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唐数百年,中国首都在长安洛阳间摇摆不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明居士 2019-08-18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自秦大一统至两宋之前,历代王朝的首都基本上徘徊在长安与洛阳两个地方。当然你也可以反驳我,咸阳、许昌、南京这些城市被此间的许多朝代当作过都城,它们又是怎么回事?而我要说的是,若想秉持一个大的历史观,看问题就一定不能这么狭隘。这里所说的“长安”和“洛阳”绝不单指两座孤零零的城市,而是关中与关东的两大行政中心。在历时千年的演化中,这两处行政中心有过太多的迁移:丰、镐、咸阳、洛邑、东都、神都,甚至唐长安与汉长安都不在一个地方,所以这个问题的实质不在长安和洛阳,而在关中与关东。

汉唐数百年,中国首都在长安洛阳间摇摆不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秦自西部统一中原,在六国并雄的时代,除了定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外,它根本没得选。早年间,秦国的疆域与犬戎几乎重合,为了夺取立足之地,秦国的几代先王都死在与犬戎的战斗中。经过几代的打拼之后,秦人夺取了关中并从此站稳脚跟,再往下如果要东出中原与六国争雄,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显然在农耕时代,不外乎两样:人口和粮食。为了实现这两个指标,秦国兼并了巴蜀,同时在函谷关以西大兴水利,最终把秦地变成了沃野千里的粮仓。凭借这个基础,秦国有了横扫天下的资本,这与刘邦占据三秦与项羽争霸、李渊盘踞关中扫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几乎如出一辙。

汉唐数百年,中国首都在长安洛阳间摇摆不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现在我们把秦、汉、唐这三个朝代放在一起比较,仅从王朝初创时期看,它们极其相似,不同的是汉唐均为长寿王朝,而秦却二世而亡。西汉和初唐均定都长安,东汉和盛唐又都东迁洛阳,可以想象如果秦朝是一个长命朝代的话,后期会不会也把都城从咸阳迁到关东呢?我想肯定会的,理由仍旧是前面两个因素:人口和粮食。西汉和初唐时期人口稀少、民生凋敝,关中平原足以承载,但是当这种大一统的王朝发展到后期,社会安定会导致人口越来越庞大,狭小的关中就面临着巨大的吃饭压力。作为一个清醒的统治者,他肯定会把迁都作为首选,迁往哪里?自然是更加广阔的关东平原。

汉唐数百年,中国首都在长安洛阳间摇摆不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既然关东比关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在价值,王朝刚刚建立时为什么不直接选择定都洛阳或其周围?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重要因素:安全。刘邦击败项羽之后起初也没有留在三秦大地上的打算,谋士娄敬的一席话改变了他的想法:“关中被山带河、四面环山,天底下还能找来这么好的防御地形吗?”是啊,对于一个迫切需要休养生息的国家来说,首先将自己置于不败之地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汉长安由此开始兴建。再往后的三国两晋基本没有跳出长安和洛阳的圈子,当然你不能眼盯着蜀汉的成都和东吴的建康,严格来说这两个属于被边缘化的政权。

汉唐数百年,中国首都在长安洛阳间摇摆不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无一例外定都南京,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这些朝代在北魏的巨型体量面前总体处于战略守势。北魏分为东西两部分后,相继被北周和北齐取代,北周往下衍生出隋,隋又一次统一全国,当然它的首都也是长安。等到隋炀帝继位之后,大一统王朝面临的世纪难题再次出现,为此杨广同志不得不紧急承包两大工程:营建东都和开凿运河。前者为的是解决居住问题,后者解决的则是吃饭。后人常说:“终唐一朝不及隋盛”,可见当时的社会之繁荣、人口之稠密。

汉唐数百年,中国首都在长安洛阳间摇摆不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隋唐之后,历史看似跳出了这个循环,实则万变不离其宗。北宋以汴梁为都城,只是因为发达的漕运使开封变成了一个超大型城市,如果仅从地势上说,开封几乎无险可守。太祖赵匡胤对此并非一无所知,所以有好几次也曾试图将都城迁至别处,但最终都无法成行,原因就是养活不了上百万的人口。为了弥补开封的劣势,宋朝只能大量养兵,整个汴梁就是围绕禁军和禁军家属建立的超大型兵营。不过这些努力最终没能挡住金兵的铁蹄,汴梁陷落之后宋人南渡,定都临安纯属无奈之举,在此不做详谈。

汉唐数百年,中国首都在长安洛阳间摇摆不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至于元明清的北京则可以被看作是历史的意外,元清两代都是北方少数民族所建,定都北国情理之中;大明靖难之役,藩王出身的成祖朱棣靠造反取得皇位,自然也要返回自己的统治中心,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也就势在必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