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炼一炉好丹(十六)雄黄、雌黄:同生双兽,驱鬼辟兵,白娘子克星

 见青黄 2021-08-21

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汉冠军将军武威太守刘子南在武威邑的边界上陷入了敌人的重围。一场大战之后,汉军吃了败仗,人马分崩离析,四散溃逃。作为将军的刘子南被敌人围困。但刘子南是个武艺高强的人,一柄环首刀在敌阵中左劈右砍,依然分毫不惧。敌人一时奈何不了他,于是引兵稍稍后撤,却不是要放走对手,而是想采用弓箭远程攻击,将刘子南射成刺猬。

炼一炉好丹(十六)雄黄、雌黄:同生双兽,驱鬼辟兵,白娘子克星

大汉雄师

只听角弓长鸣,箭如雨下,眼看刘子南就要为国尽忠。可就在这生死一线之时,奇迹发生了。所有的箭矢在刘子南马前数尺竟都纷纷堕地,无一近身。

发生什么事了?敌人且惊且惧,反复射击,可直到囊中箭尽,刘子南前后积成了一条箭路,依然无法伤他分毫。

这位将军不是人,是神!当想到这一点后,敌人的战斗意志也崩溃了。呼啸一声,一众人马,立即退走,退出了武威邑。再也不想与刘子南为敌。

刘子南当然不是神,他是人,他所以箭不能伤,是因为他身有宝物。这个宝物就是他自已制作的“武威丸”。这个药方是他的师父尹公传承自上古仙人务成子的。配方由荧火虫、鬼蒺藜等组成,但最最重要的是有雄黄与雌黄二两,这才是这丸药的核心。刘子南将它佩在身上,几乎可以免疫一切攻击,无论是疾病、鬼怪还是毒虫,没有一件能伤害他。后来刘子南也把这药方传给了自己的亲族,也很有效。到了汉末,药方辗转落到了曹操手中。曹操建立魏国,这药也起了作用。也由此被世人知道了些配方。

不过以上当然是一个神话。记载于五代的《神仙感遇传》里面,但神话中也有真实。武威一带的确盛产两种炼丹药物,那就是雄黄与雌黄。

炼一炉好丹(十六)雄黄、雌黄:同生双兽,驱鬼辟兵,白娘子克星

雄黄石

雄黄又叫“黄金石”、“帝男精”、“丹山魂”,是一种橙色的矿石,生于武都、仇池、敦煌一带山谷的阳面,有人还曾经把它拿来冒充丹砂。雌黄又叫“神女血”、“黄龙血”、“玄台华”,它的颜色要浅一些,与雄黄同山而生,却生于阴面。这两种矿石是相伴而生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如同比翼鸟、连理枝、比目鱼一样阴阳偕行,不离不弃。考虑它们本来是陆上的矿物。最接近其关系的应该是传说中的“比肩兽”,这是古代传说中的奇兽,也出于西方,和前面提到的动物一样,也只生了一只眼睛,一个鼻孔,半边身体,只有雌雄两只一起肩并肩才能象其他野兽一样活动。不过被认为当单身狗也能享受到国家福利时就会出现(《宋书·符瑞志中》:“比肩兽,王者德给矜寡则至。),当然是因为其作为恩爱夫妻的象征的缘故。其实比肩兽的模样自古也就是个谜。有说它是一种兽将另一种兽背在背上走,例如“狼狈”,但这恐怕不是“比肩”真意。结合硫黄的传说,最接近它的恐怕还要数商代的饕餮龙纹。

哦,饕餮纹表现的不是“饕餮”这种魔兽吗?怎么成比肩兽了呢?其实“饕餮纹”这个名字是宋朝才开始叫的,当时的人们看到古铜器上的那个狰狞可怖的脑袋已经无以为名了。就想起传说中的饕餮魔兽因此以此为名。事实上,上古的实际情况未必如此。现在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人们意识到,这种“饕餮纹”其实是上古大家族的族徽,设计的真实方向其实是将一种动物比肩对偶,就象《一团和气图》一样共同组成第三张脸。这样的动物素材有龙、虎、凤、牛、象等等,并没有传说中的饕餮。而这种双头龙形的神兽在《山海经》中也不是没有影子。上古大神句芒、莀收等都是“乘两龙”,为什么不是乘的双头龙呢?

炼一炉好丹(十六)雄黄、雌黄:同生双兽,驱鬼辟兵,白娘子克星

比肩兽与雄黄同出西方

古神乘两头龙上天入地。道士服雄黄雌黄而升仙。《丹房镜源》上说,雄黄是黄金的原始形态,如果千年不被开采就化为黄金。而黄金之气影响普通土石就会产生雌黄。所以有雌雄之别那是因为雌黄得到的阳气不足。也就是生在山阳或山阴的关系。山阳为雄,山阴为雌。这些当然都是放飞想象。实际上,雄黄与雌黄都与黄金没一点关系,它们都只能算是硫黄的亲眷,也就是含硫的矿物。雄黄是四硫化四砷,即As4S4或者二硫化二砷,即As2S2。雌黄是三硫化二砷,即As3S2。不过传说没错的是,雌黄与雄黄的确成分相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如拿雄黄和硫一起加热翻炒,可以生成雌黄。但雄黄遇火很容易产生剧毒。

现代雄黄和雌黄的作用主要是拿来提取硫和砷,但在古代,这两种矿物的用场要大得多。雄黄被认为可以“胜鬼神、延年益寿,保中不饥”,雌黄则是一种天然的涂改液。古代的纸不象现在这样洁白,而是发黄。用雌黄涂改恰到好处。不过后来这被用来指人食言了,即“信口雌黄”,就是顺便推翻自己说过的话,就象嘴巴上挂着涂改液一样。而且雌黄也是魏晋南北朝女子常用的化妆品。当时的美女喜欢在额头上画上或者贴上黄色。这被叫做“额黄”。也有用雄黄的,不过仅限于在端午节,而且不限性别。在那一天,父母要在小孩的额头上用雄黄写上“王”字,祈祷他们象虎仔一样健健康康,无病无灾成长。

炼一炉好丹(十六)雄黄、雌黄:同生双兽,驱鬼辟兵,白娘子克星

雌黄石

当然,雄黄与雌黄都是中药的重要药材。它们可以外用治疗毒疮、癣症。李时珍记载下来了一种重要的“五毒药”,配方是用一个瓦盆,把雄黄放在中间,南边放丹砂,磁石放北边,东边放曾青,白石英放西边,礜石放上面,下面放石膏,还有钟乳、雄黄、石英。密封好后烧炼。最后以其升华物作药。这其实就是根据丹药来的一种药物,据说治疗恶肉有奇效。北宋有个叫杨嵎的人,可能得了严重的牙龈炎,半边脸都烂了,多年不愈。后来用了“五毒药”,烂肉朽骨全出来了,于是康复。有关雄黄的内用,《夷坚志》上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南宋大臣虞允文得了痢疾,一直不见好。这在古代是种可能致命的危险病症,刘备、李世民、邱处机都死在这上面。让虞十分苦恼。有一天,他做了个梦,梦中来到一个地方,遇到了一位仙人。仙人让虞允文坐下休息。他却注意到墙上写了个药方,里面说“独炼雄黄,蒸饼合药”,虞允文醒了后如法炮制,果然很快就好了。

雄黄雌黄有时也会被用于宫殿的建筑材料。在宋徽宗的皇家园林“艮岳”中,就用雄黄与含锌的炉甘石做了好几个假山山洞。所以用雄黄被认为是为了驱蛇。但对于充满艺术气质的赵佶来说,恐怕还有美学上的考虑。雄黄颜色类似丹砂。作来做的山洞自然就是“丹穴”,在神话中,这里是凤凰的家。凤凰象征天下祥和,君王有道的太平盛世。这是每一个皇帝的梦想。雌黄在先秦可以用来作房间墙壁的黄色涂料,这间房就叫做“黄堂”。在隋代规定皇帝的诏牍,也就是写诏书的木板,上面要用雌黄作为装饰。东晋十六国时,后赵的统治者石虎有一支近卫女骑兵。她们的弓箭也用雌黄涂色。不过利用两种矿物最多的还是炼丹家,雄黄、雌黄是八石之二,炼丹士们相信可以通过它们炼出仙丹,不济也可以炼出黄金白银,再次也可以实现雄黄变铁,雌黄化锡。前面提到的“武威丸”只是牛刀小试。雄黄最有名的功能还是端午节的雄黄酒,这酒之厉害,被中国人喝了几千年,就连蛇族巨星白娘子,也被一杯雄黄酒逼得现了原形。

炼一炉好丹(十六)雄黄、雌黄:同生双兽,驱鬼辟兵,白娘子克星

雄黄酒

雄黄这么厉害?是的,传说中雄黄就是蛇族的克星,无论大蛇小蛇,内蛇外蛇,都不是雄黄的对手。据说带着雄黄进入森林,就不用怕蛇。如果不幸被蛇咬了,那么涂点雄黄,就可以好了。把雄黄点燃。蛇和其他毒虫就会跑得老远。这完全就是和蛇死磕上了。历朝历代有很多雄黄治蛇的故事。如《本草纲目》里,就有两个医案。第一个说的是南梁名医甄立言当太常寺丞的时候,看到一个患病的六十来岁的老尼姑,腹大如鼓,四肢羸弱。说是这样已经两年了。甄立言为其诊脉后说:“这是不小心吃了头发啊,现在它在你肚子里变成虫了。”于是给老尼吃了一剂雄黄,就吐出一条怪虫,拇指粗,样子象蛇,没有眼睛,用火把它烧了,散发的气味象烧头发一样。第二个医案属于唐代名医周顾,说的是当时有个黄门太监从广东一带回长安,周顾无意中一看就说:“呀,这人肚子里有蛟龙啊!明天它就会钻出来,他就不能活了。”唐明皇就问那个太监是不是生了病?太监说是的,他在驰马过大庾岭一带时,因为又热又渴,就喝了山涧里的水,现在肚子里硬硬的象有个石头。周顾就用雄黄和硝石煮水给它喝,喝了就吐出个怪东西,有指头粗细,数寸长。然而却猛然长大,转眼大了几圈,仔细一看还有鳞甲呢。周顾连忙用醋把它泡在水盂里,才回复到原来的大小。皇帝感觉不一般,就用丝绢盖住水盂。第二天一看,就变得更象龙了。皇帝把它收藏起来。没多久就听到风雷之声。有个东西从内府飞出来不见了,再看那个水盂已经空了。

不过这两个医案怎么看也象是在用雄黄杀寄生虫啊?第二个更象是“异形”。当然,这是古人与今人的概念不同。在古人看来,龙虫都是蛇类。在现代中药里还用雄黄来治带状疱疹的方法。带状疱疹又叫“蛇缠腰”。结果还是与蛇脱不了关系。不过雄黄本身也有一定的杀毒作用。

炼一炉好丹(十六)雄黄、雌黄:同生双兽,驱鬼辟兵,白娘子克星

双龙饕餮纹

蛇惧雄黄,有如羊惧虎,无论大小。《太平广记》中有个“选仙场”故事,说的是巨蛇吞噬道士却被雄黄所杀。不过这个故事是个标准的模型结构。被各种情节编排过,可能还涉及佛道之争,并不算好。相比之下清朝也有个雄黄治蛇的故事还不错,说的是在特纳格尔军屯有一个小奴,有一天他追走失的羊,无意间进入了一个山谷,忽然发现山岗顶上盘据着一条大蛇。粗得象一根柱子一样,正躺着晒太阳。浑身鳞甲五色光采,有如一堆锦绣,头上有根长几尺的独角。这时有几只野鸡从它的旁边飞过。离它还有十几米,可大蛇张口一吸,将它们全吸下了肚,有如飞矢投壶。小奴一下子明白了。丢掉的羊八成就是被这蛇吃了。于是也不惊动它,悄悄沿着山涧出了谷,平安无事,但也吓得失魂落魄。

他回去把这事一说,一个叫“邬图麟”的老军吏就说了:“这蛇是至毒啊,但它头上的那支角叫'吸毒石’,拿下来有大用。”于是这个发现巨蛇的小奴就拿着几斤雄黄,壮着胆子,来到蛇的上风处。当然,这不是个好主意,因为动物闻到人气会发起攻击。但当雄黄燃起之后,威风八面的巨蛇立刻就瘫软在地,动弹不得。小奴于是把蛇角割了下来。分成几块保存。后来谁有个生疮害病什么的,就把蛇角向患处一贴,就象吸铁石一样粘上了,不把毒吸尽它下不来,等下来了后,泡在人乳中,毒轻的人乳变成绿色,毒重的变成深绿色,更重的变成黑紫色,这样把毒泡出来,又可以继续用。多重的病四五次也都好了。真的是件宝物。

炼一炉好丹(十六)雄黄、雌黄:同生双兽,驱鬼辟兵,白娘子克星

御两龙的句芒

雄黄何以对蛇有这么大效力?经验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一个“绝对真理”。于是还真有朋友去搞过雄黄对蛇的效能测试。用雄黄对不同的蛇的影响对比。最后结论是蛇应该是讨厌雄黄的气味,倒不是雄黄真对它有什么杀伤力。如果在雄黄中加入酒精,蛇跑得更远。

不过慢点,你能确定现在的雄黄就是古代的雄黄吗?几千年来的雄黄就没区别?

前面已经说过了,雄黄主产于凉州武威一带,但现在百度上提到,雄黄主产在湖南和云南,这是哪里错了?

其实都没错,武威虽然产雄黄,但经过千年的开采,资源量早就下降了。湖南、云南的雄黄矿乘势崛起。但是虽然化学式都是As4S4,但一些结构晶体真的是完全一样?

炼一炉好丹(十六)雄黄、雌黄:同生双兽,驱鬼辟兵,白娘子克星

带状疱疹

湖南常德的雄黄开采始于北魏时代,是现在中国药用雄黄的唯一产地,品质和产量都被称为世界之冠,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近些年这里的雄黄更是走俏国际市场,被认为是雄黄的经典样本。但是在北魏年间,上清派掌门陶弘景却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炼丹缺少雄黄,以致于梁武帝定制的仙丹没有炼成。

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提到:“凉州、宕昌亦有雄黄,但苦于难得,合丸皆用石门、始兴石黄之好者。”所谓“石门”,就是指常德。这句话说得很明白了。那就是在南北朝时代,道士们还不认为常德那里出产的是雄黄,而是“石黄”。这原因当然是因为南北分裂。

中医药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的时代,但是很多药物到后来都是“以次充好”。就象所谓“牛黄解毒丸”一般,在犀角难得的情况下用牛角代替。在天然牛黄找不到的情况下用人工牛黄代替,而这些代替品真的能替代原有药物的效果吗?难说。

在南北朝时代,南方道士苦于无法得到高质量的雄黄,有时甚至不得已,到炼铁厂的烟囱里去采集。因为中国的铁矿石很多都高含硫。而有一种含砷的铁矿石被叫做“毒砂”,这两种物质在提炼铁后,在排烟的部位的确有可能生成As4S4。

炼一炉好丹(十六)雄黄、雌黄:同生双兽,驱鬼辟兵,白娘子克星

石门雄黄矿

虽然不得不以次充好,最后陶弘景还是炼出了仙丹。及后隋朝一统天下,混一南北,于是雄黄短缺的危机得以缓解,然而这时中国人就已经把目光投向更远的西方。和现代人一样,隋唐的炼丹方士也迷信外国出好货,因此,也从西域进口雄黄、雌黄。因此雌黄得了个“昆仑黄”的异名。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武都雄黄经过多年开采,资源枯竭所至。

到了明代,李时珍指出,被用来取代雄黄的有一种“熏黄”。两者有很大区别。雄黄是“石黄中精好者”。这说明那时也把石黄认为是雄黄。雄黄外观颜色鲜艳,层次分明,熏黄外部发黑。雄黄烧之不臭,熏黄烧之发臭。而熏黄的药力比不上雄黄,只能用来熏疮。但是后来,无论石黄还是熏黄,都被认为是雄黄。这可以称之为对矿物的认识深入,也可以认为随着矿物品质的下降,无法坚持以前的标准了。

虽然如此,但炼丹术中对于雄黄的需求由唐至宋却一直在增长。丹士们研究雄黄与雌黄的各种烧炼方法。比如说将它们混在一起烧。按科学原理说这样得不到任何新物质。但道士们依然相信会雌雄交配,生成仙药。这就是“黄帝九丹”的第三丹“神丹”。而且说还可以用它来象武威丸一样“辟兵”。这种观念影响下,最后终于形成了三大丹派的最后一个:硫汞派。这一派的道士们认为硫是太阳之精,汞是太阴之华。用汞与硫合炼可以做到一金一石,一阴一阳,最后成丹。传说中刘备的后人刘无名就是依靠食用雄黄,逃脱鬼籍,才寻求丹药,飞升成仙。但开创五代十国的后梁太祖朱温,却因为服用雌黄而染上丹毒,头背生痈。这是种很凶险的毒症,不过朱温没等到最后那刻,就被亲生儿子朱友珪弑杀。不然死于丹药的帝王会又多一个。

炼一炉好丹(十六)雄黄、雌黄:同生双兽,驱鬼辟兵,白娘子克星

痈疮

雄黄、雌黄所以被道士们奉为能够点石成金的仙药以及让人害病的毒药都是因为在它们的成分中含有As,也就是砷。潘金莲毒死武大郎的砒霜就是砷的氧化产物。也因此,雄黄酒现在已经被认为是有毒的,不允许服用。其实雄黄驱蛇的原理也就在这里。因为所谓“驱邪”,也就是遵循人所害怕的,鬼妖也害怕的原理。那么,历代丹士都是骗人的喽?那就要详细介绍“砷”这种元素了,我们下回再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