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 多数人只看到了王勃的才华,却不知道他命运中的悲剧

 小无花果 2019-08-18

山川文社

2019-08-18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相信你们在交友的过程中,为了彰显友谊的可贵,都会写上这样这一句诗送给朋友。

这句名句是“初唐四杰”王勃所写,有印象的人应该还能依稀记得他写过的那篇文章——《滕王阁序》,不是因为它写的有多好,而是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全文背诵,那么长的一篇啊,要全部一字不落的背诵下来。回想起来,握紧的拳头都在微微的颤抖。可以说,这种背诵《滕王阁序》全文的痛苦经历,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了解王勃可知,他的文学主张则表现为“立言见志”的创作思想、 “文章经国之大业”的教化功能,但王勃的作品则呈现出“高情壮思”与“雄笔奇才”相结合的雄壮美、“气凌云汉,字挟风霜”的风格取向及其“感序缘情,登离寄赏”的表现方式。造成这种冲突的原因是王勃的文学思想虽然直接继承其祖父王通的观点,但他的文学创作则遵循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上的王勃,真的可以算得上是难得一见的天才人物。

这里,我们按照陈子昂的话来说:“他不止是天才,还是个神童,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但是,可惜的是,他太短命了,只活了二十八岁。好在,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文流传至今,也不枉他这短短的一生,虽如流星短暂,但是,起码曾耀眼过。

王勃的命算是不错的,出生在一个家世很好的王家。从他父亲王福畴开始,往上数八辈祖宗,都是做官的,混的最差的也仅仅是个县令,而且,多数祖辈都有文章传流下来。王家的遗传基因实在太过强大,到了王勃这一代,不衰反盛。

父亲王福畴有六个儿子,没有一个是笨蛋,优秀得都像是“别人家的孩子”,如果说,最聪明的一个,那就是老三王勃了,六岁就能写文章。小小的年纪,就已经活出了天才的模样。

九岁时,有一次阅读隋唐时期的大学者颜师古注释的《汉书》,他觉得有些翻译没有到位,就顺手写了十卷长文,并取了个标题,叫做《指瑕》,意思很简单,就是挑毛病,一挑就挑了整整十卷的错误。到了十二岁,他突然对医术感兴趣,就跑去找长安神医曹元那里讨教一番。在别的小孩还在抓小鸡鸡的年纪,他就会给老奶奶把脉了,当然,扎针灸也都不在话下。

有句俗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再说了,不是还有个当官的爹么。

一天,宰相刘祥道要来老家视察的消息传到了王家,已经十四岁的王勃觉得:这是个可以展现自家实力的大好机会,于是,特意提前写了一篇长达三千字的《上刘右相书》,并通过父亲,转交到了刘宰相的手中:

“盖闻圣人以四海为家,英宰与千龄合契。用能不行而至,春霆仗天地之威;以息相吹,时雨郁山川之兆。故有元蛟晚集,凭鹤鼎而先鸣;苍兕晨惊,运龙韬而首出。并能风腾雾跃,指麾成烈士之功;蠖屈虬奔,谈笑坐群卿之右。未如越苍海,弃行间,排紫微,谒天子。於是遭不讳之主,拥非常之位。龙章凤黻照其前,锵金鸣玉叠其後... ...”

如果,王家没有一两个做官的,说不准他费心写的文章,在呈送过程中就被别人拿去茅厕擦屁股了。总之,刘宰相看到了这个小朋友写的文章,内心一惊:“这小孩了不得,小小的年纪,就能指点江山一二了。”回到长安后,他就向朝廷写了一封推荐信,引荐神童王勃。

不过,此时的王勃年纪还是小了点,没到当官的时候。于是,王勃就耐住了自己的性子再等等。可是,才过去了一年左右,实在太渴望能够早日实现出人头地为国家所用的他,就再写了一篇《乾元殿颂》,借以献颂的名义,来表达自己积极入仕的心情,希望皇帝能看见:

“臣闻鹏霄上廓,琼都开紫帝之庭;鳌纪下清,珍野辟黄灵之馆。兼山配极,照鸾阙於霞标;荐水涵元,湛骊宫於雾壑。斯则神徵语怪,功潜鸟迹之初;理涉非经,道昧鹑居之始。授凤书而稽碧落,仙构罕存;按龟而质黄图,金模间起。粤若风移处闇,层巢恢火运之机;业洎向明,上栋括河图之奥。三阶布政,咏匪日于灵台;百堵陈诗,颂斯干于考室... ...”

唐高宗李治看完这篇颂词,文中的文辞精美,气势宏壮,是一等一的好文章,不由得连声叫好。后来,高宗得知此颂词居然是出自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执笔,他惊讶不已:“奇才,真的是我大唐的奇才!”不出所料,王勃凭借自己的才能,获得了宰相跟皇帝一致赏识。

从那之后,他的名声开始响亮了起来,很快进入到了主流文化圈并成为超级人物,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刚满十六周岁的王勃,去参加朝廷特招考试——幽素科。不愧是天才,不负众望的考了进去,很快获得了朝散郎的官职,算是朝廷当中最年轻的官。这个官职虽然不算大,也就是七品小官,但放到现在来讲,那就是十六岁的小伙子当了副县长,可是了不得。

不过,刚当官没几天,沛王李贤就抢先一步挖墙脚,把王勃请到了府上做修撰。

修撰一职就好比贴身秘书,主要负责指导自己学习经书。这个沛王李贤来头不小,能有这么大的权势把王勃挖来,必然不简单。后来,我从历史上得知,原来他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在还是太子的大哥李弘猝死后,就继立了太子之位,也就是章怀太子,妥妥的皇二代。

能成为皇二代的亲信,是很多人做梦都不敢想的,天才王勃做到了。不得不说,王勃的人生简直就是开了挂。此时的王勃,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就连在与朋友分别的时候,写下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都掩藏不住他的那股乐观: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从流传至今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我们仿佛能亲眼看见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在那个盛世,正昂扬成长。

但,如果被捧得越高,就会摔得越惨。

王勃成在诗才,败也在诗才,一篇文章便把他从峰顶打落到谷底。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668年,京城里不知何时流行起了玩斗鸡的游戏,沛王李贤后来也加入到了这个游戏当中,玩久了,就成了一个资深玩家。

有一次,李贤邀请他的弟弟英王一起加入,很快,兄弟俩组织了一场斗鸡大赛,约好十日后一决高下。在这里插一句,后来,当上皇帝的人不是李贤,而是他弟弟英王,或许,李贤没能当上皇帝多少也和玩斗鸡有点关联。

李贤为了杀一杀兄弟英王的锐气,便命令王勃给自己写一篇檄文,好为自己手里的鸡王助威。面对太子爷的无理要求,王勃想拒绝都不行,自从成了太子爷的亲信,也没干几件像样的正经事,光做这种无聊的文案了。

可是,檄文还是要写的,硬着头皮的王勃只能提起笔,写了一篇《檄英王鸡》:

盖闻昴日,著名于列宿,允为阳德之所钟。

登天垂象于中孚,实惟翰音之是取。

历晦明而喔喔,大能醒我梦魂;遇风雨而胶胶,最足增人情思。

处宗窗下,乐兴纵谈;祖逖床前,时为起舞。

肖其形以为帻,王朝有报晓之人;节其状以作冠,圣门称好勇之士。

... ...

谁能想到,他只是随手写的一篇文章,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文中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幽默味十足,惹得文人圈纷纷拜读。说到底,这篇文章只是图个乐子,也就相当于娱乐圈的热点新闻。但是,李贤是什么人物,他可是要继位做皇帝的人,在政治上是从来不能被回避的。

终究,皇帝唐高宗李治还是读到了这篇《檄英王鸡》,于是,大发雷霆。文中的“两雄不堪并立”、“见异己者即攻”、“与同类者争胜”这些词汇,有些刺痛唐高宗李治的眼睛,因为,他经历过残酷夺嫡斗争,怎么看都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意有所指。

一气之下的唐高宗李治,当即就下了一道明旨,内容是这样的:

“二王斗鸡,王勃身为沛王侍读,不光不劝诫,还写这样一篇狗屁檄文,夸大事态,大唐不欢迎这样的歪才,立即把他逐出王府。”

就这样,好好的娱乐新闻就这么变成了一桩惨烈的政治新闻。

这时候的王勃已经十八岁,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没成想,这次竟然遭受了这么大的打击。从长安城被贬出后,整个人一下子丧气了很多。也就是在那时,王勃的诗风有了不同的变化。这里,我们来看看王勃写给同乡好友薛华的一首五言律诗《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诗中透着一股浓浓的哀伤,俨然没有以往的乐观洒脱。从长安出来以后,他漫无目的游行了许多地方,最终,在蜀地停留了下来。原本只是想在这里静一静,没曾想,这里的粉丝实在太热情了,他还结识到了一位好友——“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

两人可以说是相见恨晚,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于是,放飞自我的两人,整日不是喝酒嫖娼,就是游山玩水,好不快活。哪怕在放纵阶段,王勃还是创作了不少好的诗文。后来有一天,王勃登山远眺,回想起自己一路走过来的点点滴滴,来到蜀地也有三年了,不由得感慨起来:

“我王勃为何会混成这鬼样子,怎能因为一时失意就自甘堕落呢?不行,回长安再次证明自己!”

之后,王勃满腔热血地回来了,但是,要通过正常的渠道来重新获得皇帝的认可,几乎没有可能,怎么办。后来,王勃的好朋友给他指了条明路:虢州是盛产草药的好地方,你正好擅长医术,最关键的是,虢州参军的职位空着呢,需要有人来坐。

王勃想了想,也是个不错的建议,在朋友的力荐下,他去做了虢州参军一职。

虽然这个职位有点低,但是,至少天子也管不着。学过医术的王勃,在这里也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而且,去哪里都方便。

然而,好景不长,王勃又闯大祸了。

从京城那跑来了一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逃到这里,得知朋友王勃就在这,连忙跑去跪在他面前哭爹喊娘喊救命。王勃实在架不住曹达卖惨,一时心软就把他藏了起来。随着外面通缉的风声越来越紧,王勃转念一想,不好,窝藏罪犯可是大罪啊,受不得,被别人举报了可咋办?

于是,王勃把心一横,一刀刺死了曹达。

这下好了,王勃彻底凉凉了。

窝藏罪犯是大罪,但加上杀人灭口,那就是死罪。

杀人是要偿命的,王勃即将要面对的的是一把刀刃锋利的屠刀。

不过,一代天才要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实在太窝囊了,着实可惜。就在要受死刑时,奇迹发生了。原来是朝廷改元的消息下来了,这可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一件大事。

可能,有人不懂改元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把本朝皇帝的年号改一下。改年号,也就意味着改气数,就是新变革时期的开始。这能不算大事儿吗,改元的话,皇帝一般是都要天下大赦的。所以,死罪的可以免死,流刑的往往就可以回家了。

有这样的好事?王勃怎么就撞上狗屎运了呢?

原来,在历代王朝中,尤其是唐朝,是最喜欢大赦天下的,大赦的次数几乎达到一百八十多次,平均一年半的时间就会大赦一次。比如:登基,要赦,立太子,也要赦,哪怕是后宫生孩子,更要赦,夸张一点的,天上出现了月食,也赦!

真是好随性的大赦呀!

走了狗屎运的王勃,这才保住了自己的命。

然而,他的父亲王福畴却遭了秧,只因为这个儿子太恃才傲物,惹来了不少官员的嫌恶,也得罪了不少人。尽管王福畴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但是,架不住儿子这么耿直,朝廷还是把已迈入不惑之年的王福畴,从雍州贬到了交趾,当了一个小县令。

遭受了这两次沉重的打击,还牵连到了父亲的官途,王勃想到这里,觉得自己真的对不住老父亲,很是愧疚,于是,他暗暗发誓再也不踏入仕途。即将出狱的王勃,给父亲寄去了一封《上百里昌言疏》,满是儿子对父亲的深深内疚:

“乡人奉五月一日诲,子弟各陈百里之术宣於政者,承命惶灼,伏增悲悚。勃闻古人有言:明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慈父不能爱无用之子。何则?以其无益於国而累於家也。呜呼!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所以迟回忍耻而已者,徒以虚死不如立节,苟殒不如成名,悔过傥存於已,为仁不假於物... ....”

大意则是:“都怪儿不孝,让父上大人遭受了这么大侮辱,被朝廷谴责,还贬到这么荒芜的地方,儿子真该以死谢罪。哪还有什么脸再谈论天下之事,之所以继续苟且活着,是觉得与其轻易死掉,倒不如好好活着,重新做人,不让父亲再次失望... ...”出狱后的王勃,样子虽然落魄,不过,他很明白自己接下来的路要如何走。

“才名再大又能怎样,自己终究不还是这个时代的微尘而已。”王勃内心是这样想的。就这样,了无牵挂的王勃离开了长安,一路往南,前往交趾。后来,途径洪州,偶遇好友逗留了几日,并在好友的带领下参加了都督阎伯屿组织的宴会,无意中抢去了都督女婿孟学士的风头,一气呵成创作了一篇《滕王阁序》,流传至今: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此时的王勃十分享受这种“满座皆惊只为他一人”的成就感,原本带有沧桑的眼神里,也渐渐恢复了一些明亮。只是,没人会料到,王勃写的这篇文章竟然成了绝响。在第二年夏天,也就是王勃二十六岁的那一年,终于来到了交趾。

只是这里的天气很不好,阴雨连绵。

他终于找到父亲潮湿的榻处,见到父亲活生生为生活所迫苍老样子,他忍不住悲伤起来。随后,爷俩还是在那里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王勃在和父亲告别后,离开了交趾,行船到南海,怎奈何,天气实在太糟,风急船紧浪花高,命薄的王勃还是没能躲过这一劫,溺水身亡。

王勃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六个春秋,假设,他能活到六十二岁,会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他所在的时代才只是初唐,按照这个节奏下去,多半是没有李白和杜甫什么事儿了。或许,对于王勃来说,在《滕王阁序》之后,在某种意义来讲,他是完成了自己生命的超越。

因为,他永远活在最年轻最美好的年纪,那样,他的诗文也将永远的年轻瑰丽。

话说,一天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句,不禁拍案,又读下云,见一首四韵八句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唐高宗一扫成见,连声叹道:“好诗,好诗!... ...当年朕因斗鸡文逐斥了他,是朕之错也。”

于是,高宗问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

太监却吞吞吐吐的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闻此,唐高宗喟然长叹,并自言自语道:“可惜,可惜,可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