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今年48岁,确诊糖尿病3年多,他每天按时吃二甲双胍和拜糖苹,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去检查时,空腹血糖高达9,餐后血糖15,医生建议加格列美脲。老周就纳闷了,明明刚开始吃药血糖也控制得挺好的,怎么现在药还要越吃越多,效果还越来越差呢?也很担心如果全部药都用上了,血糖还控制不好,该怎么办? 原发性和继发性药物失效 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主要见于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有部分糖友在确诊糖尿病之初,口服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完全就不起作用,血糖居高不下,这种我们称之为原发性失效,这种情况多见于发现糖尿病时病情已处于晚期、胰岛功能严重衰竭的糖友。而继发性失效,是指糖友在服用药物一个月或更长时间内,血糖可得到较好的控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却是越来越差,就算加到了最大剂量,血糖也无法控制在理想范围。 据相关资料统计,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每年达5%~15%,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5年,将有大约30%~40%的糖友出现继发性失效。 关于口服降糖药失效的两大“真相” ①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逐渐衰退,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正常人一天大概分泌40-50个胰岛素,就能维持正常的血糖代谢,有胰岛素抵抗时,分泌40-50个胰岛素,只有10个发挥了作用,此时,需要药物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不断释放胰岛素维持血糖代谢,久而久之,会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的现象了。 ②胰岛功能严重衰退。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可使用磺脲类或格列奈类的促泌剂,它们都是通过促进胰岛素释放去维持人体血糖代谢平衡,达到控糖效果的。本来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就是受损的,但仍然要在“高压”的环境下,不断分泌胰岛素,胰岛功能怎么可能长盛不衰呢? 其实,胰岛素抵抗往往是第一步,继而就会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这两者都是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而药物能否理想控糖也是依赖自身所剩的胰岛功能还有多少。 建议及方案 糖友一旦发现口服降糖药失效,建议糖友应及早加用胰岛素联合治疗,这样既便于控制自身血糖,也能减轻胰岛的压力,对于预防并发症和保护胰岛功能都起到的重大意义。 |
|
来自: 花开花落vg05j7 >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