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有一个老太太,她丈夫去世前,给她留下三本画册。2003年6月,老太太觉得这三本画册太破了,没什么用,自己也看不懂。于是以3毛钱的价格卖给了收废品的。就在当日一位姓刘的先生看到这三本破画册,觉得肯定是个什么,遂以30元的价格买下这三本破画册。 后来刘先生找到相关专家鉴定。专家翻开三册画谱一看,保存完好的图画精美绝伦,山水谱、兰竹梅菊谱、花卉草虫禽鸟谱共90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每集包含画法浅说和歌诀、次摹诸家画式并附有简要说明及名家画谱的仿作。 专家鉴定得出,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芥子园画传》,不是临摹版的。虽然刘先生买的是临摹版本的,但就算是临摹,也功力深厚,运笔自如,非一般画家所能临摹出来,而且还是清朝年间。所以,专家最后表示:该临摹版的《芥子园画传》价值100万,可以说是传世国宝了。 问题是,一个临摹版本的《芥子园画册》都能值一百万,那么,这个《芥子园画传》到底是何物? 《芥子园画传》声名远播,不仅对中国绘画,园林设计,木刻雕花,染织刺绣等艺术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本,也给日本及西方绘画带了重大影响。 《芥子园画传》以独特的“画学—画法—画技—画谱”结构,使对书自习成为可能。问世以来,被重印、重刻、增补多次,助益画坛300余年。 《画传》分为三辑,分别为:山水卷、梅兰竹菊卷、翎毛花卉卷。每一部分又分为画论、图解、画式三部分。画论是文字讲解,图解是各类文人画画法的图解,画式是各家风格图例。 此书不仅在当时备受追捧,直到今天,依然是不可超越经典。就连大名鼎鼎的齐白石也要把《芥子园画传》当自己的启蒙老师。当然,这本书也影响了黄宾虹,傅抱石,潘天寿等一代艺术家。他们都把《芥子园画传》作为进修的范本。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也是通过临摹《芥子园画传》,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 所以说,这幅册子的影响力是绝对巨大的。《芥子园画传》是李渔逝世前一年,给世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写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李渔到底是谁?我们很想去了解一下这本册子的编辑者。 编辑者就是李渔,李渔我们可能刚听起来很陌生,不过我们肯定听过《闲情偶寄》,没错,这本散文集就是出自于他之手。 《闲情偶寄》分为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有234个小题,堪称生活艺术大全、休闲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倡导休闲文化的专著。看来李渔是中国第一个休闲大师,中国休闲文化的倡导者啊。 其实,李渔的名头还有很多,比如剧作家、戏剧理论家、诗人等等。从他的《闲情偶寄》我们可以看得出,这是个有趣的人,不然肯定写不出这么有趣的东西来。 据说有一回李渔一个朋友的儿子找李渔,一为索诗,二为借钱。可能是因为这个小伙子不务正业,没事就去青楼花天酒地,所以,李渔不想借钱给他,但人家人都来了,怎么办呢?好歹也要给个台阶下吧。 于是李渔就说,贤侄啊,你来一趟不容易,今天我们爷俩好好喝几盅。今天只喝酒,其他的都不谈。我觉得,以后你还是安分守己,和你老婆好好过日子,别老出去浪。你老说你老婆丑八怪,可是你问问各位高邻, 哪个不夸你老婆是天成佳偶,所以你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结果来人不仅钱没有借到,反而还被奚落了一番。你说李渔有不有趣。 李渔生于江苏如皋,长期居于南京。他在南京建了一座园林式别墅,起名为“芥子园”。可见他的《芥子园画传》也跟这个有关。至于为什么叫“芥子园”?用李渔自己的话说:“此余金陵别业也,得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意。” 说白了就是小小芥子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人的小小头脑其实比整个世界还大。 李渔一生不为官,靠才情超迈,见解新潮,长期引领着艺术的潮流。李渔雅俗共赏,既可以大俗,比如《肉蒲团》,也可以大雅,比如《闲情偶寄》和《芥子园画传》。他就是一位自由穿梭在大俗大雅之间,人人可论议又无人可界定的湖上笠翁。 “雅俗共赏”其实是审美上朴素与精雅的融合。雅的俗化可以争取更多艺术的观众,俗向雅靠拢则可以提高文化品位。在文化传播、发展、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雅俗不断融汇,融入民众日常生活中,成为中华美学精神的一部分。 所以说,李渔是谁,他自己都可能搞不清楚。 |
|
来自: 昵称30671027 >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