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史(隋唐)(二十五:长孙无忌冤死、王勃被贬)

 梦想童年594 2022-03-22

公元659年

长孙无忌冤死:被抛弃的舅舅

公元659年,唐高宗的舅舅、权臣长孙无忌被告谋反,唐高宗将其赐死,长孙无忌含冤而死。

长孙无忌死于和他外甥唐高宗李治的权力之争。长孙无忌是李唐的开国功臣、是皇帝的舅舅、也是初唐时期最重要的权臣,多重身份让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一,也正因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对长孙无忌非常信任。但在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李治执政时期,问题就出现了。

身兼身份,但其专权朝政,架空了李治的权力。通过废王立武事件,高宗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重臣之间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权力斗争,这场政治斗争以长孙无忌一派的失败告终。长孙无忌也被安上了谋反罪,最后被冤死。

太子李治即位为唐高宗后,长孙无忌以元舅身份辅政,由于皇帝年幼,大事都是长孙无忌说了算,长孙无忌很快就露出了种种弄权的迹象。他制造冤案以铲除异己,受命审理房遗爱案时,就本来只是家庭纠纷的案子借题发挥成谋反案,将朝中反对自己的人全部清除。

长孙无忌的一系列作为,不但引起了逐渐长大的皇帝李治的不满。李治是个踌躇满志的年轻帝王,他渴望像父亲太宗那样建功立业,也渴望走出父亲的阴影,缔造属于自己的时代。

然而,长孙无忌却将李治视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不仅架空了李治的君权,而且以舅舅的身份到处制约李治。李治想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于是通过废除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争取了一部分朝廷大臣的支持,朝臣见皇帝和长孙无忌意见不合,支持皇帝打压长孙无忌。

改立皇后一事,让李治在朝中拉拢和扶植了一批自己的势力,借此消解长孙无忌的权威,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的亲信跻身于帝国权力中枢,长孙无忌和帝后对峙的局势形成了。

李治和武则天决定乘胜追击,彻底驱除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势力。武则天授意她一手扶植起来的宰相许敬宗给长孙无忌致命一击。

不久后,许敬宗和大臣辛茂将会审一个案子,一个叫李奉节的洛阳人指控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交结朋党。韦季方和李巢被捕后,许敬宗在审讯过程中刑讯逼供,韦季方不堪忍受,准备自杀,但韦季方的自杀没有成功,许敬宗却想到了扳倒长孙无忌的好办法。

这起案件和长孙无忌八竿子打不着的,可许敬宗却灵机一动,突然给皇帝上奏说,韦季方之所以畏罪自杀,是因为他勾结长孙无忌,陷害朝廷忠良和皇亲国戚,想让长孙无忌重新掌握朝廷大权,只因事情败露,韦季方才畏罪自杀。

案情发展到这里,已经远远超出了朋党案的范畴,变成了性质严重的谋反案,涉嫌谋反的主犯则指向了长孙无忌。

显然,许敬宗对长孙无忌的控告并没有任何真凭实据,纯属是诬陷之词。不过有意思的是,许敬宗的办案手法,和此前长孙无忌审理永徽三年的房遗爱案时,竟然如出一辙。

李治也不相信舅舅谋反,但他知道这是自己彻底掌握朝廷大权的好机会,于是他下诏削除了长孙无忌的职务、爵位和封邑,将长孙无忌遣送到偏远的黔州安置。

不久后,长孙无忌在黔州上吊自尽,终年六十六岁。两朝元老、一代权相的辉煌仕途就这样彻底终结了。

结论:长孙无忌冤死,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掌握了朝廷的政治大权,也为武则天进一步攫取李唐王朝的权力埋下了伏笔。

中国古代史(隋唐)(二十五:长孙无忌冤死、王勃被贬)

武则天

许敬宗

公元661年

王勃被贬:才子的人生下坡路

公元661年,沛王府修撰王勃因为撰写《檄英王鸡文》,触怒皇帝唐高宗,被贬出长安。

王勃出身士族,十几岁便满朝誉名,他的前途本是一片光明,但却因一篇文章断送了大好前途,故事要从他初入仕途说起。

王勃十六岁就当上了朝散郎,虽然官品低微,却是朝中最年青的官员。王勃才华横溢,很快受到皇帝关注,他撰写的《乾元殿颂》绮丽壮美,唐高宗读后说王勃是大唐的奇才。小小年纪就得到了皇帝赏识,也帮助了他的仕途发展。皇帝随后让王勃去沛王李贤府邸工作,王勃凭借文采,很快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沛王李贤和王勃都是少年人,两个人都很喜欢玩。不久后,沛王和英王两人闲来无事,便斗鸡以作消遣。作为沛王的府僚,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以此为沛王助兴。

但王勃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却落入了唐高宗手中。唐高宗李治看后龙颜大怒,他觉得两个王爷斗鸡本就不务正业,王勃不但不加劝阻,反倒写檄文帮助沛王声讨英王的斗鸡,不但行事荒唐,也是在挑拨英王与沛王的关系,不利于皇族兄弟之间的团结。唐高宗想起了父辈兄弟相残的往事,对王勃的行为极为愤怒,盛怒下将王勃逐出长安。于是,王勃因这样一篇文章被赶出长安,凭着才情才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不过,涉世未深的王勃似乎没有吸取经验教训,他紧接着又捅了大篓子。不久后,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王勃在虢州做官的朋友凌季友邀请他去虢州做客。凌季友对王勃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你精通医学草药知识,帮助王勃找了一个参军的职务。可就在王勃担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跑来找王勃帮忙。王勃架不住曹达的苦苦哀求,将曹达藏在了家中。可私藏罪犯是重罪,王勃害怕走漏风声,连累到自己,随后又将曹达杀死,假装自己从来没有见过曹达,想要掩盖此事。但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件事情还是被人知道并告发了,王勃再度丢了自己的乌纱帽,还被判了死罪,关入大牢之中等待行刑。说来也巧,这一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并称天皇天后,大赦天下,王勃因此逃过一劫。

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待了一年多,此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但他经历了这两次变故,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去做官。他杀死官奴曹达,也连累了父亲王福畴。王福畴本是雍州司功参军,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父亲的被贬带给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他在牢狱中度过的日子。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还是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怀着对父亲的内疚心情,王勃写下《上百里昌言疏》,称自己辱没了父亲的名声,应该粉身碎骨以死谢罪,自己害父亲被贬,远至边邑受尽苦头,罪责难逃于天地之间。

王勃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探望老父,在交趾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后,他踏上归途,但此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在归途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结论:王勃是唐初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为唐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古代史(隋唐)(二十五:长孙无忌冤死、王勃被贬)
中国古代史(隋唐)(二十五:长孙无忌冤死、王勃被贬)

滕王阁夜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