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手握重兵,完全可以称帝的将领,最终却被皇帝赐死的有哪些

 a岳阳 2019-08-17

历史上的名帅良将犹如闪烁在时光深处的烛火,照亮暗夜中前行的脚步。他们统兵作战、开疆拓土、平定天下,或战功卓著定乾坤,或命运跌宕留悲戚。

然而,“狡兔死,走狗烹”。翻开历史,有不少曾经战功赫赫的名人,因为功高震主而被贬谪、打压、甚至处死。当人们回望他们的时候,心里会禁不住慨叹。

那么,我国古代有哪些手握朝廷一半兵马,完全可称帝的将领最终却被皇帝赐死,还没有反抗的呢?

我们看看秦朝时手握重兵、忠心耿耿,却最终蒙冤而死的名将蒙恬。蒙恬出身将门,世代为将。在攻打齐国的战役中,他立下不朽战功,逐渐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秦国统一六国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成为了最大的威胁。于是,始皇帝“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蒙恬带领秦军精锐北上抗击匈奴,收复了黄河以西河套平原的大片地区,贾谊在《过秦论》中讲述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病重,去世于沙丘行宫。他死后,宦官赵高和宰相李斯勾结,篡改了始皇帝的遗诏。

因为蒙恬和赵高素来有怨,而公子扶苏则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深得民心。赵高心中藏奸,假托始皇之命,“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接到诏书,扶苏于悲痛中自尽,蒙恬则对此表示怀疑,要求申诉。然而,秦二世胡亥派出的使者只说:“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

《史记》记载道:“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巉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提到被皇帝赐死却没有做任何抵抗的将领,我们自然会想到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作为南宋时期最为杰出的将领,他的地位和作为自然是不必多言了。岳飞从小天资聪颖、热爱学习。他天生就是一个神勇能武的料子,“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能左右射,随发辄中。”再加上“天资敏悟强记,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岳飞的出场带有明显的光环。

就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在两宋之交的动荡关头为了匡扶国家挺身而出。建炎三年(1129年),金国由北方一路南下,在掀翻北宋后又挥师过江,希望迅速占领临安,灭亡宋朝。高宗赵构仓皇逃窜,甚至一度在海上漂泊避难。

第二年年初,金国将领完颜宗弼在建康、临安等地大肆劫掠后,终于率军踏上归程。

来时容易走时难。岳飞早已在建康安营扎寨,随时准备痛击归程的金军。

1130年的五月,建康大地,战事打开。岳飞气势如虹,把金军打得落花流水。建康大捷,岳飞的名字响彻在南宋的上空,成为南宋抗金的第一人。岳飞乘势追击,宋军一度收复故都洛阳,始终对金军形成逼压态势。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在前线接连取得大捷的时候,但朝中主和派代表秦桧却与金国将领完颜宗弼勾结,以停止岳飞进击为筹码,来换取停战。秦桧联合自己的党羽一同上书道:“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某若深入,岂不危也。愿陛下降诏,且令班师。”岳飞认为机不可失,盛势来之不易,请求宋高宗再作考虑。但是,“诏书一十二道,令班师,赴阙奏事。”

作为臣子,岳飞收到诏书自然是不得违抗,他“嗟惋至泣,东向再拜曰:'臣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但最终还是踏上归途。第二年,完颜宗弼写信给秦桧,专门写道:“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而一心求和的秦桧竟是欣然答应。

打仗靠兵,强兵必然离不开能将。韩世忠、岳飞等将领在对外征战中不但培养出了强军,还赢得了百姓爱戴。这一切,宋高宗自然有所忌惮。于是,力主抗金的大将多数被调到没有实权的岗位上。在秦桧等人的合谋下,岳飞被诬陷下狱。最终,高宗授意,岳飞死于大理寺中。

岳家军素有威名,深受百姓喜爱。岳飞如果愿意起兵反宋,南宋实在犹如一簇蒿草,连扎手的可能都没有。然而,岳飞“尽忠报国”,其心日月可鉴,给历史留下了一道闪光。

岳飞和蒙恬虽然手握重兵,但忠心不二。如果他们有了二心,新政权的建立完全可能。但是,他们却接受了朝廷处置,蒙冤而死,令人唏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