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神话原型 金刺猬 2018-08-17 00:00 西王母部落发生了严重的泄密事件——王亥王恒盗天书。 和夏同时存在的另一个方国——商部落。《四书》记载:玄鸟生商,说的是商部落与北方鸟部落西王母部落的渊源。在契的时候(契:商朝祖先,与大禹同时代,为禹的帮手),与西王母部落通婚,娶了西王母部落的女巫简狄。大禹死后,契继续治水,在协助禹治水时,被洪水冲走,尸骨无存。契的后代都是治水的,王恒(哥哥)王亥(弟弟)的父亲治水时死在黄河里,他们兄弟想重新接触西王母部落找到安置父亲灵魂的方法。王恒和王亥两兄弟想方设法潜入西王母部落,就是著名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原型。 王亥、王恒:用四个字概括‘祖宗圣王’- 商祖、情圣、儒宗、易王。 (商)祖:用易经商,非常成功,驯牛队、马队与别国交易。奸商、商盗,王亥王恒是最早的商业祖先。 (儒)宗:‘需’卦,为儒、襦。买东西藏起来。儒也为归藏演易。儒家源头,在王亥王恒身上。儒商,是商人与王恒、王亥知识的结合。孔子的儒家是王亥王恒的直系后裔,认为只有儒家有资格能奉天承运。儒家藏有这样的知识体系。儒家比道家根子深的多,孔子之后的儒家看不起商人,这是孔子丢失的东西。 (情)圣: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易)王:第三次演易由王恒、王亥完成。 王亥和王恒的事情记录在:《姤》卦、《明夷》卦、《旅》卦、《需》卦、《剥》卦、《大壮》卦 他们最早生活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但他们是从郑州出发去西王母部落,也就是黄河南边。六十四卦中《既济》、《未济》就是讲过黄河,既济是黄河北边已经过了河,未济是黄河南边没过河。当时没有船,在冬天靠聪明的狐狸带路。传说周文王抓住一个九尾狐,其实不是一个狐狸有九条尾巴,尾– 量词,是九只狐狸的意思。一窝狐狸最多是9只。温县有个狐仙冢,跟过去帝王的坟墓是一样大的。河部落是养狐狸的部落,养狐狸就是指引人们过黄河,狐狸精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王亥王恒兄弟两过黄河就走的是温县这一代。以前焦作叫焦国,也是一个方国,他们两就在这个地方住,然后顺着青天河的路线往上走。 《姤》卦:后羿之前西王母部落发生一件事,女巫被人强奸。河伯部落大禹的父亲鲧(gun3声)和另外一个人去强奸女巫。所以鲧作为大臣治水时,就有人提出他道德败坏。鲧被封为河神,死时被五马分尸,灵魂无法超生。在黄河边,忌讳说滚字这个音。这件事和后羿两件事情的发生,西王母部落的神族形象受到了损伤。巫窫(ya4声)、巫窳(yu2声)在去施行巫术的途中,遭遇到了强暴,后来巫窫单身一人将巫窳抱回到部落中(《姤》卦:包无鱼起凶),王亥途中遇到此事出手相帮,王亥将被奸污的女巫送回西王母部落,未走。女巫受伤的部位是隐私部位,王亥看了不该看的事情,被西王母赶到部落外面。在方图中,大雁在姤卦准备出发去南方,其他动物已经准备来抢地盘,落到后面的大雁,就会被伤害吃掉。 《明夷》卦:亥在西王母部落外等到日落(《明夷》卦)。一个女巫同情他,与他交谈,王亥说他的祖母也是女巫,并跳起了巫舞以证明自己是女巫的后代,这个女巫就相信了王恒、王亥。后来王恒为得到道,勾引了这个女巫即织女,并生了孩子。通过织女,王恒盗得了《天书》的知识,即:盗天书。 盗天书被发现以后,王亥为了保护已得到天书知识的王恒,自己承担了所有罪名,鼻子被毁。现在看很多人鼻子被毁或有伤疤,绝对是没有权的,但这样的人往往很有才能。最终由于王亥未交出天书被西王母杀死,为道做了牺牲。尸体最少被分成了四部分,葬在不同地方,让灵魂不能聚在一起。(《大壮》卦)。 织女:西王母部落当时把所有关于道的知识体系都织在帛上或者画在帛上。织女就是将易的资料织成布的女巫。 《旅》卦:旅居地,旅途中住的地方-“鸟焚其巢”,即焦(现在焦作)。在西王母处偷易经时,中途遇到仆人,给仆人钱要求不要告发他。但仆人收了钱,仍然告发了他。 《需》卦:棉袄,王恒偷天书出来时裹在厚衣服里。原为带三点水的需字,意思是下雨天藏在棉袄里。需卦,应念ru2声。“不速之客”,后面有人追。不停追不停藏。需就是归藏起来。 《小过》卦:射鸟,但鸟还能飞,王亥王恒追鸟,没注意追到西王母后面的地方,发现了周易,拿起来跑,结果被仆人发现,给仆人钱让他不要说,结果仆人拿了钱还告发了他们。 儒家,衣服很宽大,袖子里能放东西。从需卦来的。袖子里藏东西。 《剥》卦:翻床,布与被子易混在一起,一层层翻床查看。敲床报警说有内奸了。 《蒙》卦:这个时代没有船,每年只有河面结冰的时侯过河。蒙卦跟启蒙教育没关系。是一种渡河工具。牛郎织女故事里有个老牛,死时让把牛皮剥下来披着上天。王恒、王亥用牛皮筏过河。蒙在周易里有遮盖遮蔽的意思。用木架,把牛皮蒙上去,坐上去过河。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不是我求孩子坐到蒙上去,而是孩子求我要坐上去。爻辞“桎梏”,木架子,上面蒙上牛皮坐上去就能渡河。 《晋》卦:“介于石”,西王母用簪子划出界线,不让他们过河。 《临》卦:“知临大君之宜”,接近西王母的地方。也是个地名,临汾?,汾水旁边。 《易传》里讲过坎盗。坎卦竖排总有盗的影子,盗天机。 盗亦有道:王恒把天书藏到衣服里。第三次演易即为偷盗天书完成的演易。 楚辞《天问》:问关于天部落的问题。讲到哥哥和弟弟同时与女巫发生了关系,为什么最后王亥被杀,王恒去了西王母天国上升天界?勾引女巫的是王恒,得到天道知识的也是王恒。为保住已得到的知识,王亥主动站出来说勾引女巫的是自己,不是哥哥。为何很卑鄙的人也能得道?因为“盗亦有道”。“有教无类”也是这个意思,学易不分好坏人,只要愿意学,学习的内容自然会改变人性,用风水也可以改造为善地。 王恒后来进入西王母部落,完成爻辞的写作。这是第三次演易最大的贡献。当时爻辞很可能也是图画形式,不是文字。完成之后,完全藏起来了,归藏。藏的非常严密。孔子就是王亥王恒的直系后代,他有权力出来说易经是什么,一种巧合,他说的都是假话。 后来王亥的儿子上甲微,为父报仇,从河部落借来狐狸,带领军队渡过黄河,灭了西王母部落。 河(伯)部落:训养狐狸,有经验的老狐狸被称为狐狸精。狐狸精地位很高,死了后要专门埋葬,在黄河沿岸仍保留很多狐狸精塚。古时候没有桥和舟楫,过黄河要等冬天黄河结冰而且冰够厚才可以。 狐狸与《既济》《未济》卦相关。河部落专门养狐狸,培养狐狸精。与王恒、王亥部落联系很多。羊队、牛队、马队一起过河,需要用河部落的狐狸精。狐狸听觉很灵敏,过河时会听冰下是否有冰裂开的声音,如果有嘎啦声,证明冰面还没冻结实,它就会跑回来。“濡其尾”:狐狸身材动作灵活,即使湿了尾巴也能跑开。“濡其首”:脑袋都栽进去了,灾难。 上甲微通过河部落的狐狸灭掉了西王母部落,天部落最后又用狐狸精灭掉商(封神演义的故事)。 第三次演易的路线:商部落在黄河南边(汜水关),现郑州附近。王恒、王亥过河之后住在焦这个地方,旅居之所。之后过青天河(有四个名字,又名青水、玄水、丹河(水)、白水)到山西晋城,就是西王母的地方。青天河后山为牛王山,山后牛郎河,翻过牛王山即为陶寺(豫晋交界)。盗得天书后,回程改了线路。 豫: 甲骨字形为手包住像,王恒、王亥偷盗后,把易经图像用布包着盗回到商部落。 《豫》卦爻辞: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以前西王母部落无界,后来为阻王恒、王亥,以簪子指河为界。 1000年后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旦的父亲)居羑里演易,在殷得箕子传授,回到西岐后,给两个儿子留遗书时强调了周易的重要性(《清华简》-保训记载),并将文字资料留下。文王作了卦辞,周公作了爻辞。之后孔子作了《易传》,孔子完全不懂易经,删减了很多怪力乱神的记载,影响很不好。 孔子:孔子的父亲在50多岁时和一个小姑娘颜征在丘这个地方野合。丘以前将人埋进去是要出帝王的地方。孔子的父母是在此野合,生了孔子,但孔子塌鼻子,不能称王,不会拥有真正的权利,但注定要为权力服务。孔子被称素王(即不能成为王的王),一直为帝王服务,就是因为丘的力量。上甲微灭西王母天国 王亥被杀后,被五马分尸。王亥的儿子上甲微长大后去给父亲复仇。河部落,大禹很好,他的父亲鲧就很坏。河部落养的狐狸精也有这个现象,有的就很好,有的就很坏。在陶寺遗址的战争很残酷。这之后西王母天国就没有再形成。河部落帮助一些女巫藏了起来,保留下来。无生老母 最后逃出的女巫中选出了最后一代西王母-无生老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