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末年,乞丐、盐贩、渔夫争夺天下,为何最后胜出的却是乞丐?

 无风起念 2020-07-25

元朝末年,国家经过了蒙古几十年的残暴统治,底层百姓早就积压了一股怨气。再加上此时天灾不断,很多人都生活不下去了,最终各地纷纷揭竿起义,想要为自己的未来谋求一份出路。在这种历史时刻,一些有想法的人便从乱世中脱颖而出,而他的出身和职业,更是十分有趣。

在元朝末年,起义的人之中,有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他们分别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靠走私贩盐起家的张士诚,渔民的儿子陈友谅。此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了一股股不可小觑的势力。但是人们想不到的是,最终在三人之中,获胜的竟然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为何呢?其实,这与三人的性格、谋略和治军能力有所关系。

朱元璋虽然是乞丐出身,但是为人却十分大度,喜好结交有识之士,因此在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堆品德贤良之人。但是,陈友谅和张士诚却并非如此,朱元璋曾经给过他们二人一个评价“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生事端,器小则图眼前,因此不足为患。

陈友谅出身于渔民家庭,他自幼便和大海斗争,因此很有征服的欲望,急功近利。而盐贩子出身的张士诚却不一样,此人沾染了商人的气息,凡事畏手畏脚,需要计较得失之后才敢出手,是一个怕冒险并且怕出差错之人。

因此,倘若要对付二人的话,必须使用一个方案:先攻打陈友谅,此时张士诚必然会袖手旁观,他想要等到朱元璋和陈友谅打得两败俱伤之再出手。果然,当朱元璋攻打陈友谅之时,张士诚确实按兵不动了,最终张士诚落得了个唇亡齿寒的下场,被朱元璋击败了。

对于谋略问题而言,朱元璋知道百姓最需要什么,因此起义之时自始至终都打着推翻元朝统治的旗号。而陈友谅在称帝之后,却开始将自己的目标对准了朱元璋,不再攻打元朝,因此便不受底层百姓的支持了,很多人选择前去投奔朱元璋。

对于治军问题而言,朱元璋比陈友谅和张士诚强上太多。朱元璋对于手下的训练抓的十分严格,并亲自检阅、督促,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军规,赏罚分明,因此士气高涨。而陈友谅的军队则军机涣散,他更是纵容手下邓克明为非作歹,令人寒心。而张士诚的部下更为不堪,他们甚至为了钱财和官位起了内讧。

通过这几个方面不难看出,朱元璋之所以能够取胜,与他的能力密不可分,是必然的事情。

参考资料:《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