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札记--第008期

 伟天英 2019-08-18

本札记是《思维方法什锦》的准备笔记,每篇5条。本文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

0036.冰箱妈妈与弗利萨

“冰箱妈妈”理论认为妈妈的冷漠是造成孩子孤独症的重要原因(这里不具体讨论理论本身),“冰箱妈妈”(Refrigerator Mothers)的冰箱就是指冷若冰霜。在《龙珠》中,弗利萨(Frieza,来自freezer冰箱,冰柜),因为它实力惊人,让人不寒而栗,寒若冰箱。而且弗利萨很受日本动漫迷喜欢的一点是,它“对任何人都使用敬语”,是一台彬彬有礼的冰箱。而且它家里也是寒冷一族,它哥哥古拉(Cooler),爸爸库尔德王(King Cold),估计体内流的都是氟利昂(Freon)。

0037.日文音译取名

日文有很多外来音译词,以至于这种文化渗入了各领域,0026讲到《龙珠》的弗利萨,此外还有赛亚人(野菜Yasai的倒念),卡卡罗特(Kakarotto,Carrot,胡萝卜)、贝吉塔(Vegeta,蔬菜,Vegetable)、拉蒂兹(Raditz,萝卜,Radish),那巴(Nappa,napa cabbage,大白菜),都是食物,配个冰箱保鲜。还有布尔玛一家,布里夫(Brief,男性内裤)、母亲塔伊丝(Tights,紧身衣)、布尔玛(Bulma,女生体育短裤)、儿子特兰克斯(Trunks,男生体育短裤)、女儿布拉(Bra,文胸)。

0038.画虎不成反类犬

《别被这些带“虎”的成语唬住了》(梁勇):画虎不成不是应该“类猫”么?怎么“类犬”了?事实上,画虎类犬源于《后汉书·马援传》:“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但我们若与上句“刻鹄不成尚类鹜”对应可以看出,虎和狗理应也是个类似关系。《尔雅·释兽》说:“熊虎丑,其子狗。”原来,熊虎的幼兽就是叫狗。《尔雅·释畜》还记有“狗属”,说除了犬之外,狗还指“未成毫”的熊虎幼崽。由此看来,画虎不成反类狗字面上的意思应该是画虎结果像小老虎,表达的意思是画大老虎不成结果成了像猫那样的小老虎。在《同源字典》中也有论述,如驹指少壮的马,也指幼兽,少年。而从正面的角度来说,幼兽当然是像的,例如不肖是说子不似父,不相像。

0039.书香、黄卷、雌黄

白纸成黄卷,指的并不是存放后发黄,而是怕书籍被虫蛀,所以古人将纸张浸染黄檗(黄柏)汁(也叫入黄、入潢、染黄,贾思勰《齐民要术》“染潢及治书法”),所以纸也呈现黄色,这样处理之后可以防虫蛀。同样,书香实也是防虫的办法:芸香辟蠹,成为古人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墨润水文茧,香销蠹字鱼。“芸香能护字,铅椠善呈书。”“请君架上添芸草,莫遣中间有蠹鱼。”芸草不仅辟蠹,而且还能夹在书中作书签用,书中清香之气,日久不散,打开书后,香气袭人,正是名副其实的“书香”。不仅如此,“芸”还和书及与书有关的事连在一起,形成许多专用词语。如书籍又称“芸编”;读书仕进者谓之“芸人”;校书郎称为“芸香吏”;专司典籍的秘书省叫作“芸香阁”、“芸台”、“芸省”或“芸署”;藏书处称“芸扃”;书斋别称“芸窗”或“芸馆”;书签则称“芸签”等。说回黄卷,因为纸张呈黄色,因为,如果抄写写错了怎么办?这时候古人找到了雌黄磨汁,用这种黄色汁水涂抹后重写,改正书写错误,就如现在的白纸配白色涂改液一样。《齐民要术》:“雌黄治书法:先于青硬石上水磨雌黄令熟,曝干;更于瓷碗中研令极热,曝干;又于瓷碗中研令极熟。乃融好胶清和于铁杵臼中,熟捣,丸如黑丸,阴干。以水研而治书,永不剥落。”《梦溪笔谈》:“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惟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一字既写,雌黄改之,所以雌黄也就有了“改易”的意思,所以信口雌黄指,言而无定,随意乱说。

0040.目不识丁

《“目不识丁”说“丁”字》(杨立新):“丁”是我国姓氏笔画中最少的汉字之一,“目不识丁”,常用来讽刺一个人不识字或没有文化,连最简单的“丁”字也不认识。成语典出《旧唐书·张弘靖传》。张弘靖是唐宪宗时的幽州节度使,他手下有个文官叫韦雍的,一次喝醉酒教训士卒道:“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意思是说,现在天下太平无事,不打仗了,你们这些大老粗力气再大有个屁用,还不如认识一个“丁”字。 然而,关于“目不识丁”,历史上却一直是聚讼纷纭。有论者认为,“丁”是古人的讹传,应为“个”字,因形近而致误。如北宋孔平仲在《续世说》中称:“‘一丁字’应作‘一个字’。因篆文‘丁’与‘个’相似,误作‘丁’耳。” 大家看,下图中的小篆“丁”,是不是很像小篆“个”?另外,还有人指出,“不如识一丁字”意思不够通顺,只有“不如识一个字”才最为妥贴。此说已被《现代汉语词典》认可采纳。不过,关于“目不识丁”还有更早的记载。据《晋书·苻坚载记下》记载,太元七年(382年),前秦皇帝苻坚大宴群臣,奏乐赋诗。秦州别驾姜平子所献诗中有一“丁”字,但下面的竖钩直而不曲,写成了“丅”。苻坚问是何字。姜平子答道:“臣‘丁’至刚,不可以屈,且曲下者不正之物,未足献也。”苻坚听了非常高兴,称赞姜平子名不虚传,将他的诗评为第一。其实,姜平子将“丁”字写错了,他自作聪明所写的“丅”字,实乃古文“下”字;而苻坚大帝也因为目不识丁,在历史上留下笑柄。此外,004篇也提到过,在大刘的作品中,丁仪是个经常出现的重要人物,而丁仪的取名来由很多读者认为是“定义”的谐音,但据大刘说“就是想起一个笔画少的名字,就叫丁一吧,但编辑说太奇怪不像人名,才改成丁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