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是“出”的美学,不仅是家里的物品,其他不需要、不舒服、不合适的感情和要求都可以“断舍离”。学会“断舍离”,可以让你的家居简洁明亮、舒服舒适;可以让你的人生轻盈,身心放松,来试一试吧! 日本著名作家山下英子在《断舍离》这本书中阐述了断舍离的工作机制,也就是具体怎么做到断舍离。 书中对于物品层面的断舍离,介绍了八个步骤和五个收纳指南。 了解断舍离的工作机制和“放手”的效果,刷新对物质的观念,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清理杂物。 01 断舍离,处理杂物的八个步骤 《断舍离》这本书中对于“收拾”的定义,并不是整理收纳,更不是清洁打扫,它的关键词是“筛选”,收拾就是筛选出“现在我需要的物品”,就是这么简单。说白了就是给物品做减法。当东西少了之后,你再去做整理收纳和清洁打扫,就会轻松很多。 断舍离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物品的断舍离”和“观念的断舍离”。两者同步,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后,在物品数量减少到最适量时,再转移到“收纳”作业上。 首先,要对观念进行断舍离 1 认识现状:掌握家里物品的现状,把衣柜、壁橱、抽屉等所有的收纳容器的盖子打开,让平时看不见的东西全部展现在眼前。 人本身有一种倾向:总是看不见不想看见的东西。所以要求在开始工作之前,让自己对家里的现状做一个正确的评估。首先确认物品的“量”,接下来再判断居住空间的“质”处于什么水平。 2 停止自我否定:我们现在身处的是物质和信息极为丰富甚至过剩的社会。你要告诉自己,造成这种局面并不全是因为你自己。 3 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收拾东西而收拾东西”,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 其次,杂物上的断舍离 4 把所有的杂物拿出来,从高处对杂物的总量进行俯瞰。开始的时候不要想着一下子吃口大胖子,不要吓退自己。建议从少量的、小单位的着手。 5 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冰箱里的食物,如果是过期的,或者完全没有食欲的食物,就应该立刻清理掉。杂物处理也是同样的道理。 先从已经损坏的、被弄脏的、不能使用的、早已忘记的而且将来也用不上的东西开始处理。 6 以自我和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自我轴和时间轴) 断舍离的主角是自己而不是物品。 以物品为主角的思考模式是:这个还能用,以后应该可以用得到。 而以你自己为主角的思考方式是:我,现在,真的需要它吗?如果现在不需要,以后也不是必须要,那就果断舍弃吧。 下面图中的横轴为“重要度轴”,纵轴为“时间轴”,两轴相交的原点,前者为“自己”,后者为“现在”。也就是说,“对现在的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处于原点位置。 在刚才第5步处理掉废品之后,有意识地按照自我轴和时间轴进行杂物的取舍。 7 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我们不妨进行自问自答“这个东西对我现在来说是必要的吗?是否适合我?使用起来是否心情愉快?” 反过来,对“现在”的我来说,那些“不必要、不适合、不愉快”的东西应该处理掉。 过去的物品既然已经成为过去时,就应该果断地把它们舍弃,像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很多旧衣服,想一想你还有机会穿上它们吗?不要让它们占据自己的衣柜,不要让过去的物品影响到你的情绪 8 只有将杂物根据以上原则,压缩至适量之后,才能真正进入“收纳”环节 02 断舍离收纳的五个方法 家中的杂物经过以上的八个步骤之后,就能够进入收纳环节了。 《断舍离》这本书中教大家收纳的五个法则,非常实用 1“三分法”:把杂物放入收纳箱前最重要的是“分类”: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 以厨房为例,我们可以把相关物品分成“食材”、“料理用具”和“餐具”三大类。然后再根据使用用途大小等分成中类和小类。下图可以参考厨房物品的分类方式 2 “7.5.1法”:指的是进行杂物收纳时,对收纳空间的物量进行的大致估测。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比如衣柜壁橱等空间,物品可放至7成,剩下3成空间留空。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比如带玻璃门的碗筷架、茶酒具柜等,物品可放至5成,剩下5成空间为“美观度限定量”。 “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比如餐桌,书桌、茶几等家具的水平面的平台上,物品只能放1成,剩下9成为“艺术美感限定量”。 3 “1 out 1 in”法:对于如果有新添置物品的打算时,同类型的物品需要按照先出去一个,再进来一个的法则,而不是反过来。有意识地“先出后进”,才是良性的循环。 4 “one touch法”:收纳物品的时候做到“打开门”,然后就可以“拿出来/放回去”,一步循环。 5 “自立、自由、自在法” 自立,就是把物体立着摆放,方便拿取。 自由,则是选择自由,把物体一个个全部独立放置好,让每个物体不会杂乱无章,每个物体都有被选择的权利 自在,就是把物体团着放,在收纳盒中可以自由滚动。 最后,书中介绍了对家中物品进行断舍离的小技巧:从切实能出成绩的小地方着手 断舍离正是要从非常简单的小地方着手的。小地方获得的小成功不断累加,能给人以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老大难问题。 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我们断的是物品,但其实,脱离的是执念。“断舍离”是对自己人生的整理,这才是其不同于其他整理法的真意。 我们做得不仅是简单的家居整理,更是践行一种生活哲学,一种一直隐藏在内心的对生活之美的认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