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哈,“信口雌黄”=“随便用涂改液”!古人的套路你该懂……

 好读ABC 2017-12-19

最近央视爸爸搞了件大事情——《国家宝藏》获得一片赞誉,豆瓣分数狂飙到“令人发指”的9.4,大家纷纷表示在重新认识我国宝藏的同时,大大地涨了姿势。

说实话,作为一个自诩为知识青年的深度宅癌患者,局长在看《千里江山图》时就已经震惊得合不拢嘴了,历经千年不褪色,为什么?因为人家作画用的是宝石啊!孔雀石、青金石、朱砂、雌黄、赭石……

△各种各样的颜色原材料

好吧,看看那宝石色的绿水青山,看看那千年不变色的贝壳,看看上等阿胶的用途,再看看那复杂又耗时的提炼颜色的工艺,局长深深觉得自己以往实在太小看中国古典工艺了。

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那繁复的四道雌黄处理工艺,看后叹服不已,深以为自己竟白活了这么多年。当仇庆年先生一步一步将原始的雌黄变为精美的颜料,相信大家和局长一样,不仅满怀欣赏崇敬之情,也同时存在深深的好奇吧。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仔细看看,仇先生是怎样化“原始”为神奇的——

1

 

雌黄之“色”

仇老先生所用的“雌黄”是中国古代即开始使用的天然原材料, “雌黄”是一种以三硫化二砷(As2S3)为主要成分的物质,色黄、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有剧毒,其晶体属单斜晶系的硫化物矿物。单晶体呈板状或短柱状,集合体呈片状、肾状、土状等。而在中国古代,雌黄则是绘画中“黄色”的主要原材料。

原始的雌黄不过如此,乍看之下,就是普通的黄色石头罢了。而仇先生也说,这种雌黄(和其余原材料一样),就是山里面挖的,挖回来的都是最原始的状态,是一块一块的石头。

石头而已,如何变成颜料呢?在没有现代化工具的古代,光想想就觉得艰难,更何况是亲手做出来呢。仇老先生随即现场为我们展示了这繁复的工艺。

首先,因为石头上不完全是可用之材,所以要用榔头先把它敲碎,这样才能把颜料和杂质先大致分离开来。

其次就该更加细致地分离杂质了,把雌黄敲碎的粉末细细研磨,以便两者更好地分离。

之后的工艺则需要十足的耐心和细致。先把水倒入,每天磨8个小时,一共磨20天,才能等它分层,最终得到画家最想要的效果。

看到这里,已经不是震惊可以形容的了。之所以说每一幅画都是诚心之作,实在不是没有道理。要将原材料如此精细加工,耗费这么多时间、精力,画技倒在其次,颜色与画作本身,就足以表达一片赤诚了。

2

 

既有“雌黄”,便有“雄黄”

说到“雌黄”,相信你一定听说过它老公,也就是“雄黄”。雄黄不仅能够驱虫解毒,还能用来测试你的枕边人是不是白娘子,果然是居家旅行必备佳品。

看起来两者之间似乎有阴阳相对的关系,古人取名也正是因为他们相伴相生。雄黄又称作石黄、鸡冠石、黄金石,也是含硫、砷的有毒物质。《本经》记载道:"味苦,平寒。"它同样也可以入药,功能主治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雄黄

我们常听闻有人泡“雄黄酒”,也有“雄黄”可以避蛇之说,这些是什么原理呢?

其实,雄黄酒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但是雄黄氧化后会变成三氧化二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因此应当谨慎对待。而雄黄本身也是一种胃毒剂,胃毒剂是指作用于害虫的胃等消化系统产生毒杀致死效果的药剂,蛇对雄黄的反应很敏感,因此它被用来驱蛇。而加入酒精后会增强雄黄的挥发性,所以驱蛇效果会更好。

△端午节常饮用雄黄酒

3

 

成语“信口雌黄”与“雌黄”的渊源

相信大家不是第一次听说“雌黄”这个词,因为生活中常常听见成语“信口雌黄”。那么“雌黄”和嘴巴有什么关联?为什么是“信口雌黄”,而不是“信口雄黄”呢?

今天的我们可能很难理解,毕竟雌黄似乎已经很少在生活中被直接接触了,但在古代,雌黄倒还算常见,其主要作用就是制作颜料、涂抹之色。同样广泛的用途是在书写中,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怎么办呢?很简单,用雌黄涂抹后改写即可。

《梦溪笔谈·卷一·故事一》记录道: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之则字不没,吐数遍方能漫灭。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青灯黄卷

也就是说,字写错了的话,刮洗会把纸弄破,贴上别的纸又容易掉,用粉涂抹盖不住,只有用雌黄覆盖,长久不脱落。所以雌黄就成了古代写错字的涂改工具,就像今天的涂改带一样。

由此,我们大概也就可以猜到“信口雌黄”的来历了。信,意为“任凭”,而信口雌黄顾名思义,就是“随意覆盖自己的嘴”,也就是说任意说话、随时更改,多为贬义。

“信口雌黄”出现于《晋书·王衍传》,说起来,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王衍是西晋人,东西晋以清谈、玄学出名,王衍便是当时有名的清谈家。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庄玄理,但是往往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进行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意为他随口乱说、全凭心意。由此,“信口雌黄”便成了说人“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妄加评论”的形容词。

△《晋书· 王衍传》

除此之外,《颜氏家训》中也有“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之论。其意也类似,就是说没有看遍天下的书不能随便说话。

4

 

雌黄他用

我们说过,雌黄是绘画中“黄色”的主要颜料。雌黄作为一种罕见的清晰、明亮的黄色颜料长期被东西方的文明用于绘画。

在东方,敦煌莫高窟壁画使用的黄色颜料里面含有大量的雌黄;在西方,雌黄也一直在碾碎之后作为颜料用于画画。但是因为雌黄具有强烈的毒性,并且后来人们发现,雌黄石墨以及铜基颜料不能很好地共存,于是19世纪以后在西方,镉黄和其他染料逐渐替代雌黄。但是中国的国画仍然有使用雌黄

△雌黄晶体

在中国古代,雌黄还是一种中药。《神农本草经》里面将雌黄列为中品,其他古代医药书籍也有雌黄入药的记载,雌黄可用作杀虫、解毒、消肿等,也具有治疗骨蒸发热、伤寒咳逆等的功效。

《本草纲目》中有多条关于雌黄使用的记载:

 
 

 

心痛吐水,不下饮食——雌黄二两、醋两斤,慢火煎取膏,加干蒸饼和丸,如梧子大。每次服7丸,姜汤送下。

     癫痫抽筋——雌黄、炒铅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麝香少许,在牛乳汁半升中熬成膏,仔细捣匀,做成丸,如麻子大。每次服三五丸,温水送下。

    癞疮——用雌黄粉加醋和鸡蛋黄调匀,抹疮上。

    牛皮顽癣——用雌黄粉加水银粉,调猪油抹患处。

 

 
 

 

但是,在现代的医疗活动里面,很少见到使用雌黄的记录,因为雌黄的毒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不再将雌黄列入中药材名录。

在现代,雌黄被主要用于制造砷和砷的化合物,比如农药、杀虫剂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