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为什么要书画相通?书画是怎么通的

 摄影姥 2019-08-18

谢谢你的提问和邀请。书画相通,明确提出是元代书法家画家赵孟頫,在《题秀石疏林图》的一首诗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如果我们按照赵孟頫的这首诗,那么,书画具体的表现已经被他说的很清楚了。

中国画为什么要书画相通?书画是怎么通的

例如画石,就用书法的“飞白”,画树干就用书法的篆籀之笔法。画竹子呢就用“八分”,也就是隶书的“波磔”之法。

明代画家陈继儒对赵孟頫“书画相通”的理论,非常赞赏,还真的认真实践。例如画竹竿用篆籀之法,画竹叶用八法。但是,陈继儒的“书画相通”是一种生搬硬套,他也没有画出有灵气的作品了。

但是,这不等于说“书画相通”是不对的。

赵孟頫虽然是简单举例说明书法画绘画的借鉴关系,但是,对绘画的启发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有举一反三,点铁化金之喻。

中国画为什么要书画相通?书画是怎么通的

赵孟頫在元代提出“书画相通”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大标志性的事件,也是世界美术史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分流断代史的开始。

在赵孟頫这个时代,西方的写实绘画开始起步,经过500年发展,到十八世纪,建立和完善了科学写实主义的绘画体系。

而中国,从宋元时代,其实就是南宋到元代,与西方相反,不是去建立写实主义的绘画体系,而是开拓了一个以主观个性为主体的绘画体系,写意绘画体系。

这个体系也经过500年的发展,达到了超越写实的前现代主义绘画高峰。

那么,支持中国画这个写意绘画体系的美学原理,就是“书画相通”论的思想。

中国画为什么要书画相通?书画是怎么通的

事实上,唐代就开始研究和提出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这个问题了。但是,具体的绘画实践,还需要经过水墨画的成熟和中国画画科的完善。

例如唐代还没有完全完成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分科。但是宋代几乎已经完成了。特别是北宋就出现了水墨画竹,这个独立的画种和画科。

书法家米芾和儿子米友仁还创造了“米家山水”的大米点和小米点两种山水画画法。这些画法的基础,完全与书法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中国画为什么要书画相通?书画是怎么通的

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推波助澜的对不求形似鸣锣开道。

一时文人所谓的“笔戏”、“墨戏”业余绘画,受到一定的推崇。

文人画也就是这一时期,登上历史舞台的。

中国画为什么要书画相通?书画是怎么通的

当然,绘画不可能全部依赖书法。绘画也有自己的造型特点。

中国画“书画相通”的理论,把书法的笔意笔法,融入绘画之中,这在实践上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中国画为什么要书画相通?书画是怎么通的

例如,除了像赵孟頫所说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以外,书法的笔法具有笔势造型的一些意趣,这些意趣,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中都普遍存在,所以,是可以有一定的绘画基因和绘画元素的。如果善于利用这些书法中的艺术语言元素完全可以为绘画服务,起到对绘画表现力的丰富作用。

中国画为什么要书画相通?书画是怎么通的

此外,中国画进入写意画时代,对绘画技法的要求,比原来的写实的工笔画提高了很多,而不是越来越简单了。

写意画的墨法和笔法都需要比工笔画更加丰富的表现力。而书法在一千多年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笔法和墨法,这也对绘画有直接的帮助。

中国画写意画的主要元素是笔法、墨法和线条。这些抽象的绘画元素元素,书法实践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所以,文人画家提倡书法入画法,这是有事实基础的。

当然。绘画反过来也对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墨法和水法,对书法的艺术表现力也起到了很好的融合作用。

书法和绘画的相通,还在于绘画和书法艺术,在元代以来,也是以诗歌为精神元素的。

中国画为什么要书画相通?书画是怎么通的

如果说元代以前的书法,主要是文章、尺牍。那么元代以后的书法内容从文章尺牍,转移为以诗歌我内容了。这样,文人画的书法和绘画,基本上就是一回事了。

所以,书法与绘画在意境上也是能够相通融合在一起的。这就是中国画非常特殊的特色:诗书画一体的融合与相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