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高考加分,走竞赛这条路,快来看看孩子该如何选择?

 鸿凯泰收藏 2019-08-17

我2016年考入北京大学,高考总分696,其中理综296,生物竞赛省级一等奖,初、高中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今天,跟大家聊聊竞赛这个事儿。

1

其实关于到底要不要学竞赛这件事,我没有思考过太多。最初只是因为听说学竞赛有机会取得高考加分,对高考也有帮助,加上学校开设了竞赛课程,而我当时成绩在学校里还算不错,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学竞赛。

上大学后,我回高中母校做了几次分享的讲座,很多同学问我,高中有没用推荐的资料或者书籍,我在高三的时候用的是53和高中知识清单,对我影响很大的还有一本书是我妈买的,她很喜欢的一本柴森老师写的《学好不难》,讲的学习方法,我读后也是很受启发。这些大家可以去网上或者书店都可以买到。

我在高中时期学习的是生物竞赛,这个选择完全是出于兴趣。可以说生物竞赛所涉及的内容,在所有竞赛中是最广泛最包罗万象的。
从植物学、动物学到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大大拓宽了知识面,学生物的过程,也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感受。
学竞赛的过程很辛苦。
在学期内每个周三和周六的下午都要上竞赛课程,而且由于生物学要接触和记忆的新知识非常庞杂,常常一下午的课要花好几天才能勉强熟悉。
特别是像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这种课程,要求我们再短时间内接受很多的新概念、新秩序,消化起来其实很困难。然而每次生物竞赛课结束之后,从微观的课堂上抽离出来回到世俗的人间,又觉得生命世界如此精彩。

2

为了学竞赛我们付出了很多。
高一的暑假,在其他人享受闲适夏日的同时,我和几位一起学竞赛的同学去了长沙,在湖南师范大学专门学习生物竞赛的知识。不夸张地说,高中的生物竞赛内容基本上需要把大学生物专业的所有本科知识通通学一遍,甚至比大学生所学的范围还要广。
夏季的长沙非常湿热,经常在外面走几步就一身汗,在这种天气下,我们每天早上七点多出门上课,晚上十点下课回到住处,一连不断地过了三十多天这种日子。
这期间全面但笼统地学习了一遍竞赛所需要的知识,一共十三门课,每门课都用本科教材,也就是两三天内要学完一本几百页的课本里的重点。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如此大的学习强度,但这一个月的坚持,为之后第二、三遍仔细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了解到各个学科的脉络和重点。
同时在这期间,自学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些能力在以后上了大学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使我受益良多。

3

联赛是高二下学期的五月份考,三四月份时为了更好地备考,学校给我们几个生竞的学生停课,安排去湖南师大第二次学习,为期半个月。
与上一次的湿热不同,春季去长沙正赶上了南方的倒春寒,外出穿上了所有的厚衣服还是觉得湿冷。还是每天从早到晚上课和自习,但因为这段时间是放下了学校课程换来的,加上联赛时间临近,两重压力使我这时的学习效率突飞猛进,常常有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感觉。
很快联赛就到了,因为学校对我们的培养下了很大功夫,而且陕西省的竞争压力,相对没有东南部省份那么夸张,所以我还算顺利取得了省级一等奖。之后就是最重要的省队选拔,只有八个名额,进入省队才能去参加全国决赛,否则竞赛对于高考基本上还是毫无帮助。
省队选拔除了理论还要考察实验功底,为了备考实验内容,我和几位同学又停了一个月的课,每天就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内。
上午自习备考理论知识,大家相互提问考察,比赛着学习同时相互进步;
下午按照老师的指导熟悉新的实验内容,每到下午四点中,太阳落到半空时,我们会去学校的花园里放风,同时自由地采一些花草甚至捉回来小虫子在解剖显微镜下解剖和观察。
这个学期学竞赛的生活是我在高中最深刻的记忆。

4

然而由于我在联赛中的名次并不算很靠前,省选成绩也没能脱颖而出,最后还是止步于省级一等奖。于是最快乐最斗志昂扬的心情急转直下,回归备战高考的班级生活时感觉跌入了人生低谷。
首先没能进全国决赛给了我一记闷棍,每天都觉得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和梦想中的大学无缘了。
其次,断断续续的停课使得我在高考知识范围内缺了不少内容,这就要求我在尽快适应准高三生活的同时还要加倍努力去补课。回来后发现,此前一直保持的好成绩突然跌了很多,缺课导致的各种七八十分的成绩让我很崩溃。
不过这对我而言也是一个契机,因为到了高三,几乎所有人都要面临一段时间的心理挣扎和压力,而这个时期在我身上,来得更早更强烈,扛住了这一段的心理压力,之后面对高三的生活,就能有更加自信稳定的心态。
因此,整个高二暑假的时间,我都用来自学落下的课程,同时弥补我在高一时敷衍了事欠下的学习债。

5

当时常常用来鼓励自己的理由有两个:其一是坚信自己这么多年的学习功底很好,学习能力也不错,一定能很快追上来;另外一个是高二的暑假距离高考还有一年,时间足够,不用瞻前顾后匆匆忙忙,完全可以踏实地把基础补完。
这种鼓励在心里出现得多了以后,像被催眠一样,我相信了自己的状态,于是渐渐沉下心来,不在乎当时大大小小的考试分数,也不急躁,一点点自学了落下的各种课程。这段时间的成果在高三开学时体现了出来,我的成绩又回到了全年级前十名内,并且在之后整个高三都很稳定。
到了高考前后,本来以为自己势必要裸分高考了,此时又出现了转机(虽然这个机会我并没有把握住,原因将在下文讲述)。
由于有生物竞赛的奖项,加上在校成绩一直不错,我很荣幸地被学校推荐得到了,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和清华大学领军计划的初试资格。在高考之后第二天我和几个同学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了北京参加考试。

6

学习竞赛的另外一重影响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不管是博雅、领军还是自主招生考试,重点都在数学和物理上。
参加考试的学生中有很多,都带有数学和物理竞赛的背景,在这一项的竞争上,生物和化学竞赛的学生就处于劣势。而我一直没有学过物理和数学竞赛的内容(其实自己知道会有一些自主招生的机会,应该提前准备一下,但在高考前心态比较紧张,没有选择这样做,这也是我一直很后悔的事情)。
所以最后在两所学校都没有取得降分录取的资格。
所以,学竞赛真的是付出很高而回报难料的一个选择。它可以给你一些额外的宝贵机会,也能在知识上更胜人一筹;但这些机会并不容易把握住,这额外的知识对于眼前的应试也没有太大的助益(当然了,事后想想觉得生物竞赛带给我的收获是不可复制的,所以我也从未后悔)。
另外,数学、物理、计算机这三科竞赛和生物、化学不同,前者对天赋和努力的要求特别高,而且竞争压力也更大,特别是存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这主要是学科性质导致的,但它的好处就是在日后自主招生类考试中带来一定的优势。
而化学、生物相对而言,回报和付出基本上是成正比的,不太会感觉到被人碾压式地超越,但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奖项,对于升学而言还是成本太高。
总之,高中竞赛有点像孤注一掷,特别是对于某些竞赛强省的学生而言。一旦打定主意学竞赛,一定要做好奋战到底的打算,当然如果发现学竞赛太累及时抽身也可以。

7

最忌讳的是对竞赛的态度一直犹犹豫豫,学得也不够投入但也在断断续续地学,这种状态的持续,最后一定导致竞赛拿不到好的成绩,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也许这耗费的时间并不一定耽误学习,也许对自主招生这种考试有帮助,但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升学并不走自主招生的道路,这些益处也就很难体现了。
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在学习竞赛与否,这个问题上多考虑考虑,不要耽误了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