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杨氏太极拳81式分解教学部分

 玄真子551120 2019-08-17

传统杨氏81式太极拳讲义

81式拳谱

1,预备势;2,揽雀尾;3,单 鞭;4,提 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手挥琵琶;8,左右搂膝拗步;9,手挥琵琶;10,进步搬拦捶;11,如封似闭;12,十字手;13,抱虎归山;14,肘底看捶;

15,倒撵猴;16,斜飞式;17,提手;18,白鹤亮翅;19,搂膝拗步;20,海底针;21,扇通臂;22,撇身捶;23,上步搬拦捶;24,上步揽雀尾;25,单鞭;26,云手;27,单鞭;28,高探马;29,右分脚;30,左分脚;31,转身蹬脚;32,左右搂膝拗步;33,进步栽捶 34,翻身白蛇吐信;35,上步搬拦捶;36,右蹬脚;37,左右披身伏虎;38,回身蹬脚;39,双风贯耳;40,左蹬脚;41,转身蹬脚;

42,上步搬拦捶;43,如封似闭;44,十字手;45,抱虎归山;

46,斜单鞭;47,野马分鬃;48,进步揽雀尾;49,单鞭;50,玉女穿梭;51,进步揽雀尾;52,单 鞭;53,云 手;54,单鞭下势;

55,金鸡独立;56,倒辇猴;57,斜飞势;58,提手;59,白鹤亮翅;60,搂膝拗步;61,海底针;62,扇通臂;63,撇身捶;64,上步搬拦捶;65,上步揽雀尾;66,单鞭;67,云手;68,单鞭;69,高探马;70,十字腿;71,搂膝指裆捶;72,上步揽雀尾;73,单鞭下势;74,上步七星;75,退步跨虎;76,转脚摆莲;77,弯弓射虎;

78,上步搬拦捶;79,如封似闭;80,十字手;81,合太极。

说明:上述太极拳套路,系根据原山东国术馆油印本《太极拳讲义》原文加工整理出来的。此套路于1929年冬由李景林与杨澄甫先生共同研讨;在陈微明,李玉琳等人参与具体修订下定型的。由李玉琳动作示范,是当时国术馆的正式教材。

1,          预备势;

意义:太极拳者,以心意作用,锻练筋骨,发展体力之柔软运动也。练习时,必须精神专注,呼吸平和,绵绵不断,方为有效。故预备式乃唤起全身注意及振作精神之必备动作。初学者当以该式为各式之母,所谓由无极而太极也。

要点:练习时头宜正,神贯于顶,体静筋舒,气沉丹田,周身须灵活敏捷,不可丝毫着力。

2,         揽雀尾;

意义:若两手持雀头尾,然后随其上下旋转之意。又名揽切尾,拟敌人之臂为雀尾,揽之以缓其前进之力,乘势前切而掷之也,故此二说均可。初习时仅分揽切二动作,熟习后,则两手由内向外复由外向内,其运动路线为圆形,即掤捋挤按是也。

要点:练习时,手尖路线须成一环形,眼神须随手足腰而变动,脊背松开方能灵活,此势运动身体腰腹肩背各部。

用法:若与敌人搭拗手腕背时,则可用外掤,粘于肘时则可用回捋。

3,         单鞭;

意义:单者单手之意,鞭者如鞭之击人也。若单式练习时可改为双手向左右分击,名双鞭式。

要点:前手向前运动时手须用通臂劲以助之,略含自上下击之意。而前肩与后肩务须成水平线,勿耸或下垂。左右两足相随时宜敏捷一致,此势乃背部及四肢之运动也。

用法:敌以顺手进击时,乘势即引领其臂使敌身略前倾,用按推或切劲均可。

4,         提手;

意义:提手又名上提手,即将手上提如提物然。

要点:此式系练习脊骨之伸缩力,与增长神力有密切关系,故练习此式时宜提顶劲,而腰腿随之伸缩,上下方有机势。

用法:敌用拳迎面直击时,我即由上搭其臂,用腕挤掷之或蹲身下坐向上以击之,用左手下按敌腕,掏右手提腕上击敌之颏,额,鼻等处。

5,         白鹤亮翅;

意义:此式两手,两足均为一上一下,一伸一屈,两臂斜开作鸟翼形,如鹤之展翅势,故名。观华佗五禽经之鸟形,闽之鹤拳,婆罗门导引术之第4式之鹤举,第12式之凤凰展翅,均取此意。此拳有斜展正展之别,实则斜为展翅,正为亮翅。

要点:此式为运动胸部及背部之伸缩力,练习时须背心用劲方有奇效。

用法:如敌在右侧,则可用右臂上挤,同时右手亦可从敌腋下穿提上展,则敌必倒矣。

6,         搂膝拗步;

意义:搂膝者,即手搂膝盖之意。拗步者,即拗不顺之步也,如出左足伸右手,出右足伸左手,此之为拗步。

要点:练习时须蹲身,左右手运动时路线皆为椭圆形,而两臂之动作全凭腰力运动。故此式系运动两臂腰膝之屈伸力。

用法:敌由下方用拳或腿击来时,即可以顺手向旁搂开,拗步前进以手前推击其胸。

7,         手挥琵琶;

意义:两手如抱琵琶状,以指抚弦者然。

要点:手外运时宜用腰脊之力。

用法:敌握我右腕时,吾即将右手向怀内后撤以柔化其力,同时用左手掌按其肩猛向前推。

8,         左右搂膝拗步;

意义:与第6式同。

9,         手挥琵琶;

如第7势。

10,    进步搬拦捶;

意义:搬拦捶者即搬开敌人之手而拦阻之,复用拳迎击之称。南人称拳为捶。此捶为太极拳五捶之一。

要点:此式系运动脊椎,灵活肩胯。练习时背肩均需一致,虚空腋松肩。击拳须正身用脊力,不可探身向前。盖探身则反为腰力,易向前倾。

用法:敌拳当胸击来时,即顺手向外搬开,敌外逃即拦之,乘势且可直击敌胸。

11,    如封似闭;

意义:封闭者即封锁敌手之意,与形意拳之虎形,岳氏连拳之外推手其意均同。

要点:撤手时须全身后坐,均不可仅屈臂弯。搭腕时不可停顿,应即须分开前推。分开时两肘须微曲,肘尖下垂近肋,不宜旁开使劲分散。前推时手宜前伸,掌心吐力,不可用正掌。

用法:用搬拦捶后,敌以左手推吾右掌,即以左手从下方拦其手,使右拳撤回,复出右手向前推之。

12,    十字手;

意义:十字手者两手交叉相搭,状如十字之谓也。凡两势相连转折不便者,均可加十字手以资衔接。

要点:练此式须连续下式,不可稍有停顿。

13,    抱虎归山;

意义:抱虎归山者拟敌为虎抱而掷之也。又名抱虎推山。当抱敌时,敌若逃走即乘势前推,两式均是有理。惟学者于此式多不注意,盖以此式与后式之揽雀尾最易混淆,故宜分清明白。

要点:此式须以腰身运动,肩臂宜贯穿一气,相连如抽丝为妥。

用法:倘敌自吾右后侧击来,宜以右手下搂其臂,以左掌迎面击之。若以左臂乘势上抬,而左转击吾头部,应即进身以右肩承接其臂根,圈右臂后以抱敌身。设敌欲遁逃,可回身以右手外挒其双手,向前推其胸。

14,    肘底看捶;

意义:看者看守之意,立肘成直角,捶置于肘之下,曰肘底捶,又名肘下捶。

要点:此式练习深呼吸,宜注意3(: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于出拳时身须随之略向前有含胸之意,同时尤宜松腕耸身。

用法:设敌以右手击我,我即以左手捋敌右手前领转腕上托,而以右手下击其肋。

15,    倒撵猴;

意义:倒撵猴者,即猴遇人即前扑,乘势先以手引之,以撤按其头顶之谓。又名倒赶后,即向后倒退引敌赶来,随以手乘势袭击之意。

要点:两腿须微曲,两足尖与足跟前后宜成直线,两足分开之宽度与肩齐,头宜顶,身躯宜正,脊骨宜提。

用法:设敌以拳击或足踢时,即以前手下搂,后手迎面前击。

16,    斜飞式;

意义:此时如鸟之展翅而飞故名。

要点:此式宜含胸拔背,须以腰身运动手足。

用法:此为騰手法,如我右手与敌左手相搭,即以左腕上挑敌腕,以右手进击之。

17,    提手;

意义:与第4式同。

18,    白鹤亮翅;

意义:与第5式同。

19,    搂膝拗步;

意义:与第6式同。

20,    海底针;

意义:海底者人体之穴名,海底针即手向海底点穴之意。

要点:此式系练习脊骨及膝之伸缩力。凡右腿下屈时脊骨务须直立,不能屈曲前倾。手下指时略含点刺之意。

用法:若敌以右手击来时,吾即以左手搂开,以右手点刺敌胸。如敌以左手握吾右腕时,则转腕向下直刺,敌必坐倒。

21,    扇通臂;

意义:通臂者,使脊背之力通于两臂也。扇通臂拟两臂为扇幅,脊椎为扇轴,如扇之分开状之谓也。

要点:此式系练腿力及肩背力。运动时左掌心之力须向前与左肋骨相应,同时右臂之力须通于左手。

用法:敌以右手击来,即上左腿以右手反叼敌腕上提,以左掌击敌肋下;或以右手反叼,左手上托则敌肘必毁。

22,    撇身捶;

意义:撇身捶者使身折叠,腰部后撇,复用拳进击之谓。此拳亦为太极拳五捶之一。

要点:撇身时,手腿动作须以腰脊为枢纽,方能灵活自如。

用法:倘敌人于上势后自右后方以手按肘腕将掷吾,可向后撇身,屈肘擒制敌臂,乘势抬步握拳迎击。

23,    上步搬拦捶;

意义:搬拦捶以说明于前。上步者即将步前进挪移,与后退者不同。

要点:手腕宜随步动作,不可用拙力。

用法:搭手时如敌用力上抬,即上步以缓化敌力,乘势进击其胸。

24,    揽雀尾;

说明见前。

25,    单鞭;

说明见前。

26,    云手;

意义:云手者,手之运动盘旋回转如云之谓也。此式于太极拳中为最重要,两手之旋转运行与少林拳之左右攀援手同。

要点:双手运行须圆转如轮,右手至左肩前左手伸直,左手至右肩前右手伸直。云右手时眼神与腰随往右,云左手时眼神与腰随往左。云右手坐右腿,云左手坐左腿。速度须等,步须随身移动,上体不宜摇摆,头不宜左右歪斜,眼须注视上部运行之左右手。

用法:设敌人以左手自前面击来时,即以右手向右运开,乘势进击。若自后袭击右肩,即可以右手迎触敌手,翻掌发劲击之。

27,    单鞭;

说明见前。

28,    高探马;

意义:高探马者,即身体高耸向前探出,如乘马探身向前之意。

要点:此时左手收回时,足之起落须与手一致,始能上下相连。

用法:设敌以右手进击吾胸,即以手背下按其右手,同时用扑面掌进击彼脸。

29,    右分脚;

意义:右分脚者,即用脚向右分踢之意。

要点:此式须浑身松开,要有顶劲,须手步一致,踢时两臂成水平,前足尖须平,后腿微屈,全身重点寄于后腿。

用法:设敌顺势用肘或臂上抗扑面掌时,即用下缠手,由内分手外击其臂,乘势亦可前踢彼腰。

30,    左分脚;

意义:左分脚者,即左脚向左分踢之意。

要点:与右分脚同。

用法:与右分脚相同,惟左右适成相反耳。

31,    转身蹬脚;

意义:转身蹬脚者,即身向后转,以足踵前蹬也。

要点:此式须浑身松开 ,全身之力寄于右足,向左转身时上身宜直立,不可前俯。

用法:设敌由身后袭击时,即转身避过,并可乘势用脚前蹬,两手向左右分开以护膝防敌之搂腿也。

32,    左右搂膝拗步;

说明同前。

33,    进步栽捶;

意义:进步栽捶者,即步向前进,使拳由上下栽之谓也。故此式亦为太极拳五捶之一。

要点:栽捶时须用脊骨背,头宜顶,不可倾斜而失去重心,搂左膝时左手宜扶靠左膝。

用法:设敌以右拳击吾胸时,即以左手向外楼开,右手随击敌之面部。倘敌人以左手内握吾腕,即复以手作拳前击其腹。

34,    翻身白蛇吐信;

意义:白蛇乃蔪州之毒蛇,口中有丝吐出,人误触之无有脱者,此式婉转灵活故以此名耳。

35,    上步搬拦捶;

说明:同第10式,有所简化。右手再握拳向前打拳,左手亦随之以掌扶右腕,同时左腿前迈变实成弓步。与前第10式同。

36,    右蹬脚;

意义:即右脚上蹬,足踵着力是也。

要点:右脚蹬出时身须直立,不可前俯。

用法:设敌以左手当胸击来,吾即蹲身右避,以左手进握其腕,同时右手可乘机迎击其面。或可变拳斜击其太阳穴,乘其不备亦可以右腿蹬其腹。若敌退避下格吾足时,即全身跃起换左腿复蹬之亦可。

37,    左右披身伏虎;

意义:此式之气象凶猛,用法精妙,类打虎意故名。

要点:左右两式之运行,路线宜成圆形,其交叉线在腹之前,左伏虎时不可过倾于左,有伏虎时不可过倾于右,以免失去重心。

用法:由前式右脚蹬出收回时,敌之左手倘仍不能逃脱时,即可搭而后撤退左步左转,复以右肩猛击敌之左肘,则其肘必毁。右式相同。若敌以双手握吾之臂,即将臂后撤上转,复用他手由肋下穿替出所握之臂,迎头痛击之亦可。

38,    回身蹬脚;

意义:回身蹬脚者即身向后转,起脚前蹬也。

要点;此式须以腰为枢纽而运动两臂,起脚蹬时左腿宜微屈,使全身重点寄于左足。切不可前俯后仰。

用法:敌以左手当胸猛击时,即披身捋敌之臂,复以右手向外挑之,同时亦可起右脚蹬敌胸肋。

39,    双风贯耳;

意义:此式以双拳自侧方贯击两耳,敏捷如风之谓也。

要点:两臂运动须与两足一致,始可活泼无滞完整一气也。

用法:敌以双冲进击我胸时,即以两手分格,乘势贯击敌之双耳及太阳穴。

40,    左蹬脚;

意义;此式先向前进步,次起左腿上蹬之谓也。

要点:左腿上蹬时须足踵吐力,右腿宜微屈,不可前俯后仰。

用法;设以左手击敌,敌以右手自下托吾肘时,应即蹲身向外下缠敌臂,起左足前蹬敌肋。

41,    转身蹬脚;

意义:说明:与前31式相同,惟此式向右转身一周后,变左腿独立,提起右脚蹬出。

42,    上步搬拦捶;

说明见前。

43,    如封似闭;

说明见前。

44,    十字手;

说明见前。

45,    抱虎归山;

说明见前。

46,    斜单鞭;

说明;此式与正单鞭之动作相同,惟势成斜形(即横式),方向不同耳。

47,    野马分鬃;

意义;野马分鬃者,以此式之运动如野马奔驰,两手分展如马鬃之左右分披之谓也。

要点:两臂分合须腰胯一致,全身动作须沉肩松腰,运行时须轻灵敏捷,为合宜。

用法:设敌直击吾胸时,即可进按敌腕,顺步至敌腿后,伸臂自敌腋下斜击上挑。

48,    上步揽雀尾;

说明;须先进左足成左掤式,复上右足与第24式相同。

49,    单鞭;

说明见前。

50,    玉女穿梭;

意义:此式先前进,此后转,又前进,复后转,周行四隅,绵绵不断,如穿梭状故名。

要点:转身时须腰步相随一致,运动方向虽斜而身体姿势仍宜中正。

用法;设敌以右手自正面击来时,即可顺右步右手上捧,左手随步向敌臂按出,若敌自后侧面击来时,则可回身以拗手旁缠敌腕,随进顺步以顺臂上捧敌臂,伸另手击敌胸腋。

51,    上步揽雀尾;

说明见前。

52,    单鞭;

说明见前。

53,    云手;

说明见前。

54,    单鞭下势;

意义:单鞭下势者,即由单鞭后而身体下降之谓也。

要点:蹲身时脊骨须直立,不以前倾斜,腰,膝,臂屈伸时,与身之起落务须一致。两脚可适当摆扣。

用法:敌以猛力扑吾身,或以双手握吾臂,不能抵抗时,则可用蹲身下坐,柔避敌力令其落空,即乘势猛击其头胸各部。

55,    金鸡独立;

意义:金鸡喜独立。此式一足立地,一足提起,手臂上扬作展翅状,若金鸡独立然故名。

要点:此式系运动松腰及顶劲,全身重点寄于一足,使下盘稳若山岳,不可丝毫动摇,手足之起落尤须一致。

用法:设吾击敌胸而敌以手拦格时,即可以手向上挑开敌手以后,腿之膝冲击敌小腹,同时前手仍可进击敌身。若敌以顺步左拳进击时,亦可以左手搭敌手,右手拗缠敌腕,同时以右腿上提猛击敌肘,则敌手必损。

56,    倒撵猴;

57,    斜飞势;

58,    提手;

59,    白鹤亮翅;

60,    搂膝拗步;

61,    海底针;

62,    扇通臂;

63,    撇身捶;

64,    上步搬拦捶;

65,    上步揽雀尾;

66,    单鞭;

67,    云手;

68,    单鞭;

69,    高探马;

以上各式说明均见前。

70,    十字腿;

意义:十字腿者以伸顺拳踢拗腿之谓也。

要点:此式系运动腿部,转身时须以全身重量寄于左足,方可将右足提起。

用法:设敌由后方袭击时,即可转身以手拦格,乘势以足踢之。

71,    搂膝指裆捶;

意义:此式为太极拳五捶之一,乃搂膝后乘势用拳进击敌裆之意。

要点:拳前击时右肩探出,力须由脊背发出使可得其要领。

用法:设敌以手脚连击时,应以手拦格,乘势进击敌之下部。

72,    上步揽雀尾;

说明见前。

73,    单鞭下势;

说明见前。

74,    上步七星;

意义:拳术家以两臂相挽,两拳斜对名七星式。

要点:七星式全身重点寄于左足,身宜直,头宜顶。

用法:设敌以拳当胸击来,应以左臂上架或外拦,同时可顺进右足,以右拳自左拳下猛击敌胸。

75,    退步跨虎;

意义:拳术家以两臂分开,两腿蹲屈,一足立地,以足足尖点地,名跨虎式。

要点:此式全身重点寄于右足,身宜直,头宜顶。

用法:如用前式敌以手下压或外搂及前踢时,即以左手下搂敌手或足,身向后退以备转踢之意。

76,    转脚摆莲;

意义:转脚摆莲者,即转身蓄势向旁摆踢之谓也。

要点:上左足时足尖宜向内合,以便回转灵敏迅速。

用法:设敌自左侧面击来,即闪身上左足以避之,诱敌追袭,乃转身起右足以踢敌肋。

77,    弯弓射虎;

意义:此式系取人在马上弯弓射虎之意。

要点:此式系用腰力,双拳前击时须隐含螺旋之意。

用法:设敌从右搭吾右臂下按时,即可随其动作而转,以柔化其力,乘势且可前击其胸。

78,    上步搬拦捶;

说明见前。

79,    如封似闭;

说明见前。

80,    十字手;

说明见前。

81,    合太极;

意义:此为太极拳练习完毕还原之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