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又往我手机里打了一千元零花钱。 女儿自己开了个网店,生意刚开始有点起色,就惦记起了老爸。没有约定的每月给我打一千元零花钱。 我们到北海定居已经十年。头几年女儿的工作并不顺利。虽然女儿干练、泼辣,在北海找工作从不困难,但北海毕竟是小地方,工资低且无保障,常遇到合伙人撤资、老板跑路等情况,工资拖欠,甚至无法追回。 婚后小两口决心自己干,也真难为两个年青人,想过开饭店、做猫砂、卖电器、卖鲜花,甚至一度开过网约车。后来决定利用北海盛产珍珠的优势,做珍珠生意。主意已定,女儿跑义乌考察小商品,去日本参观珍珠养殖,到广州学习珠宝鉴定,去香港珠宝展学习订货。几年下来,凭着女儿的执著、精明,善于沟通,生意逐渐有了起色,站稳了脚跟。但是我知道女儿尚无积蓄,而做这个生意要有很多资金投入。 我和老伴都是工薪阶层,退休后工资一点点上涨,现在每月一万多元,生活已是小康。自己的工资尚且花不完,何须女儿给零花钱呢。大概女儿想到过去父母为她付出的太多,作为一种孝顺吧。女儿曾说过,我们花她的钱,她才有成就感。我们的女儿从小就个性极强、古怪精灵、桀骜不驯,做事不按常理出牌,小时候确实给我们出了不少难题。长大后不但成了父母的小棉袄(虽然有时有点刺),而且成了我们的保护神、主心骨。这些年来遇到一些事,常使我们束手无策,到了女儿手里就迎刃而解。女儿的口头禅就是“有我呢”。 像我们小时候给她讲做人的道理一样,她也常常教训我们,讲述现在的人心险恶,怕我们不谙世事,吃亏上当。来个台风下个大雨,都要打电话,怕我们被风吹跑、雨冲走。我知道女儿给我打过来零花钱,表示她始终惦记着我们,心里有我们。 我一不抽烟,二不喝酒,几乎没有嗜好,退休前,一切生活老伴打点,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切与我不相干,口袋中常常一文不名,从小不会花钱,倒也自由快活。退休了,闲暇时间多了,有时走走逛逛,看到一些有兴趣的东西,还要找老伴来买,有时不免产生一些尴尬。女儿看在眼里,给我打过来零花钱,其实也给了老爸一份尊严。使我学会了网上支付,扫二维码,跟上了时代生活。 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长几乎不给孩子零花钱。有时候家里没有早饭,母亲给五分钱,街上买个烧饼,边吃边上学去。要想省下这五分钱,就要挨一次饿。放暑假有时妈妈给一毛钱两毛钱,也是塞在老大手里,我们哥仨去街边小人书铺租书看,一分钱一本,坐在马路边,老大居中,我和老二左右,三人合看一本小人书。两分钱可以租回家,可以慢慢细细看。那时家穷国穷,孩子们都知道,也不去为难家长要零花钱。 文革到农场劳动,一月工资27元,一份钱掰成两半花,衣衫褴褛,肚子尚且吃不饱,零花钱那更是奢望,谁笑话谁呢。返城教书,工资一股脑交给了母亲。那时节忙的早出晚归,手里有了零花钱,却没时间花,放在口袋里都揉烂了。 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慢慢富裕了,钱不那么紧张了。女儿小时候,我们遵从旧的习惯,基本上不给零花钱。其实这时商品已经十分丰富了,对孩子的诱惑也十分强大了。加上孩子之间的攀比,让孩子像我们小时一样,是不可能的。为此女儿十分有意见。现在想起来,应该教孩子如何用钱,使钱发挥应有的价值,而不是简单地限制。而这也恰恰是我的弱点。 年轻时,在农村苦苦挣扎的时候,何曾想到过会有现在的生活。孩子小时屡屡出难题又束手无策时,何曾想到过她现在的孝顺与善良。孩子不但给我打零花钱,也给她婆婆打零花钱。这对成家不久的小两口来讲,一年下来,也是不小的开支。女儿说:该给,这会促使她更努力去工作,记住责任与担当。这时候金钱已不是解决生计的要素,而是在体现孩子的愿景与抱负,父母承接的是孩子的一颗心,一种历史的传承与文化。 我有时想,孩提时代,充满活力,没有金钱,足够时间;成年时代,充满活力,足够金钱,没有时间;老年时代,拥有金钱,充足时间,但是却没有了活力。其实也不必伤感,我们的活力与价值,正由孩子体现与延伸。无论孩子是否有能力给我打零花钱,只要有这份心,我都是幸福满满。 金钱是人生的手段,人生在世不能没有钱。贫穷会使你感到恐怖和自卑,会使你寸步难行。但追求超过自己的人生需求之外的钱财,就会牺牲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当许多富有者发现自己“穷得只剩下钱”的时候,才更加体会到,金钱应该是人生中更有意义的工作的副产品,而不是人生价值本身。 我们这一代人,已到古稀之年,我们看到了并参加了中国由穷变富、由弱变强全过程,我们已无奢望,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幸福是一种感觉,有时幸福只需要一点点,否则,就象手握满满一把沙子,愈想拽紧它,它愈在指缝间滑落。仿佛生命的可贵,不需要吃什么山珍海味,只需要合理的营养搭配。 幸福只需要一点点,孝敬父母时,不需要你大把的钞票拿回家,只需要你的一声声问候和常回家看看。 幸福只需要一点点,教育儿女时,无需你事事包办,,只需教育他做人的道理。 幸福只需要一点点,我开始发现幸福就只需要一点点,但收获却是无比的丰硕。 2019·8·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