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MCI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指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且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MCI通常被看做是一个中间灰色地带,介于正常衰老造成的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症出现更为严重认知下降之间。有数据显示,被诊断为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当中,大约有40%在5年内发展为认知症。 患有MCI的老年人经常表现出某些方面的记忆丧失或健忘,也可能表现出语言、注意力和视觉空间能力等其他认知功能的缺陷。而这些变化可能并不容易被察觉出来,因为还没发展到影响日常生活活动的严重程度。 根据《2018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 MCI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4点: (1)患者或知情者报告,或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发现认知的损害; (2)存在一个或多个认知功能域损害的客观证据(来自认知测验); (3)复杂的工具性日常能力可以有轻微损害, 但保持独立的日常生活能力; (4)尚未达到痴呆的诊断。 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NIA)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A)在上述MCI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内容,但非临床诊断必需。 多吃蘑菇能降低MCI风险 在日本的一项超过13000老年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摄入较多蘑菇的人群患痴呆症的风险较低。而新加坡国立大学永乐林医学院一个最新研究发现,每周食用两份以上标准份量的蘑菇,老年人患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几率可能降低50%。 一份标准份量煮过的蘑菇约为150克,两份差不多能装满半个盘子。虽然建议每周食用量要这么多,不过研究表明,即使一周只吃一点蘑菇,也可能有助于减少发生MCI的机会。 2011年至2017年,这项为期六年的研究收集了600多名居住在新加坡的60岁以上华裔老年人的数据。研究结果于2019年3月12日在《阿尔茨海默病杂志》在线公布。 研究人员对老年人进行了广泛的访谈和神经心理学测试。访谈问卷中涉及人口统计学信息、病史、心理因素和饮食习惯等,一般测试内容则包括血压、体重、身高、握力和行走速度,以及一个简单的关于认知、抑郁、焦虑的测试。两小时标准神经心理学评估的同时,进行痴呆症评估。参与研究的专业精神科医生对这些测试的总体结果进行讨论,以获得最终的诊断结果。 蘑菇中的有效成分 研究中选用了在新加坡常见的六种食用蘑菇,包括金针菇、平菇、香菇和白蘑菇,还有干蘑菇和罐装蘑菇。而其他的可食用蘑菇也不是没有保护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食用蘑菇者MCI患病率下降的原因可能与麦角硫因(ET)有关。麦角硫因是一种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特性的氨基酸,机体无法自行合成,但它以从饮食中获得,其中一个主要的来源就是蘑菇。 新加坡老年人研究小组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机体衰老,血液中麦角硫因的含量会明显下降,而MCI患者血浆麦角硫因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的健康老人,这与机体认知损伤程度增加直接相关。麦角硫因缺乏可能是神经退行性变的危险因素,通过食用蘑菇增加麦角硫因的摄入量能够促进认知健康。 除了麦角硫因,蘑菇中含有的其他一些化合物也有利于降低认知损伤的风险。如猴头菇含有高量的抗氧化剂、β-葡聚糖、多糖和一种有效的催化剂,能促进脑组织再生,有助于改善记忆和认知功能。猴头菇能刺激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合成,NGF是一种能修复人类神经障碍的蛋白质营养物,尤其是从子实体内分离出的猴头菇酮和猴头菌素,能刺激NGF的合成。 蘑菇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还可以通过减少β-淀粉样蛋白、乙酰胆碱酯酶的产生,以及抑制tau蛋白过度异常磷酸化,来保护大脑免受神经变性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