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合方运用 1、心下按之疼痛,伴耳鸣,脉弦细,舌苔薄黄,寒热往来,小柴胡汤加小陷胸汤(柴陷汤)治疗肝胆胃脘上述证候。 2、四逆散加小陷胸汤证伴气滞; 3、小陷胸汤加麻杏石甘汤千金苇茎汤治疗痰热咳嗽,痰黄稠难咳; 4、小陷胸汤加栝蒌薤白半夏汤治疗胸痹; 5、小陷胸汤加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悬饮,胸腔积液,积水; 6、小陷胸汤加温胆汤治疗失眠; 7、小陷胸汤加小承气汤证治疗小陷胸汤证伴腑实不通。 8、小陷胸汤加小柴胡汤加千金苇茎汤治疗少阳阳明痰热瘀结难以咳唾的黄痰块。 9、半夏泻心汤加瓜蒌等于半夏泻心汤证伴有小陷胸汤证。 八、类方鉴别 1、大陷胸汤证病位居中或偏下者,证见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石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不可近。伴见短气烦躁、心中懊憹、但头微汗出,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或无大热,脉沉紧或沉迟有力,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小陷胸汤是治疗心下痰热互结。 2、麻杏石甘汤治疗太阳阳明内热咳喘,有表有里证;小陷胸汤治疗阳明内热痰咳喘,是纯阳明证。 3、《千金》千金苇茎汤阳明瘀热成脓,排脓化瘀;本方纯阳明痰热证。 【临床验案】 1、乳痛(权依经医案) 杨某,女,32岁,1978年5月8日初诊。初产后两月患急性乳腺炎,经多方治疗无效,遂来求诊。诊见右侧乳腺明显肿大,局部红肿发硬,疼痛难忍,脉数。 处方:全括蒌9克,半夏6克,黄连3克,水煎分三次服,3剂。 服药后,红肿开始消散,疼痛减轻,但脉仍数。上方再服3剂,诸症消失。 (《古方新用》1981:57) 2、急性黄疸型肝炎(时振声医案) 李某某,男,28岁,1961年3月因全身及巩膜黄染5天,住解放军某医院。当时,笔者在该院协作诊治。诊见患者全身乏力,心下痞满,恶心厌油,口苦口粘,渴不思饮,大便秘结,小便赤涩。查体: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略带绿色,肝浊音界起自右侧第六肋间,肝大,右肋弓下约2.0厘米,剑突下约4.0厘米,中等硬度,有压痛,肝区有叩击痛;牌不大。腹水征(阴性)。肝功能检查:总胆红质12.75毫克%,麝浊7单位,麝絮(+),谷丙转氨酶5,000单位以上(金氏法)。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中医辨证:脉弦滑,舌苔黄腻,身目悉黄,心下按痛,系脾胃湿热内蕴所致,乃结胸发黄之证。拟苦辛开泄,清化湿热。予小陷胸加枳实汤: 黄连 清半夏 枳实各10克 全栝蒌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药二天后,恶心消失,痞满大减,能进饮食,大便通畅,精神转佳。一周后身目发黄大减。复查肝功能:总胆红质降至1.8毫克%,谷丙转氨酶降至1500单位(金氏法)。自觉无明显不适,仍继续服用上方一周,身目发黄全消,复查总胆红质1. l毫克%,谷丙转氨酶降至200单位。仍按原方再服一周,复查总胆红质及谷丙转氨酶均降至正常范围以内而出院。
|
|
来自: 彼案 > 《感冒.烧.咳.湿.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