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开无田 在元末,做生意是非常艰难的事情,特别是非法生意,常常受到盐警的欺负,还有许多大户人家欠账不给。其中一个盐警好像特别看不惯张士诚,常常辱骂他。张士诚一直小心的忍耐着,大家也都觉得他委屈。在做私盐的生意人中,张士诚是一个特别仗义的人,所以人缘也特别好。有一天,张士诚又受了气在那闷闷不乐,大家心中也觉得憋屈,便一来二去的说起来,说到极致处,平日积攒的怒气爆发出来,抄起扁担就去了盐警家,杀人抄家,出了一口恶气。 当时跟随张士诚的有十八个人,大家知道这下惹祸了,没有了回头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周围的富户都打劫了个遍。人们也是受元政府压迫太久,见有人起来闹事,纷纷跟随。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队伍。 好像非常偶然的,一支反抗元政府统治的部队就形成了,接着这支队伍攻占了周围的几个城市。第二年,他们在高邮建国,拥立张士诚为诚王。他们很快就引起了元政府的注意,遭到了元军的疯狂镇压,还好元政府内部闹了矛盾,让元军撤回。张士诚才逃过一劫。后来他又不断扩充地盘,把南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占领了。 可能是因为富裕,张士诚对百姓很好,也对读书人很好,他自己的生活也极尽奢华,给人的感觉这就是一个大好人。可乱世之中,要的是野心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南中国太安逸,张士诚看不上其他地方,以后他就没有扩大过自己的地盘。就是在被元军和方国珍两相夹击的情况下,张士诚被迫向元军假投降,也没有激起他的雄心,当然,反元的斗争还是在做的。不久,他就又恢复了自己反元的旗帜。 张士诚就像温水中的青蛙,本想苟安于自己的富贵乡,却不知道外面的风云总会把自己带进去。在外面,他的邻居朱元璋在不断成长,和陈友谅不断较量,并在鄱阳湖掀起了几十万人的大战,张士诚却始终无动于衷,对陈友谅发出合击的要求敷衍塞责,却根本就没有想到,三足鼎立的局势被打破,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接下来就是他了。 乱世当中,本该争雄,根本容不下苟且偷安之人。本来张士诚就比朱元璋起兵早,朱元璋起势的时候他已是一方独霸,却白白错过了自己成长壮大的机会。可他不仅自己沉溺于安乐乡里,连对属下也并不督促,大家一起在安乐乡里腐化,导致部队连最基本的战斗力都不断下降。当他真正面对朱元璋时,根本就没有优势可言。 朱元璋采取的是最艰难也是最稳当的打法,先削弱了他的援军,最后再消灭他。张士诚进行了最顽强的抵抗,坚守孤城,但强弩之末,终归不能挽回大局。弟弟被明军的大炮打中,脑浆迸裂,在他被俘前,妻妾儿子都自焚而死。张士诚在自杀将死之际被部下所救,押到南京,他不饮不食,唯求一死,死前对朱元璋说,我的失败不是因为我不如你,而是因为上天眷顾你。并在当晚自缢。 张士诚宁死不屈,让人佩服,但他也至死没有看到自己的问题,天下未定,各方逐鹿,怎容得你带着一大帮人去享福。历史的长河就是大浪淘沙,不思进取是注定被淘汰的。 但人们对仁良的人是怀念的,张士诚把当地那些百姓从元末黑暗的统治下解救了出来,释以仁政。让他们在乱世当中获得了一方安宁,人们非常怀念他,就是在朱元璋后来的多方打压之下,现在仍旧保留着一些纪念张士诚的习俗。人心向背,有时候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 参考资料:《明史》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