝,立杨浩为傀儡皇帝,自率十万大军北上,消息传到东都洛阳,段达、王世充、元文都、韦津、皇甫无逸、卢楚、郭文懿、赵长文七大权臣、拥立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dòng)即位,改元皇泰。时王世充专横跋扈,杨侗欲借李密之手除之,遂派人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声称平定宇文化及之后便让李密前来东都辅政。李密为避免两面作战,腹背受敌,接受了册封,七月出兵东讨宇文化及。两军在童山激战,李密获胜

时王世充诛杀异己专权。九月,王世充率精兵两万、战骑两千,威逼偃师(今河南偃师市),准备攻击李密部。

此时的李密骄傲自满,不再体恤将士,府库中没有什么积蓄,甚至打了胜仗李密都不把战利品分给将士们,使得瓦岗军将领和统帅之间心生间隙。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王世充乘势袭击瓦岗军,败瓦岗军数员骁将。李密得知后命王伯当据守金墉城,邴(bǐng)元真守洛口仓城,自己亲率精兵到偃师迎战。王世充强渡洛河,双方大战于邙山脚下,王世充大破李密。瓦岗军的裴仁基、祖君彦、程知节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单雄信等人早已和李密离心离德,相继投降王世充。瓦岗军遭到重创,众将士四方败散,李密东逃虎牢关,王伯当退守河阳。再后李密西逃长安,投奔李渊。

汉之兴也,食敖仓之粟:见《乾坤大略》第七卷、据守必审形胜注释①,汉高祖二

年(前205年)四月项羽弃关中、成皋、敖仓、而卒使汉资之以收天下事。

唐之兴也,资黎阳之利:黎阳仓:建立于隋朝文帝时期并一直沿用至北宋,位于卫

州黎阳县西南大伾山麓(今河南浚县东二里大坯山北),为国家官仓。黎阳仓历来地位重要,有“黎阳收,九州固”的说法。

黎阳仓西濒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每年河北地区所产,都先集中黎阳,然后再由运往洛阳、长安。隋唐二代统治阶级对黎阳仓的管理一贯很重视。隋末几次征辽,都曾派人在此督运漕粮。后杨玄感据黎阳反隋,经济上即凭借了仓内的储粮。徐世勣曾对李密说:“天下大乱,本为饥馑。今更得黎阳仓,大事济矣。”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八月,李密据有黎阳仓,“开仓恣民就食。浃(jiā)旬间(古时候以天干为浃日,浃旬,指十天),得兵二十余万”。其后,窦建德陷黎阳,“尽有山东之地(指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617年在河间建夏国,自号长乐王”。李渊、瓦岗军,窦建德、杜伏威等各路农民起义军,给予隋朝致命打击。后李世民在虎牢关以三千精骑全歼窦建德十万人马。

《乾坤大略》第九卷兵聚必资屯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