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作读书思维导图-笔记模板

 全民阅读epub 2019-08-18

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读书是很多人都做的事情,但是能把书读好的并没有多少。很多人读书还是停留在小时候读书考试的阶段,觉得把每个字读下来,会引用书本的内容就可以了。而事实上,在我们踏入社会之后,读书的意义会变得更加宽广,它成为我们自我成长的一种重要途径。读书不再是把里面的字阅读一遍那么简单了,我们还需要提炼书中精髓,理解书中观点,更重要的是还要把收获的一切为己所用。

书有很多种类,有的像小说一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给了我们精神食粮,也有一些工具类图书能帮助我们用新的思考维度应对困难。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读完书,却有一种感受,就是好像明白这本书说了什么,但是却无法表达出来,对读完的知识似懂非懂。这是因为整个阅读过程我们只关注到书中的每个字、每句话,却没有整体思考书中每个内容之间的关系,到了最后,你读的这些知识就像碎片一样残留在你的大脑当中,似懂非懂,然后慢慢地被你遗忘。

将知识系统化,把碎片的知识织成一张网,让每个关键词之间都建立联系,这是在知识学习中思维导图能起的重要作用。

前面两节,我们已经完成从一个句子到一篇文章的导图绘制,这一节来学习整本书的导图绘制。书本内容比文章多出几十倍,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书本拆解,帮助自己将知识碎片系统化?

读前准备

有些人有阅读强迫症,每次读书非得要把每一个字都读完,否则就会觉得很不舒服。有些人拿到一本书就从第一页读起,读者读着就坚持不下去了,所有的书几乎都一样,就读了前面几页,好像坚持读完一本书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些现象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阅读这件事。

一本书主要是由作者的观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干货”)和一些案例论证堆积而成,一般“干货”占了全书的25%,其他内容占75%。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把这25%找出来就可以了,剩下的75%只是帮助找到和理解这些“干货”罢了。那在阅读一本书之前,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对整书进行拆解分析呢?关键在于激发对书中知识的好奇,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新的疑惑,推进我们对书本知识的探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通篇了解书籍,并通过初步了解,提出问题。

1.看书的“门面”

拿到一本书,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书的封面、标题、宣传文案、作者介绍、序言、目录等,这些信息都是作者和出版社最重视的信息,它们相当于这本书的“门面”,对书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我们可以阅读它们,了解一下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也可以叫主题阅读,就是根据书本的内容,通过网络等找到相关的内容介绍,比如书评、读后感等信息。我们阅读相关的信息并不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掌握我们要读的书籍,而是希望通过这些信息阅读,激发出关于书籍的疑问,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了。带着问题和目的去学习,能让你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合并同类项与简化

通过阅读前的准备,相信你已经找出非常多的问题了。接下来,就要开始通过阅读,解决你心中的疑惑。可以先从目录下手,看着目录把它们进行归类,这个过程称为合并同类项。目录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分类,但是它是作者的思维。通过阅读前的准备工作,你对书的整体内容有所感受,便可以按照你自己的思维,把目录重新分类。当然,如果你觉得作者的概括很完美,那也可以采用作者的分类。

合并同类项之后就是简化。你必须把划分出来的类别,用一个词去概括。也就是说,要通过找收敛词把分出来的类别概括起来,而且这个词最好是在原文中出现的。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把这本书的导图主干确定下来了,也就是把整本书的阅读思路确定下来了。

来看看下面的案例(摘自《非暴力沟通》):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第二章 是什么蒙蔽了爱?

第三章 区分观察和评论

第四章 体会和表达感受

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第六章 请求帮助

第七章 用全身心倾听

第八章 倾听的力量

第九章 爱自己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第十一章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第十二章 重获生活的热情

第十三章 表达感激

第一次阅读这本书,通过主题阅读和了解,将目录按照理解初步进行重新分类,并用收敛词进行概括:

按照导图的思路,我们可以从主干到二级分支,一级一级地拆解分析,最后回归到文章和句子的拆解分析。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从框架开始,先见森林后见树,这是用导图快速学习最常见的思维。

这个过程中,如果内容太多,可以分开绘制几张导图,也可以在一张导图上绘制。如果只在一张导图上绘制,那就需要对信息精简得更加彻底,也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书本信息。

下面用一张导图给大家梳理用导图分析书本内容的步骤。



本文转自《思维导图攻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