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樟柯内心的柔软,都在《江湖儿女》里

 树悲风 2019-08-18

江湖离我们太远了,但贾樟柯把《江湖儿女》送到了我们眼前。

贾樟柯导演为什么要拍一个关于江湖的故事?

在后来的专访中,本橘得到了这样的答案:

“有一句话,叫做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我觉得江湖不仅是时代的产物,从更广义的江湖来说,我觉得所有背井离乡到陌生的地方,要解决自己生存的问题,解决自己情感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江湖。

从广义的江湖来说,我觉得每个地方都是一个江湖,山西是一个江湖,广东也是一个江湖,每个行业也是一个江湖,互联网是一个江湖,可能电影也是一个江湖。”

【兄弟情义都“企业化了”,哪里还有江湖?】

社会变迁总是贾樟柯电影里抹不去的底色。

从《小武》到《山河故人》,贾樟柯总是能通过他的镜头捕捉到时代交迭中的精髓。

或者再换句话说,可能他本人对时间的流逝就很敏感。

贾樟柯电影里的主角,好像都有着相似的命运他们渴望被时间记住,却最终被无情地冲刷。

比如《江湖儿女》的女主角(巧巧)。

为了保住斌哥,巧巧坐了五年牢。

五年出狱之后,父亲去世了,斌哥不见了,曾经熟悉的奉节县全然是陌生的模样。

巧巧深爱着斌哥,为此付出5年青春也毫无犹豫。

也许她也曾单纯且真挚地相信,这5年时间换回的,一定是斌哥只增不减的爱。

可是这5年的牢狱之苦,把她曾坚信不疑的事物都一点一点抹去了。

当她走出监狱,没有一个人来接她。

5年前,巧巧穿着亮粉色的衣服,在父亲的陪伴下,自信地搭上离开奉节的小客车;

5年后,她穿着朴素,紧紧怀抱着胸前的双肩背,在轮船上忐忑地重返奉节。

5年前,巧巧陪伴在斌哥身边,进茶楼、进舞厅,身边有一票小弟跟着;

5年后,她想找回昔日的兄弟们,结果只等到一句“我们这都企业化了”。

《江湖儿女》的结尾,巧巧独自一人站在家门口,愤怒地望着门外。

门口新装的摄像头拍下了她这焦虑的一幕。

贾樟柯导演把镜头对准监视器荧幕里的巧巧,把她不断放大,直到巧巧从一个鲜活的人彻底变成了模糊的像素块。

那溢满银幕的,灰色的数字影像,不禁让本橘心生畏惧。

【人间百态,自成江湖】

就像贾导在开篇说的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看《江湖儿女》前,本橘一直想不明白在这样如此快节奏的社会里,欣赏江湖,体味江湖的意义是什么。

当看到巧巧提出想要一个家,却得到了斌哥闪烁其词的回应时;

当看到一向风光的斌哥接触国标舞、港币这些新鲜事物,表现出无所适从时;

当听到“企业化”三个字出现在巧巧和昔日兄弟的对话中时;

本橘突然被什么一直不愿戳穿的真相打中了,然后明白了贾导所说的话。

人间百态,自成江湖。

对涉世未深,对成人世界规则尚不熟知的年轻一代,《江湖儿女》的意义似乎更重一点。

有些长辈说了无数遍,但是大家始终听不进去,抱着侥幸心理以为自己能躲开的事情,《江湖儿女》演得很真切。

比如对金钱和爱情的探讨。

《江湖儿女》早先的英文名就是《Money & Love》,金钱和爱情(或者衍生为情感)是贯穿电影始终的两条线。

在贾导的电影里,人物的情感变迁,总是他最在乎的部分。

因为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斌哥和巧巧相继进了监狱。

出狱后,斌哥从“大哥”变成了无人问津的“路人甲”,江湖地位不再(情感的崩塌),还要背负着从前不需要担心的生存压力(金钱的崩塌)。

巧巧从被斌哥宠爱的女人,变成了他不愿再面对的“曾经”(情感的崩塌),同样也要背负着生存压力(金钱的崩塌)。

把视角从《江湖儿女》上移开,退一步审视我们的生活,金钱和情感的崩塌似乎也总是相伴出现。

贾樟柯在专访中告诉本橘:“我觉得最近这几十年,中国人的中心生活就是两个目标,求财、求感情。我觉得它是一个贯穿始终,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人,都会不约而同渴望的两种东西。

但是在这个渴望和追逐的过程之中,很多人就会迷失,可能错过了生活里边更重要的东西。更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当然是情义。

就像电影中刁亦男演的那个大学生就有一句台词,他说我们现在都企业化了。过去兄弟们在一起是情感,那‘企业化了’就是金钱了,这种改变还是让人很伤感的。”

再比如对人生价值的探讨。

《江湖儿女》现在正式的英文名是《Ash is Purest White》。

有一场戏,斌哥和巧巧远远地站在火山前,聊起火山灰。

他们说经过高温灼烧的火山灰,是最干净的。

本橘对这段对话的理解很模糊 ,但是当下心里的感动却很真实。

这偌大的世界里,谁愿意去花时间关注风一吹就散尽的灰烬呢?又有谁会笃定它是这世间最干净的?

贾樟柯。

再退一步想,我们这些隐去姓名,穿梭在车水马龙的普通人,又何尝不是有着和灰烬一样的命运?

贾导解释道:“因为火山灰经过高温燃烧,它是最干净的,包括烟灰也是,像我们小时候有了伤,都是烧点灰抹上去。

比如现在有句话叫炮灰,那我们不都是炮灰嘛,就跟结尾那个垃圾影像一样,我们也会像炮灰一样烟消云散。但实际上大家都是一些有优、缺点的人,但我觉得是洁净的,是可敬的、可爱的人。”

贾樟柯应该是个内心很柔软的人,即使他的作品总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错觉。

在贾樟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实验性短片《小山回家》里,他就用专业的镜头,直接对准真实的路人。

那是“偷拍”那种客观记录形式无法激发出的真实。

路人眼里的好奇、试探,甚至是不适,都在他的镜头下显露无遗。

《江湖儿女》里同样有同样的片段,那是贾樟柯手持DV,在日常生活中取来的景。

细数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华语导演,也只有他贾樟柯,对社会底层人物有着如此无法割舍的亲近感了。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每天睁开眼都有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

电影,从一种供人欣赏的艺术,转换成了日常的娱乐消遣。

相比《江湖儿女》,那些有着大喜大悲大场面的电影,好像更有销路。

但感官上的刺激总是短暂的,《江湖儿女》能给你更多,它会撩拨你心里虚掩已久的江湖梦,触碰你对儿女情长的执念,只要你愿意给它137分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