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口雌黄”一词的由来

 文化龙乡 2015-04-21
       信口当然是信口开河,随口乱说的意思,但随口乱说怎么会和雌黄扯上关系?雌黄又是什么东西呢?
   
大家可能对雄黄的了解更多一些,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人们就有喝雄黄酒的习俗。雄黄是一种矿物,化学成分是硫化砷,颜色橘黄,有毒,一般用于治疗肿痛疔疮、哮喘、疟疾等病症,遇热易生成一种大家更熟悉的物质——砒霜。而雌黄比雄黄就温顺得多了,它的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是一种柠檬黄色的粉末状物质。
   
在古代,由于造纸技术还不成熟,造出来的纸颜色发黄,写出来的书谓之黄卷,可想而知那时的书应是黄纸黑字,而不是现在所说的白纸黑字。那时的印刷技术当然也不发达,文字相传主要靠抄写。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用笔书写,不可避免地会有笔下误写了错别字的情况,橡皮擦当然更还没有发明出来,怎么消除掉写错的字迹呢?于是人们就想到了可以用与纸色相仿的颜料来涂抹遮盖在错字上,使之看不出来。这项光荣的使命就交给了雌黄。那么,为什么要用雌黄而不是雄黄之类的呢?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做了这样的解释: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则字不没,涂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
    1990
年,考古学家在甘肃敦煌17号洞发现了这样一件文物:一本隋唐时期手抄的三国李萧远所著的《运命论》,可惜只剩下22行约400余字的残卷。但就在这个残卷上,却发现有7处用黄色的颜料涂改遮盖过的痕迹。专家研究证实,这种颜料即是雌黄。当时称这种方法为雌黄改字,可谓是涂改液的鼻祖。
   
后来,由雌黄有更改文字的作用,渐渐引申出校正勘误的功能,甚至可以更改说过的话、发过的议论。《颜氏家训》中有一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这里的雌黄与现在意义上的信口雌黄很相近了。
   
晋代的王衍可谓是信口雌黄的集大成者。晋代崇尚清谈,而王衍就常高谈阔论,但言多必失,经常有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于是他就立即改变自己的说法和立场进行辩解,这样改来改去的,人们也不知他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了,就送了他一个外号叫口中雌黄,意思是说他随口乱讲不负责任的话。后来就发展成了今天信口雌黄这个固定成语。
   
写错的字可以用雌黄涂改抹掉重写,随口说出的话却并不容易更改,话一出口,覆水难收,有时就要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话付出代价。所以大家在说话时一定要有事实根据,不要信口雌黄随口乱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