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战史系列(三)汉匈之战——前奏:遗憾的“马邑之谋”

 陆一2 2019-08-17

经白登山之围后,汉高祖刘邦认清楚了此时汉朝的国力还不足与匈奴进行决战,于制定了各项政策与匈奴交好,缓和双方关系,以图给汉朝争取修生养息的时间,时至汉武帝登基,经过五代人的韬光养晦,此时的大汉已经不可与往日同语,在经济上积累起了巨额的财富,《史记·平淮书》载:“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在汉景帝时期,平定了七国之乱,在政治上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体制。社会经济方面,人口不断增加,全国户数稳步提升,《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这一切都为刚刚登基的汉武帝接下来将要实行的一系列宏图大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夏战史系列(三)汉匈之战——前奏:遗憾的“马邑之谋”

劳作中的农民

此时的匈奴单于已经是冒顿单于的孙子——军臣单于。此时的匈奴兵强马壮,领地不断扩张,号称控弦40万。

华夏战史系列(三)汉匈之战——前奏:遗憾的“马邑之谋”

匈奴士兵

元光元年,摆在刚刚掌权没多久的汉武帝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匈奴和亲。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匈奴派使者向汉武帝请求和亲。我们现在难以想象当时极度自信,年轻气盛的皇帝,听到要去执行这个极度屈辱的事情后,是怎样的心情,我想对于当时每一个汉族男人来说,花女人买和平,这是每个大汉人都引以为耻事情,但是刘彻按下心中的屈辱与怒火,命群臣商议。

华夏战史系列(三)汉匈之战——前奏:遗憾的“马邑之谋”

武帝雕像

官居大行令的王恢建议汉武帝拒绝和亲,他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则以匈奴兵强马壮为由劝汉武帝接受和亲,朝议很快形成“主战派”和“主和派”的辩论,双方言辞激烈,哪方也不服,最终,汉武帝决定让群臣投票决定,结果群臣大多赞同韩安国的观点。看到这个结果,汉武帝很无奈,他的原意是主张动武的,但此时的“臣意调查”结果已经出来了,大多数大臣还是保守派,还是愿意继续走和亲的老路线。

既然如此,那就再忍忍吧,再等等吧,忍到条件成熟时再说,等到东风来时再谈。汉武帝权衡利弊和轻重后,宣布同意韩安国的意见,继续和亲。

隐忍与负重是一把双刃剑,当忍无可忍,无法承重之时,也就是物极必反之时。果不其然,汉武帝和匈奴的和亲只走过了短短三年的“蜜月期”,便进入了“更年期”。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汉武帝第二次召开朝会,商议匈奴问题。

这次汉武帝一改往昔先听大臣发言,再做决定的传统做法,会议一开始,他就主动提出自己的主张:“朕饰子女以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厚,单于待命慢,侵盗亡已。边境被害,朕甚悯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有了汉武帝的金玉良言,主战派代表人物王恢勇气大涨、信心大增,又是第一个站出来举双手加双脚表示强烈支持。但是,主和派的韩安国也不甘落后,同样站出来举双手加双脚表示强烈反对。这一次主战派王恢和主和派韩安国又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战,这一次两人通过讲故事,以事喻人;讲实际,以理服人;讲策略,以诱伏人。

王恢充分发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阐述了自己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归纳起来就是十六个字:以饱待饥,以利诱之,以逸待劳,以伏击之。

大行令王恢有这样的底气,还是在于自己手中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武器,这就是走私商人——聂壹。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来找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总是一个祸根。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王恢问他:“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 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我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假装把马邑献给单于。单于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单于一到马邑,将军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华夏战史系列(三)汉匈之战——前奏:遗憾的“马邑之谋”

聂壹诱敌

王恢将聂壹的计划呈报给了武帝,武帝则召集群臣商议计划的可行性,结果又是“主和派”和“主战派”一通口水仗,但是最终主战派核心人物王恢站出来说了一句话,从而让汉武帝下定决定于匈奴一战,这句话就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计划已定,帝国的战争机器便开始发动起来。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农历六月,汉武帝派遣精兵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同时,武帝命大商人聂壹再次前往匈奴进行诱敌。

华夏战史系列(三)汉匈之战——前奏:遗憾的“马邑之谋”

汉军部署

聂壹行至匈奴王庭,欺骗军臣单于说,他有手下数百人,能斩杀马邑县令,举城而降,牲畜财物可尽归匈奴,但匈奴一定要派大军前来接应,以防汉兵。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毫不怀疑聂壹的计划,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 ,并派使者随聂壹先入马邑,等斩杀马邑县令后再行进兵。

华夏战史系列(三)汉匈之战——前奏:遗憾的“马邑之谋”

马邑地形

聂壹随后返至马邑与县令密谋,杀死一名囚犯,割下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伪装为县令头颅,欺骗匈奴使者。匈奴使者看到城门的首级,立即向君臣单于奏报:“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君臣单于得到使者的报告后,兴奋异常,当即率领大军向马邑出动。

此时的汉军已经按照汉武帝的指令在马邑周边给匈奴准备了一个大口袋,武帝命令各将只要匈奴进入马邑,各部就全体听从号令发起总攻击。王恢、李息、李广的主要作战任务,是配合代地国王攻击匈奴大军的辎重,马邑隶属代地。

华夏战史系列(三)汉匈之战——前奏:遗憾的“马邑之谋”

匈奴进军路线

正当军臣单于兴高采烈的率领大军准备去马邑抢掠一番,得胜而归的时候,他在距离马邑大约100多里的地方注意到行军沿途有众多的牲畜,却无人放牧,让军臣单于觉得不可思议,多年的战争经验使单于心中也有了一丝危险的感觉,于是他命令大军停止前进,让手下领一军就近攻击沿途的烽火台,结果十分巧合的抓住了一名正在此地巡视的武州尉,在单于要杀头的恫吓下,供述说:“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欲伏杀单于大军。”听到这个消息,单于起先大惊失色,继而大喜,对部下说:“几为汉所卖!” 于是封尉史为“天王”,马上命令后队作前队,快速出塞退回草原。

王恢、李息率领的三万大军此时已出代郡,准备袭击匈奴的辎重,在得知匈奴退兵后,非常惊奇。王恢自思自己的军队敌不过匈奴大军.只好退还。韩安国等率领大军分驻马邑境内埋伏,但好几天不见动静,遂改变原先的作战方案,率军出击,结果一无所获。

轰轰烈烈的马邑之围自此落下帷幕,此战汉武帝虽然精密谋划,但是却被一个贪生怕死的无能之辈毁掉了全盘的计划,致使军臣单于全军逃走,伏击计划功亏一篑,之后王恢因避敌观望,畏战不前而被判处廷尉府判处斩首。

“马邑之围”作为帝国反击战的肇始,揭开了波澜壮阔的汉匈大战的序幕,对于长期韬晦的西汉王朝来说,开弓岂有回头箭?既然已经暴露了战略意图,那么就必须马上做好全面出击的准备。已经下定决心的汉武帝刘彻,从此指挥汉军正式开始了对匈奴的绝地大反击,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惨烈大搏杀即将在塞北、西域的广袤大地上轮番上演。

华夏战史系列(三)汉匈之战——前奏:遗憾的“马邑之谋”

汉军出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