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战史系列(二)汉匈之战——序曲:白登山之围

 陆一2 2019-08-17

曾经有那么一场战争,历经百年,无数先祖前赴后继奔向战场,只为了一个目标——保护自己的妻儿,将匈奴人彻底打败,让匈奴人再也不敢南犯。这次长达百年的战争也让匈奴这个强悍的游牧民族永远记住了——“汉”这个光荣的民族称号,这场战争就是我们今天要详细介绍的——汉匈之战,此战历经百年,可以说贯穿了整个西汉王朝的历史,今天就将这段波澜壮阔的民族战史分成三个章节来分析讲述,以便各位读者大大阅读和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汉匈之战的序曲也就是平成首战(又称白登山之围),本篇行文较长,请耐心阅读。

在战役介绍开始之前,我们必须的首先来了解交战双方在当时都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才更对整场双方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认识,那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匈奴方面。

匈奴,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在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尽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崛起时间约为公元前3世纪, 自西周起便不断南下,开始威胁中原王朝政权,其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待到西汉王朝建立时,匈奴单于为冒顿,曾用一支绝对忠诚自己的部队在随自己的父亲头曼单于狩猎时,万箭齐发杀死头曼,随后又诛杀后母及异母弟,尽杀异己之大臣,自立为匈奴单于。由此可以看出此人极为心狠手辣,并且很会隐忍,颇有雄才大略,他将成为汉高祖刘邦的强劲对手。

华夏战史系列(二)汉匈之战——序曲:白登山之围

匈奴人狩猎(图片来源网络)

华夏战史系列(二)汉匈之战——序曲:白登山之围

冒顿单于(图片来源网络)

汉朝,此时的汉朝,刚刚经历了秦末大乱,楚汉相争,剪平异姓王等一系列的争斗,虽然此时大汉境内没有较大的战争,汉高祖刘邦也开始进行修生养息,但是战争的造成了中原人口锐减物价飞涨,生灵涂炭满目疮痍,出现了“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人相食”的惨剧。匈奴也乘中原内乱时期,复夺蒙恬所争之地,与汉塞接壤。

华夏战史系列(二)汉匈之战——序曲:白登山之围

汉前期疆域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此时汉朝与匈奴的整体态势就是,汉朝正全力平定内部叛乱,休养生息,而匈奴在雄心勃勃的冒顿单于的率领下,已经开始向汉朝露出凶狠的獠牙。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秋季,,正当刘邦率领汉朝全体臣民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的时候,一份来自北方的紧急军情送达长安,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且驻守于此的韩王信(韩王信,是韩襄王的庶孙,不是淮阴侯韩信)多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汉朝皇帝刘邦震怒,他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实力弱小,兵少将寡韩王信原想家求和保全自身,没想到刘邦会当真,由于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

华夏战史系列(二)汉匈之战——序曲:白登山之围

匈奴南侵

鉴于前线形势严峻,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冬季,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随行的主要谋士有陈平、娄敬,将领有樊哙、夏侯婴、周勃等。

华夏战史系列(二)汉匈之战——序曲:白登山之围

汉军进军路线

汉军进入太原郡后,在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一带)与韩王信军队决战,汉军大获全胜,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其部下将领王喜被汉军杀死,韩王信逃奔匈奴。虽然韩王信大败亏输,但是其部将仍不死心,他的部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人拥立赵王的后代赵利为王,收集残兵,欲与匈奴一齐攻打汉朝。

冒顿单于派左、右贤王各带兵一万多骑与王黄等屯兵广武(山西省代县西南阳明堡镇)以南至晋阳一带,企图阻挡汉军北进。汉军乘胜追击,在晋阳击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乘胜追至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再次击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北集结兵力,被汉骑兵部队一战击溃。至此,汉军多次击败匈奴,接连取得胜利,汉高祖刘邦开始志骄意满,不仅欲一举消灭左右贤王主力,还意图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边患,为自己的帝国打下一个安宁的边疆,为自己的子孙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但是他忘了,与他交手的匈奴军队严格来说并不是匈奴的主力,并不是王庭的军队,只是左右贤王两个部落的部分兵力,高祖对匈奴军队的战斗力出现了严重的判断失误,为白登之围埋下了一个伏笔。

华夏战史系列(二)汉匈之战——序曲:白登山之围

汉军路线

其实,高祖刘邦之所以能成为硬刚项羽,成为大汉皇帝,那也不是轻易能轻视对手的人,刘邦到达晋阳,驻军于代谷(山西省繁峙县至原平市一带)在对匈奴做出进一步的军事行动之前,刘邦派出十几批使者侦察匈奴主力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冒顿早有准备,将精锐士卒都隐藏起来,有意暴露弱兵瘦畜,使得十几批侦察人员都汇报说匈奴虚弱,可一战而定。自此,刘邦结合这些侦察情况更加坚定了自己之前对匈奴实力的判断。但是,多疑的刘邦仍然再派刘邦另派刘敬出使匈奴,再行侦察,刘敬经过细心地调查研究,看出匈奴暴露虚弱是反常现象,向刘邦提出,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自己的长处才是,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我以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这是一个合理的建议,但是,急于求成的刘邦,反而大骂刘敬:“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史记》卷8《高祖本纪》

华夏战史系列(二)汉匈之战——序曲:白登山之围

刘邦见匈奴兵弱,机不可失,不待后方主力步军聚齐,当即率领汉军轻骑先期出发,马不停蹄赶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并在平城东北30里停下宿营,此时的刘邦,还不知道自己一头扎进了冒顿预先为自己准备好的埋伏圈。趁汉军立足未稳,刘邦巡视白登之际,冒顿单于马上指挥近40万匈奴大军,先将刘邦的兵马围困在白登山,再截住后面赶来的汉军主力步兵,使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能相救,刘邦发现被包围后,组织突围,经过几次激烈战斗,也没有突围出去,待汉军力尽,冒顿率领骑兵从四面进行围攻:匈奴骑兵西面的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企图将汉军冲散,但是汉军依托在兵器、盔甲、步战、阵型等方面的优势,在刘邦指挥下一次次击退匈奴的进攻。结果,双方损失很大,一直相持不下。

此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严寒,汉军士兵不习惯北方生活,冻伤很多人,其中冻掉手指头的就有十之二、三。即便如此,匈奴在围困了七天七夜之后,也没能击败汉军,占领白登山。

自此,历史进入了到了一个怪异的现象,在正史中,对胜利、财富、土地有着无限渴望的冒顿,居然被陈平所用的阏氏“枕头风”吹动,对被围的汉军网开一面,放其一条生路。正史的“白登之围”自此结束,我们今天就先不管正史是否准确,存在即合理,我们只要想,一个军事统帅,放着一块“肥肉”在嘴边不吃,听自己的妻子说,这块“肥肉”送回去吧,然后就送回去了?糊弄鬼呢,其实真正解“白登之围”的根本不是有所谓的阏氏说情,而是,汉军的援兵到了。

太尉周勃统帅的汉军精锐,在磐石之战后,回身消灭了匈奴布置在楼烦的军队,断了匈奴骑兵的归路。翻开当时的平城之战地图,很轻易的就能发现,冒顿是在平城的白登山包围了包括刘邦、樊哙、灌婴在内的汉军车骑兵主力。 但,在平城之战前,汉军已经扫清了在磐石以北的匈奴据点。不然,冒顿也不至于要在平城设围。他完全可以直扑太原,断汉军归路。

而事实是:太尉周勃率领的汉军步卒主力,在磐石之战胜利后,奉命分兵进攻了楼烦三城。 这相当于是三国中官渡之战中,曹操烧了袁绍乌巢的翻版。史记《绛候周勃世家》就记载了周勃在平城之围前后的动向:攻韩信军铜,破之。还,降太原六城。击韩信胡骑晋阳下,破之,下晋阳。后击韩信军於石,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勃迁为太尉。只要看这里,就能明白,事实上,汉匈在平城之战,是打了个平手,甚至汉军略有小胜。虽然冒顿围了刘邦,但周勃也围了冒顿。

华夏战史系列(二)汉匈之战——序曲:白登山之围

汉军总体态势

此时,冒顿所面临的的形势就是,包围圈内的汉军战力仍在,自己的军队一时半会还啃不下这块硬骨头,而在包围圈外,主力汉军对自己也已经形成包围,要是内外同时攻击,自己必将处于内外夹击的境地,有可能会命丧于此,因此,面对刘邦的谈判,冒顿只能答应讲和,加之,匈奴后院起火,月氏人开始挑衅,只能回家灭火。

华夏战史系列(二)汉匈之战——序曲:白登山之围

因此,汉匈之战的序曲——“白登之围”就此落下帷幕,此战,既是汉匈双方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也是冒顿和高祖刘邦的最后一次交锋。自此,西汉政府感到自己实力不足,乃采用刘敬建议,与匈奴结“和亲之约”汉把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单于为阏氏,每年奉送给匈奴大量的絮、缯、酒、米等物品,并与匈奴进行贸易,西汉初实行和亲,使汉匈双方关系暂时得到和缓,在边境通关市、贸易往来,对汉匈的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此战也拉开了汉匈间百年战争的序幕。

华夏战史系列(二)汉匈之战——序曲:白登山之围

远嫁匈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