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出祁山,最终在此地身死道消?

 聪明老狼 2019-08-18

            蜀汉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矢志北伐。“六出祁山”,是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说法。正史《三国志》里,诸葛亮一共进行了五次北伐,之所以被称为“六出祁山”,是因为罗贯中把曹真伐蜀一战也计算在内了,但实际上,那一次蜀魏双方并未真正接触。

一、诸葛亮寻找的钥匙

五次北伐中,诸葛亮有三次选择了祁山所在的陇右地区(古人以西为右,故称陇山以西为陇右,陇右地区位处黄土高原西部,界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为主攻方向。

据考证,“六出祁山”的祁山,应该是在祁山镇附近西汉水流经的宽阔川原及西汉水北岸的一片山地。地图上的范围大致是:南临西汉水、北到天水尖山、西起大堡子山、东至盐官镇的区域。始建于汉代的祁山堡就位于祁山的山间谷地。

在数次北伐中,陇西道上的祁山堡被诸葛亮选择作为调兵遣将的大本营之一。祁山堡其实是一座不大的丘—因为孤立突起于开阔的平地上而显得十分险峻。小山不是常见的锥形山体,而是四面陡峭,顶端平坦,远望像一艘倒扣的舰艇。

关于蜀魏两国拉锯战的描述中,“祁山”曾不厌其烦地出现在史料和文学作品中。但是,现实中这座“丘”,有些其貌不扬。不过,登上祁山堡俯瞰周围,所有的疑虑就消失了。

向南望去,是西和县境内的重重秦岭,蜀汉军从那里离开了崇山峻岭,来到祁山镇,进入一片开阔地。那个出口至今还有一个地名叫“川口”。祁山堡正好扼守着这个出口的前方。祁山堡正对面还有一座凸起的山头,为诸葛亮的点将台,二者互为犄角。西汉水从祁山堡南侧流经,北通天水,南通西和,可以漕运粮草。

祁山堡的西南方向通往礼县,那里可以直入羌中,进入可威胁曹魏的南安郡。蜀国向西北地区用兵,祁山必然是最重要的桥头堡。

祁山堡周边的区域,地形比较平缓,显然不是一个防守型阵地,但绝对是一个最好的进攻型要塞和指挥中心。对于诸葛亮和蜀汉军来说,它就是一把打开陇右大门的钥匙。

二、一个叫街亭的地方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坐镇蜀汉陪都汉中,扬言由褒斜道,取郧,揭开了第一次北伐的序幕。当时,赵云、邓芝作为疑兵,出击箕谷(今陕西太白县境内),诸葛亮的主力军队却一路浩浩荡荡向西北进发,势如破竹般攻占了祁山地区,并在祁山堡安营扎寨。

由于诸葛亮出其不意,再加上军队的戎阵整齐、号令严明,所以,蜀军一路攻城拔寨十分顺利,南安(今陇西县东北)、天水(今甘谷县东)、安定(今镇原县南)三郡纷纷叛魏归蜀。其间,诸葛亮在天水收了大将姜维,如虎添翼。

这时候,魏明帝曹叡才慌忙从洛阳赶到长安坐镇,命大将张邰率兵抵挡蜀军。当时,张邰军越陇山进入天水、祁山一带。两军对垒,在一个叫街亭的地方短兵相接了!

根据当时的局势判断,真实的街亭,应该十分接近陈仓狭道的西出口,位于今天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经过的天水市麦积区街亭镇附近。诸葛亮要想封锁曹魏增援的通道,最可能选择的地方是这里。

诸葛亮的这个想法,敌军中也有人料到了。此人是陇西太守游楚。蜀汉军连克三郡后,陇西郡还在坚守,太守游楚在城头对城下蜀军喊话:“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翻译成现代白话就是:“你们要是能切断关中到陇西的通道,让东边的援军进不来,一个月内我们就会不战而降服。如果不能,那你们就别在这浪费时间了。”

经过游楚的“提醒”,诸葛亮的目光转向了街亭。此时,曹魏派遣的张邰驰援大军已经在路上,于是,诸葛亮赶忙坐镇西县城,而令参军马谡为先锋,在街亭入口处迎击张邰军。

根据记载,关于马谡的战败原因,归结起来就是:马谡占据了一座山头扎营,而不守住山下的街亭城寨,张邰又断绝了山上到山下取水的通道。

在这个过程中,两军的指挥者马谡与张邰,在地理知识上进行了一次比拼,张邰凭借随机应变的能力胜出。今人多诟病马谡“依阻南山”的扎营策略,事实上,马谡占据高处,本来没有错,正常情况下,只要占据有利地形,下方的敌人不会轻易来攻。

问题在于,马谡“舍水上山”,这个“舍”颇耐人寻味,可能是主动舍弃,也可能是被迫放弃。此前马谡不在街亭安营扎寨也许是情非得已,有可能已经在山下的交战中战败,所以被迫“含水上山”。

这种推断有一定道理。“才器过人”的马谡,应该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可惜的是,他首次来到陌生的祁山一带,遇到的对手又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邰。

至此,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北伐遂以失败而告终。

三、木马牛与张郃之死

第一次北伐,魏军老将张邰给诸葛亮和马谡上了一课,但张邰没想到的是,他并没有笑到最后。张邰作为曹魏在关中地区的重要将领,对于地理形势了如指掌,可以说是诸葛亮北伐大计中的心腹大患。张邰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人生会终结在陇西道上。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天,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又招揽鲜卑人轲比能,响应蜀军。因曹魏大将曹真病重,祁山防线告急,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统领张邰、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蜀军随后取得了“卤城之战”的胜利,逼得司马懿军退守天水。此后,魏军守兵固守。

此时诸葛亮因军粮接济不上,只好退兵。司马懿见诸葛亮撤退,以为战机来到,准备追击,张邰则担心有埋伏。这个判断十分准确,在陇西道的山路上追击敌人是十分冒险的。

但司马懿依然强令张邰进攻,张邰只能无奈前往,果然在木门道(今天水市秦州区木门村)遭遇伏击。这里地势险要,最窄处不过百米,蜀军埋伏在高处,箭如雨下。张邰膝盖中箭,最后伤重不治,木门道成为这位名将戎马生涯的终点。

司马懿从未在陇右地区作战,显然对当地的地理形势并不熟悉,所以表现出进退失据。相反,张邰几次提出的建议十分合理,却不被采纳。可怜的张邰虽然熟知陇右地形,但碰上外行指导内行,下级必须服从上级,最终,张邰用自己的生命,为司马懿上了一节喋血的地理课。

四、祁山过后天下一统

此后,诸葛亮再没有涉足祁山,再也没有进入今天的甘肃。当他在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最后一次出兵北伐时,选择了通过褒斜道,抵达渭水南岸。

这一次,他的老对手司马懿做出正确判断,提前占据有利地形,与蜀军隔渭河对峙,但并不交战。诸葛亮最终西上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在相持三个多月后,司马懿等来了蜀军退军的消息。此时积劳成疾的诸葛亮,带着攻略祁山的梦想含恨而去,一代名相陨落五丈原。

诸葛亮五次北伐,第一、第三和第四次都曾踏上甘肃的陇原大地。他死后,天水人姜维继承其遗志,数次北伐曹魏,选择的路径依然是祁山所在的陇西道。

多次北伐的蜀汉,如能彻底打通陇西道并控制祁山地区,就可以切断曹魏对祁山以西凉州之地的影响。然而,此时曹魏国力蒸蒸日上,而蜀国却人才凋零,日渐衰落。

姜维率重兵与魏将钟会相持于剑阁时,邓艾从陇西道上的阴平桥一带奇袭入蜀,直捣蜀都成都,蜀国灭亡。这一回,陇右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一次罕见的奇袭战,也间接导致了蜀国的灭亡。

三国中后期,在山环水绕的甘肃祁山一带,诸葛亮、赵云、司马懿、张邰、姜维等各路将相、谋士轮番登场,这场大戏过后,司马氏逐渐取代曹魏,最终一统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