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武汉关水位创历史之最 现变身都市滨江画廊

 君临天下100 2019-08-18

图为1954年大水时龙王庙鸟瞰图

图为如今的龙王庙与南岸嘴

楚天都市报记者潘锡珩通讯员黄金波廖宇智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李辉

日历标签

1954年8月18日,武汉关水位上涨到29.73米,为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当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暴雨洪水,武汉人民齐心协力抗洪奋战100天,终于战胜这场洪水。10月3日,洪水水位退至警戒线以下,毛主席欣然题词:“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1954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为纪念1954年武汉人民战胜洪水,1969年3月,抗洪纪念碑正式开建。

上年纪的老武汉人,一定都记得65年前的那场大洪水:武汉关的江水逼近大堤顶部,武汉几乎是全民抗洪,青壮年劳力全部顶上。历时100天,终于赶走洪水,保住了大武汉。

65年后的今天,又到长江主汛期,但记者连日来在两江四岸的江滩看到,江河安澜,游人如织。曾经千军万马严防死守的地方,如今垂柳依依、碧水扬波;曾经阻水建筑成群、杂乱无章的外滩,如今是景色宜人、水天一色、水景交融的江滩公园。

30万军民上堤抗洪

龙王庙大堤的挡水墙上,立着一条长长的水位标尺,两边刻着武汉防汛史上重要的三个水位,从高至低依次是:1954年8月18日,武汉关水位29.73米;1998年8月20日,武汉关水位29.43米;1931年8月19日,武汉关水位28.28米。

这样的水位标尺,在武汉市内设有四处,另三处在长江委防汛大楼、汉口江滩以及武汉关。它们日复一日无声提醒着,这座城市曾经历水患和抗争。

武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史料显示,1954年夏秋之交的这场大洪水,正值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旧社会留下的136公里堤防,残缺不全,武汉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历史时刻。

昨日,回忆起65年前的经历,今年已82岁高龄的郭关鸣老人仍印象深刻。当时,仅17岁的郭关鸣就在武汉市防汛总指挥部工作。“汉口四面都是水,城区就像孤岛,包括食品在内的生活物资,都是从全国各地用船送来。”郭关鸣老人回忆道,当时可谓是全民抗洪,全市的堤防分派给各单位负责,几乎所有的成年工人都上堤抗洪。“中学生则负责后勤,给防汛人员洗衣服。”

当年汛期,长江的洪水几乎与堤坝齐平,翻腾的浪头不时越过堤坝。由于堤防溃漫,汉阳城区全部被淹。“当时堤防高度不够,人们肩挑背扛,运送成袋的沙土紧急加高堤坝。为了防止浪头拍打堤岸,大家又用草席、木板制成‘防浪墙’。”郭关鸣老人说。

10月3日洪水水位退至警戒线以下,这也标志着经过江城30多万军民三个多月的殊死拼搏,终于战胜这场洪水。

龙王庙的四块生死牌

翻开《武汉地方志》等史料不难发现,历史上大水几乎每隔三四年就会造访武汉。而说起世代武汉人民与洪水的抗争,有一个地方注定是焦点:龙王庙。

8月16日上午,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龙王庙大堤。这里是长江、汉水交汇处,两江夹击,备受迎流顶冲。江汉区河道堤防管理所前堤负责人杭建权,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5年。“龙王庙大堤外无岸滩依托,内有繁华闹市,是武汉防汛险中之险、重中之重。”杭建权简单的几句话,勾勒出这里防汛工作的特点。在这段1080米的大堤上,守堤队员曾竖立过四次生死牌,誓与大堤共存亡,分别是1996年、1998年、1999年和2016年。

今年52岁的杭建权回忆,2016年7月6日,龙王庙段水位一度达到28.37米,超警戒水位1.07米,没过了龙王庙前的镇水石碑和防汛闸底板,龙王庙封闸,杭建权第一次在生死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龙王庙的值班室,记者看到了两块生死牌。杭建权说,每一块生死牌的背后,都是守堤责任人的承诺,随时准备做出牺牲。

时至今日,大堤几经建设和加固,现代的防汛手段加上三峡大坝等水库群的联合调度,早已让防汛工作远离了“生死”的威胁,但生死牌是一种抗洪精神的世代相传。

记者中午离开时,龙王庙亲水平台上,一个20多人的旅游团正在观看长江和汉江的美景。杭建权笑着说,昔日的抗洪险点,早已变成了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两江江滩化身都市画廊

如今,不但普通市民再也感受不到汛期来临的紧张感,就连专业的防汛工作人员,面对上涨的江水也能做到心中不慌,依法有序应对。这其中,不仅仅是包括监测、通讯设施在内众多科技手段的加入,也受益于堤防的不断建设和加固。

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武汉中心城区的堤防,不仅仅起到抵御洪水的作用,更是千万市民亲水的乐园。

数据显示,自1998年龙王庙综合整治工程以来,全市已建成总长约64公里、总面积约740万平方米、绿地面积460万平方米的两江四岸江滩滨水空间。已建长江江滩长度38公里,面积430万余平方米,绿地面积310万平方米。已建汉江江滩长度26公里,面积310万余平方米,绿地面积150万余平方米。

年复一年,不仅仅是江滩的长度在延伸,设计和建造理念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孟建军介绍,武汉江滩经历了四次大的升级。“从龙王庙整治到汉口江滩一期的建设,将原先江边的货场、砂场等进行搬迁,改变脏乱差的城市面貌。此为1.0版本。2003年起,汉口江滩二期工程更以人为本,注重满足百姓休闲的需求。是为2.0版本。2007年以后建设的江滩,则全面融入了生态环保的理念,升级为3.0。”最近几年的江滩,升级为最新的4.0,更加注重江滩与城市和长江的和谐融入。

汉口江滩简洁、宁静、大气、开敞,武昌江滩自然、朴实,俊逸、自然,汉阳江滩青草绿野、芳草萋萋。青山江滩实现了“城市、堤防、景观”的有机融合。三镇江滩各有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